徐興利 黃家偉 本刊記者
安全、平價、健康等發展趨勢不僅滿足了人們對月餅的主要需求,也推動了月餅行業快速、可持續發展。良性的競爭環境、良好的市場氛圍、健康的發展生態是月餅行業長久發展的必然需要。
年年中秋人團圓,家家戶戶吃月團。月餅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節令食品,已成為節日“標配”。近年來,食品加工技術不斷提升、食材日漸豐富,使月餅的生產和營銷過程有了更多的“打開方式”,也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樣的選擇。
不論被賦予何種意義,月餅的根本屬性還是食品,而食品的基本需求便是安全、美味。《2022年行業月餅產品質量抽檢結果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8月1日,本年度共抽檢了121家企業生產的164種月餅,其中網購抽檢月餅15種,檢測數量較往年均明顯增多。經檢驗,有4個樣品微生物指標存在不合格情況,其余企業檢驗數據均符合標準要求,總體質量較好,產品合格率為97.6%,高于近二十年來的平均水平。
隨著月餅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競爭也愈發白熱化。各種餡料、餅皮、包裝、營銷的創新形式層出不窮。但是,創新過程中也要注意尺度,避免過猶不及。過度包裝現象在月餅市場并不鮮見,與其在包裝方面費力氣,不如下功夫提高月餅質量和口味。如今,消費者更加看重月餅的口味、餡料以及是否健康,而非奢華的包裝。
雖然過度奢華的包裝不可取,但適度的創意營銷和包裝則能為月餅市場帶來新意。當下,國潮風正盛,國潮的迅速興起折射出年輕消費群體的典型需求,也更能引發消費者的共鳴。如今,各行各業都在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用于提升產品內涵和潛在價值。月餅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與國潮的契合度極高,消費者從心理層面也更易于接受。例如,將中秋節的諸多元素進行整合,主要體現在月餅外形、包裝等方面,更容易吸引眼球,形成消費行為。
安全、平價、健康等發展趨勢的形成不只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也是月餅市場穩健發展的根本需要。在食品產業中,月餅這一品類顯得與眾不同,其特有的禮品屬性使該品類發展路徑逐漸偏離軌道,也引發了諸如過度包裝、“天價”月餅等市場亂象。
為促進月餅行業健康發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遏制“天價”月餅、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從月餅質量安全、價格、營銷方式、包裝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市場秩序得以規范。
《公告》要求,從事月餅生產、銷售活動的經營者應當自覺遵守《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價格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國家標準,依法誠信經營,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
隨著人們較為理性的消費意識逐漸形成,平價月餅需求日益加大,據相關統計,今年月餅價格普遍穩中有升,主流禮盒價格集中在80-250元之間。這也正是市場逐漸規范化的重要體現。《公告》要求,月餅價格由市場形成,從多年市場情況看,單價500元以內的盒裝月餅銷售占比約99%。鼓勵經營者生產、銷售物美價廉的盒裝月餅,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對單價超過500元的盒裝月餅實行重點監管。經營者應當將銷售單價超過500元的盒裝月餅的交易信息,妥善保存2年,以備有關部門依法查核。如有需要,將立即對經營者開展成本調查。
“天價”月餅之所以價格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過度包裝。《公告》要求,經營者生產、銷售盒裝月餅,應當嚴格遵守關于食品包裝的強制性標準,不得使用貴金屬、紅木等貴重材料,減少包裝材料的過度使用。鼓勵使用綠色環保、可作其他用途的包裝。
社會各界對月餅質量安全、價格、銷售渠道的關注恰恰是推動月餅市場規范化發展的強勁動力。當月餅行業清除亂象、練好內功之后,月餅這一美食就算摘掉中秋的標簽,也會成為很多人的“心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