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孜古麗·依買爾
(哈密市伊州區農業農村技術推廣中心 839000)
棚室蔬菜栽培與傳統栽培方法相比具有很多優點,而且經濟效益也很高,市場上對蔬菜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之勢,越來越多農民選擇棚室蔬菜栽培。我國居民生活質量與水平突飛猛進,對飲食均衡搭配的重視程度與要求不斷提高,對綠色無污染蔬菜的需求呈增長趨勢。棚室蔬菜可以滿足不同季節人們對蔬菜的要求。基于蔬菜種植區域的現實條件,要不斷創新技術提高單產,注意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確保種植戶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棚室蔬菜栽培中,首先要綜合考慮當地的市場需求,消費者偏好和地區經濟動態,對蔬菜市場需求進行科學分析和判斷,避免盲目栽培造成經濟效益降低。
栽培蔬菜選種時,必須進行正規種子采購。進行蔬菜種子市場認可性,抗病性和高產性分析,篩選應用品質優異,產量高的優良品種。種植戶也應增強蔬菜棚室意識,樹立風險防控意識,并借助網絡平臺等方式,全面掌握市場需求動態,增強對市場需求的預見性。還要結合蔬菜生長不同周期立體栽培蔬菜,提高復種栽培指數達到最大的種植效益。
為更好提升棚室蔬菜種植技術,必須不斷研究蔬菜種植先進方法,提升種植技術水平,做到科學化和高效化種植管理。
進行蔬菜栽培時,農民應了解嫁接技巧,避免栽培時盲目追求單位面積產量,造成蔬菜受到病蟲危害。通過推廣應用嫁接技術,把產量高,抗病性好,質量好的蔬菜與根部較發達蔬菜進行嫁接,增強蔬菜抗低溫和抗病能力。農民還應對膜下滴灌技術深入了解,通過應用此項技術,可以有效降低棚室空氣濕度,減少病蟲害發生概率,達到棚室蔬菜穩產高產目的。現階段蔬菜種植也要不斷創新種植技術,以傳統蔬菜棚室為基礎,引入無土栽培技術,達到穩產高產,促進農業持續發展和技術創新。
棚室蔬菜空間相對比較封閉,空氣流通性比較低,根據通風性等因素預留出相應空地,部分空地因被遮擋無法有效利用,導致土地資源浪費。應合理規劃蔬菜種植棚室用地,同時運用現代先進技術,使用新型蔬菜棚室,高效利用空閑土地,通過使用陰陽棚種植技術改良傳統棚室,高效提升棚室種植地生產效益。陽棚一般可用于西紅柿和豆角等常規性農作物栽培,陰棚則可用于喜陰性農作物栽培,例如食用菌。這一先進種植技術以相輔相成的形式有效地節約生產成本,降低資金投入,增加經濟效益。
每一種蔬菜的生長條件、生長周期,對溫度的要求均不完全相同。栽培管理上,如管理措施不科學,將嚴重造成蔬菜減產甚至絕收。蔬菜種植時,要綜合不同蔬菜生長特點合理栽種。
冬季蔬菜種植管理時,棚室要適度放風進行排濕處理,夏季蔬菜棚室管理時要求放風降溫處理,給蔬菜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相對而言,棚室蔬菜種植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有效調節蔬菜生長周期,使其反季節生產。春節前后蔬菜售價比較高,需要借助棚室蔬菜彌補露天種植供應量的不足。在棚室蔬菜栽培時,要有效分析市場行情,把握哪個季節緊缺哪種蔬菜,然后合理安排播種時間,切實增加棚室蔬菜種植經濟效益。
陳舊的棚室土壤地表在土壤水分較少時有時呈現白色物質,部分地表濕度較大時長出綠苔或紅苔,除蔬菜連作原因外,更多是因為施肥不當。無論是施氮,磷,鉀復合肥料,還是施葉面肥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沖施肥,都應把握好適期適量準確施肥這一原則,如棚室氮肥施用量過多,不但導致肥料利用率低,經濟效益差,還可能產生以下不良后果:蔬菜硝酸鹽超標、土壤鹽漬化、土壤酸化、硝酸鹽淋失及對地表水體的污染,蔬菜營養失衡,加重病害,還會抑制磷鈣鎂等元素的吸收。
