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貴州省公路局

都勻市毛尖鎮爛麥山至毛竹沖農村“組組通”公路 韋志勝 攝
2017年以來,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始終把“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服務貴州全省決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重點部署,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呈現出建設速度最快、支撐保障最優、發展成效最好的態勢,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歷史性地解決了農村群眾出行難、運輸難的問題,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條件,為貴州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
為高位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謀劃小康路、縣鄉路、通村路、通組路建設,貴州省政府先后印發《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服務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貴州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貴州省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貴州省農村公路績效管理考核辦法》《貴州省“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州)、示范縣創建方案》《貴州省美麗農村路建設指導手冊》《貴州省農村公路養護指導手冊》等文件和指南,強化政策設計,加速構建“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政策技術體系,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交通主力、部門聯動、多方監督、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
在高位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同時,貴州省委、省政府還構建了農村公路績效管理考核、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路長制等“2+N”政策體系,在明確養護資金標準的同時,充分考慮市、縣兩級財政支出困難實際,明確省市縣三級財政共同籌集且省財政承擔50%日常養護資金的籌資方式,提出以“十四五”全面建立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保障體系。
有了省級層面的政策作為指引,貴州各市州也紛紛出臺地方政策,銅仁市印發《銅仁市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服務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銅仁市“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創建實施方案》《銅仁市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銅仁市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開展政府績效考核,建立三級“路長制”,管理養護100%納入鄉規民約、村規民約;黔南州出臺《黔南州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方案》《黔南州“四好農村路”示范州創建工作方案》《黔南州農村公路績效管理考核辦法》等文件,明確目標、壓實責任、細化措施,開展政府績效考核,加大問效力度;按照“養護為先,建養并重”的原則,仁懷市制定了《仁懷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考核實施細則》,建立養護長效機制,推進建、管、養分離,縣道實現專業化養護等,這些政策的出臺,為“四好農村路”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修好“大馬路”,幸福“抄小路”。貴州省人民政府連續18年將農村公路納入全省民生實事,高位推動,壓茬實施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路行動計劃、農村公路建設三年會戰、農村“組組通”硬化路三年大決戰、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基礎設施“路網會戰”縣鄉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等決戰攻堅行動,5年來,共計完成投資1095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5.17萬公里,建成較大規模自然村通硬化路7.87萬公里,于2017年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了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運目標,提前兩年完成交通脫貧攻堅兜底性任務。
2019年,貴州省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了30戶以上較大規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惠及農村人口1200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83萬人,快速打通了群眾出行“最先一公里”,連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破解暢通了“中間一公里”。

貴陽市花溪區高坡鄉通村公路 燕春 攝

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農村公路
其中,黔南州甕安縣永和鎮紅巖村依托便利的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探索了“1+N”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通過溫泉度假旅游帶動特色農家樂、流水養魚、精品水果等產業發展,生動演繹了因路而興、因路而變的脫貧故事;銅仁市德江縣荊角鄉白果村村民羅賢奎在山間產業路沿線修建牛棚,依托周邊草地發展起生態黃牛養殖業;遵義市播州區境內大大小小的農業種養殖基地,散落在群山環抱之中,被一條條農村公路串聯起來,猶如彩線穿珍珠一般,將一頭的農業產業連接上另一頭的消費市場……貴州省美麗農村交通路網的加速完善,為當地群眾鋪下了產業發展的致富路、子孫后代的幸福路。
貴州省承擔了國家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改革試點、高質量發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等任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首先,探索信息技術新路。貴州省在全國率先建成“四好農村路”綜合管理系統,省、市、縣三級實現工作調度“一張圖”、數據應用“一個庫”、過程監管“一條線”、建管養運“一盤棋”,獲得中國公路學會第四屆大數據與公路智能養護管理技術論壇與會嘉賓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全省推廣“通村村”農村出行服務平臺,貫通農村客運、物流運輸、農村電商等領域管理,有效解決農村地區出行難、運輸經營難、物流進出難、安全監管難等問題,讓農村群眾享受改革發展紅利。

