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桔梗作為常見的生草本植物,被醫療人員廣泛應用于中藥材制作當中。基于此,本文結合藥食同源桔梗的生長習性和分布情況,首先介紹了國內外研究開發現狀;其次從不同角度介紹了藥食同源桔梗的利用價值;最后詳細說明了桔梗的栽培技術,為全面開發桔梗應用價值奠定夯實的基礎。
桔梗又稱包袱花、鈴當花、道拉基,通常情況下,呈圓柱形或者紡錘形,葉片下方逐漸變細,有部分扭曲,整體長度可達7.2~20.2 cm,直徑0.8~2.1 cm,整體呈淡黃白色或白色,在沒有去除外表皮后,表面為黃棕色并逐漸呈灰棕色,栽培人員應在了解其基本習性后,提高其整體產量,最后逐步發揮其藥用價值。
如圖1所示,為具體的桔梗優良品系無菌快繁技術體系建立圖,具體的注意要點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圖1 桔梗優良品系無菌快繁技術體系建立圖
因桔梗屬僅有桔梗一種品種,在后期生物進化過程中,桔梗等草本植物會出現白色、紫色及黃色等多種植株,并逐步呈現早花,秋花,大花,球花等多種花型,在高矮不一的形態效果下,還可能出現半重瓣、重瓣的現象,在對桔梗品種選擇及應用期間,應充分了解桔梗的生長特性,例如,紫色桔梗花多用于藥材加工和制作,白色桔梗花多用于人們觀賞,剩下幾種花色也都主要供人們觀賞。
在實際的桔梗育苗栽培期間,培育人員應盡量選擇土壤肥沃、有機物質含量較多的土壤,在保證種植區域能夠滿足向陽背風條件后,還應確保砂質土壤內部含有充足的水分。值得注意的是,在種植過程中,前期農作物應以禾本科、豆科植物為主,那些含有大量鹽堿成分的洼地和黏性土壤應盡量少種植桔梗品種,經過種植人員進一步分析后發現,桔梗作物最佳的pH值在6.6~7.6。當桔梗幼苗萌發之后,種植人員應按照每公頃施加農家肥5.25萬kg、草木灰2 280 kg及過磷酸鈣480 kg的基礎上,對整個壟溝進行深耕翻土32~42 cm左右后,當土壤結構缺少水分后,通過淋潑糞水或者畦內澆水方式,保證桔梗種子栽培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一般情況下,種子繁殖和育苗移栽是桔梗繁殖的主要2種方法。首先,一年四季均可播種,在秋天播種,數十天就可長成幼苗,在生長周期較長的情況下,出苗率和產量都高于春季播種,在種子播種之前,應采用適當方式將其用溫水浸泡一天一夜,或者使用0.4%的高猛酸鉀溶液將其浸泡12~24 h后,用清水將種子表面藥液去除后,在常溫下晾干后,以達到預設的發芽效果;其次,當對桔梗植株培育1年左右后,應等到莖葉枯萎后至來年春季到來之前進行出圃定植,將根系較小的幼苗挖掘后,采用合理方式將不同級別植株進行移栽處理,在實際的栽培期間,應保證不同植物的間距在21~26 cm左右,將根系完全深植于21 cm深溝后,稍壓即可,澆足定根水;最后,當桔梗收獲時,應選擇沒有病害的植株進行栽種,從蘆頭以下1 cm處切下蘆頭,用細火土灰拌一下即可。
首先,在定苗、間苗管理期間,應及時的撤除蓋草,保證幼苗可達5 cm,如果發現缺苗現象,應在陰雨天補栽,在苗高7~9 cm根據植株間距7~11 cm進行定苗,如果在夏季播種應采用遮陰方式進行處理;其次,當進行除草、追肥、排灌管理環節時,應在達到完整出苗率后,進行除草松土操作并適當間苗。定植后適時中耕,松土宜淺,以免傷根。封壟后不宜中耕除草。若干旱適當澆水,多雨季節及時排水,防止發生根腐病而爛根,追肥4~5次。時間分別為:齊苗后,6月中旬~8月末,入冬后適當施用N肥,以農家肥、P肥和K肥為主,培育粗壯莖稈,防止倒伏,促進根部快速生長。與此同時,在春季返青時應及時對多余芽苗去除,確保達到一株一苗效果。
綜上所述,藥食同源桔梗的開發價值相對較高,經過種植人員的精心栽培后,被加工成藥材后廣銷于國內外相關國家,桔梗栽培人員應積極學習并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栽培工藝,在逐步提高桔梗產量的基礎上,確保其被人們食用后達到很好的保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