針對目前棚室蔬菜施肥不夠科學等現狀,可以采用以下解決方法:一是對長年種菜的陳舊棚室土壤加以改良,把玉米秸稈和畜禽糞便進行堆漚,使其完全腐熟并無害化處理后施入棚內。
種植蔬菜3年的溫室大棚控制畜禽有機肥用量,以每畝施2500千克以下為宜,減少化學肥料用量前提下,或采用不施有機肥而隔年施化學肥料,肥料具體用量宜按測土配方施肥來確定;二是對土壤鹽漬化較嚴重的田塊,以增加土壤碳氮比,解鹽降肥,增強土壤透氣滲水保墑性為目的,在施肥過程中盡量施入牛糞,可適當施入腐殖酸肥和EM菌肥;三是掌握并合理使用測土配方肥料;適當補充硼、鋅、鎂肥等元素,平衡土壤營養,降低成本,為爭取持續高產創造條件。
無論栽培何種蔬菜,均應根據其品種特性及栽培設施條件科學安排密度。過密造成秧苗徒長和通風透光條件不良而誘發病害;過密則造成減產而影響蔬菜生產經濟效益。
冬季棚室生產溫度低,光照弱,光合作用不良,唯有合理密植才可能獲得高產。通常情況下越冬茬蔬菜以合理稀植比較適宜。為充分利用空間,對葉菜類可以采用早期密植后期疏植管理方式,茄果類則可采用疏枝、掐尖兒、打底葉的方式,增強其通風透光性來提高其總產量及抗逆性。
春秋及冬季三季蔬菜生產過程中,要實行科學氣溫管控,不突破蔬菜生長最低、最高氣溫限制,以免出現冷害、灼傷等問題。
通常情況下,蔬菜生長適宜溫度為25~32℃,如氣溫過高,農作物呼吸作用旺盛,生理活動失調,導致植株徒長,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失衡而減產等。應根據各類蔬菜生長期對最適溫度需求來管理,避免高溫長蔓不結果,適時經棚室放風口通風降溫排濕。
合理安排茬口,不能貪多亂栽,尤其不能隨意間作、套作和混種栽培。若副茬跟著主茬走,主茬套副茬且茬次較多時,對生產管理有時帶來很多麻煩,尤其對溫度調控和噴肥施藥有時事與愿違,導致增產不增收。
一般來說,春秋茬蔬菜1年2茬為宜;茄子、辣椒、番茄老株更新可連續收獲1茬,低價拔秧晾田;根據棚室土壤狀況每年夏季保留一定時間,進行土壤改良修繕,深翻培肥,雨淋壓鹽,暴曬殺菌,悶棚滅蟲等。
為達到防控病害目的,必須改善棚室的生態環境,從通風、保溫和作物整枝幾個方面著手,加強管理。
對枝葉繁茂和通風不良的棚室要疏葉管理,決不能無病噴藥和不限次噴藥,要搞好事前防治,正確鑒定病害并適時對癥噴藥;出現病害時,可以選擇含銅含鋅的藥劑進行防治,這樣不僅可以起到殺菌作用,還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和促進農作物生長。
對土傳病害造成的死秧,播種前要進行種子處理。重在及早發現和準確用藥。苗期染病,后期發作,即使增加噴藥次數,防控效果也會很差。
強化管理,善用農業和物理技術手段健康種植,消滅蟲源。上茬菜收獲后期應及時鏟除殘枝病葉及根茬雜草,清除殘留在蔬菜殘體中的大量病原菌和蟲卵,作好埋藏或燒毀工作,降低下茬菜葉部、根部蟲害發生機會。
開展棚室與土壤消毒時,可以采用高溫悶棚消毒法:通常在夏季高溫季節與蔬菜輪作倒茬時,選數日晴天高溫天氣耕翻灌溉棚室土壤,再覆蓋薄膜,扣上棚膜,提溫暴曬,使土溫與棚室空氣溫度均能達到50℃以上,時間不少于五天,高溫能滅殺大棚與土壤上大部分病蟲害。還可向墻壁和土壤噴灑藥劑滅菌,通常在栽植前把土壤消毒劑均勻撒在壤土中,滅菌消毒。
大棚內土壤呈酸性時,每畝使用石灰80千克揚撒滅菌。裝設防蟲網時,可在棚門口和通風口處,裝設40~60目防蟲網防止害蟲侵入,避免蚜蟲、小菜蛾、菜青蟲和甘藍夜蛾在棚內繁殖危害。
通過采取農業和物理技術措施可以顯著降低棚室內化學農藥使用量。也可以通過加強肥水管理和覆膜栽培進行濕度控制,以防高濕病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