盤州縣道214線石橋至梓木嘎段
在探索誠信發展新路的過程中,貴州省印發《貴州省農村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實施細則(試行)》,開發農村公路“信用評價”模塊,聚焦信用信息歸集、評價、共享、獎懲等關鍵環節,以項目建設結果為導向,以正負面清單為抓手,構建簡便實用的農村公路信用評價體系;分片區組織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參建企業約750人進行培訓,指導全省各地扎實有序開展好農村公路信用監管工作;依托貴州省“四好農村路”綜合管理系統,完成2020年度信用評價工作,全省687個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和111家參與農村公路的設計、監理、施工等參建企業全部納入信用評價。2021年,共采集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信用信息1653條,涉及農村公路設計、監理、施工等參建企業165家。“失信無路可走、誠信一片坦途”理念已深入人心,誠實守信的農村公路市場體系加速構建。

仁懷魯班鎮琵琶村農村旅游公路 劉葉琳 攝
貴州省始終以“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為抓手,推動“美麗農村路+特色產業+全域旅游+新農村建設+‘三變’改革+電商”等多元融合發展,目前,全省累計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市域創建突出單位3個,省級示范市6個,全國示范縣17個,省級示范縣66個。以“七化建設”(建設精致化、管理規范化、養護精細化、綠化和美化、公路有文化、城鄉一體化、服務最大化)為指引,貴州全省累計打造“美麗農村路”3.2萬公里。創新規劃了六盤水市“一帶兩翼”、遵義市“一環九帶”、銅仁市“一帶四環”、黔南州“一路三帶三環”、黔東南州“一路三帶五環”等涵蓋全省的極具鄉域特色的美麗農村路經濟示范走廊1.2萬公里,已建成3000公里,美麗農村路將產業園區、鄉村旅游點、美麗新農村、傳統保護村落等串珠成鏈、成環成網。
其中,銅仁市“一帶四環”美麗農村路經濟示范走廊的第三環“梵天苗疆”生態旅游環線穿越江口縣195.8公里,為旅游產業化提供了基礎支撐;黔東南州“一路三帶五環”美麗農村路經濟示范走廊中的第二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三環“雷公山苗疆圣地旅游”環線分別穿越麻江縣60公里、10公里,美麗農村路為藍莓農旅產業、林下經濟、康享養生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黔南州“一路三帶三環”美麗農村路經濟示范走廊中的第三環“農旅產業”環線穿越長順縣93.6公里,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基礎支撐;遵義市“一環九帶”美麗農村路經濟示范走廊中,“紅色旅游”示范帶、“醬酒原梁”示范帶分別穿越仁懷市67.9公里、169.9公里,為旅游產業化、農業現代化提供了交通支撐。這些美麗農村路經濟示范走廊的建成,點綴了美麗風景上的貴州、美麗鄉村上的貴州、美麗風情上的貴州、美麗風俗上的貴州、美麗流通上的貴州。

遵義市金沙縣安底農村公路帶動當地水產養殖、獼猴桃產業發展。張祥兵 攝
貴州省嚴格執行農村公路“八公開”“三合同”“五監督”等質量安全管控制度,聘請黨員、群眾、人大代表等作為義務監督員,參與農村公路工作。其中,播州區的黨建引領農村公路“路長制”,以及“三級包保”(黨委包支部,支部包黨員,黨員包公路)促進“四個全面提升”(全面提升黨員的帶頭服務意識,全面提升群眾愛路護路的意識,全面提升公路的管養水平,全面提升公路通行能力)等經驗突出,得到交通運輸部肯定;六盤水市設立了市、縣、鄉三級公路管理機構和村級護路辦,建立“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產路權維護隊伍,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路長制。
同時,貴州省創新并嚴格執行混凝土路肩、排水系統、安保工程、錯車道、公路綠化、管理養護與農村公路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六個同步實施”要求,有效促進了農村公路項目規范、有序、高效推進。
此外,貴州省將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危橋改造納入全省民生實事及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我為群眾辦實事重要內容,2017年以來,共處治農村公路安全隱患路段9萬余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橋梁1591座。
針對城鄉客運點多、線長、面廣等實際,貴州省將農村公路運營作為山區公路建設運營風險管控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的重要內容。按照“準軍事化管理”要求,研究制定了城鄉客運安全“五條軍規”,壓緊壓實縣級交通部門和客運企業“一把手”安全責任。以此為基礎,福泉市實現城鎮農村客運公交化運行率100%、鄉(鎮)客運站覆蓋率100%、建制村候車亭覆蓋率100%、50戶及以上村民組通客運率100%,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5A級;長順縣7個鄉(鎮、街道)實現城市公交全覆蓋,88個建制村100%通客運,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5A級;德江縣11個鄉(鎮、街道)實現城市公交全覆蓋,344個建制村100%通客車,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5A級……人民群眾對交通便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