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工資條啦!”近日,火箭軍某旅警衛偽裝連文書王建岐通知戰友到值班室領取工資條。工資發放本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但指導員王羅寧心里卻五味雜陳。這是為何?
日前,火箭軍某旅組織“反竊密泄密清查”活動。在圖書館檢查時,王羅寧竟從一本書里翻出一張工資條。隨后,他又從官兵常用的教育課本和公共儲藏柜里發現了不少工資條。
工資條不僅詳細記錄了官兵軍銜級別、職務等級、入伍時間等個人信息,還包括軍線電話和連隊兵員實力等,這些大多屬于軍事秘密。
《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條例》第二條規定,軍事秘密是關系國家軍事利益,依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軍事秘密是國家秘密的重要組成部分。
部分官兵隨意放置,極有可能造成工資條丟失,甚至流出營區,給敵特分子可乘之機。
隨后,王羅寧找來幾名戰士當面詢問。“上面是我個人工資發放情況,怎么還和泄密扯上關系了”“工資條不是私人物品嗎”“沒有考慮太多,就暫時放那里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不經意的回答讓王羅寧意識到,看似隨意放置的一張工資條,卻反映出官兵保密意識的淡薄。
實際上,容易泄露的不僅僅是工資條。近年來,隨著智能移動設備和網絡社交媒體在軍營中普及,一些看似普通的行為也很可能在不經意間威脅到軍事秘密安全。
某戰士將上級交辦的工作事項、本月還未完成的重要任務都一一用手機備忘錄記下來,并設置到期提醒,確保自己不會遺忘。此外,他還將一些上級和同事的姓名、職級乃至應該保密的部隊地址、番號等存儲在手機通訊錄里,甚至備份至云端。雖然方便自己通聯,卻為敵特組織竊密送上了“禮包”。此外,違規建微信群辦公,以及用微信拍照發圖、用諧音拼音替代關鍵字等方式轉發傳遞涉密信息,都容易導致泄密。
部隊中的新聞宣傳骨干在編寫新聞過程中,沒有剔除涉及部隊體制編制、武器裝備、戰法訓法等信息;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賬號運維人員無意中曝光涉密場所、拍攝到裝備操作面板以及宣傳未公開武器裝備等,都會在無意間成為敵特“情報員”。
某戰士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自己外出駐訓的一張照片,敵特分子就可以從照片背景中的公路名稱、站牌等推測出部隊駐扎位置,以及從照片中的車隊可大致判斷出部隊編制。此外,和家人朋友視頻時,有些戰士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和一些重要的軍事設施“同框”,稍有不慎就會被敵特分子盯上,惹下大麻煩。
戰士在線購物、外賣點餐以及乘坐網約車時,在網絡應用平臺填寫個人的身份信息、手機號碼以及部隊營區位置等,就等于將這些敏感信息暴露在互聯網上。如果遇到個人信息失竊或倒賣事件,這些涉軍信息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或敵特組織掌握,帶來的后果不堪設想。
帶有GPS 定位功能的手環、手表、眼鏡等,能夠時刻記錄軍人健康狀況、運動強度、行為狀態及行動軌跡等,一般都帶有藍牙功能,保存在其中的數據可以實時上傳至網絡。戰士在特定場所使用這些設備,極易暴露軍隊坐標位置、訓練情況、行軍路線和行軍速度,很容易導致泄密事件發生,危及軍事行動安全。
戰士的家屬及好友在與他人聊天時,無意間可能會泄露戰士的身份職級、部隊位置甚至近期的訓練任務、工作安排情況等。還有一些家屬在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發送戰士的軍裝照和戰士在探親期間拍攝的營地照片等,會在不知不覺中暴露戰士的身份,泄露敏感信息。
王羅寧回到連部與連長和其他骨干商議后,及時將查出的問題和相關建議上報到旅機關。旅黨委一班人深刻反思后,在規范涉密載體保存工作的基礎上,嚴格落實保密規章制度,細化完善保密措施。
經過安全保密教育后,中士李煊煊把入伍以來的工資條都進行了脫密處理,全部粘貼到一個本子里。他說:“這樣既能夠記錄成長經歷,還時刻提醒自己要勤儉節約,把錢花在刀刃上!”
那么,軍人的工資怎樣安全花?早在2013 年4 月,全軍便試點推行了軍人工資卡輔卡。據悉,軍人工資卡輔卡是簽約銀行專門為軍隊人員發行、與軍人保障卡(存儲軍隊人員個人基本信息和后勤業務信息,實現供應保障身份確認等的專用智能卡)銀行業務建立一對一關聯關系、具備普通銀行借記卡所有金融功能的專屬銀行卡。軍人開通網上銀行后,不出營門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同時,該卡如不慎損壞、遺失,能夠快速掛失補辦。
此外,軍人保障卡帶有不少涉軍信息,卡面有明顯部隊標識,官兵外出用卡時存在一定保密安全顧慮。軍人工資卡輔卡則去除了相關涉軍信息,卡面與普通銀行卡無明顯區別,能夠有效地消除保密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