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悅 高 峰 高 姝
(梨樹縣植物保護檢疫站)
大白菜生長期病蟲發生種類繁多,有效防治病蟲害直接關系到大白菜的優質豐產。防治大白菜病蟲害的有效策略是要認真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注重農業防治為基礎,提倡采取生物防治方法,輔助化學防治以達到綜合防控目的。
滿足白菜高產出,推動種植科學化管理是極其重要和關鍵的問題。有些錯誤認識給病害流行帶來了可能性,造成大面積減產。
白菜栽植時要注意疏密得當,避免太密或過疏。個別地方菜農,為促進公傾增產,存在過度密植現象,不論哪種都是固定株數種植,極大影響了增產效果。應合理密植,因品種而異,避免雷同。
基肥在白菜上有很好的增產作用,要根據長勢特點適當進行追肥。追肥必須掌握適期適度,安排苗期、蓮座期和結球期進行,并合理使用適當肥料種類。
捆扎目的為了防霜,有利于壯心和豐產。但捆扎時間長,勢必影響光合作用與生長,不利于結球。
試驗研究中發現不少菜農喜歡大水漫灌而導致田間濕度偏高,加重了病害發生。
病殘葉是蔬菜生產中的一大損失。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未經消毒處理;二是不及時清理和處置;三是未經過無害化處理。一般情況下,土壤中的病原菌可隨雨水進入菜地,污染土壤,造成發病,危害植株,影響產量,降低品質,污染環境。病殘株被人為清除后任意棄于野外,或直接積存于野外,均可使病原隨風飄散,隨水流擴散,并誘發病害。
如使用農藥劑型不正確,農藥使用濃度過高或過低,藥液與作物接觸時間過長等都會引起藥害和污染蔬菜。防治大白菜病蟲害時,應選擇適當的藥劑進行噴藥。殺菌劑使用不當容易造成藥害,降低藥效,甚至失效;殺蟲劑過量,易產生藥害,污染環境。白菜病蟲害大發生時噴施藥物方式不當,有些病發生于下部而噴布于上部,造成達不到病變而影響用藥質量。
減少病蟲害基數,對前茬蔬菜芽蟲和菜青蟲進行重點控制,徹底鏟除菜田雜草并將已拉秧植株集中防除,減少菌源、蟲源。
大白菜前茬以茄果類、瓜類、蔥蒜類為宜,最忌連作和鄰作十字花科蔬菜。
為確保大白菜生育期內營養和提高抗病性,要注意田間整地,施足底肥,增施復合肥。生產上倡導高畦直播,可有利于排水和防澇降濕及緩解霜霉病和軟腐病。
對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地,結合翻地,每667平方米噴入3.5~4千克敵百蟲粉拌土,或撤施10~l5千克辛硫磷毒土,隨即翻地。
要選擇高產優質,抗性強的優良品種;采用綜合防治措施,防止病害發生;注意輪作倒茬和合理施肥等栽培管理技術。適時早播,培育適齡壯秧,及時移栽大田,加強田間管理,確保高產穩產,搞好病蟲害防治,提高品質,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因地制宜地選擇抗病良種或一代雜種,適宜當地氣候特點,要多種組合,切記避免品種單一化。
每5千克種拌甲霜靈50克,或使用0.4%福美雙或百菌清預防霜霉病,拌甲霜靈與抗毒劑比例1∶10可預防苗期病毒病發生。
經實踐證明,早播種發病嚴重,晚播發病較輕,但是包心不結實,減產嚴重。
可使蔬菜免受蚜蟲危害。方法:在播種前10天左右將地膜揭掉(不可揭得過厚),待苗床溫度降到20℃以下時再揭除。一般3~4天后即可出苗,澆水施肥,保證水分供應,培育壯苗,適時移栽,及時追肥,防治病蟲害。避免蚜蟲在幼苗出土后傳播病毒病,可在播種后午間在地面鋪上一層0.02毫米的銀色薄膜,不僅可以避蚜防病,還可以有效降低地溫,促進根系生長發育。
適時澆水予以冷卻地表溫度。大白菜六葉前易受病毒病侵染,高溫干旱時,對病毒病發生有利。大白菜播種后應注意采取“三水齊苗五水定棵”,小水勤澆水等技術措施,有利降低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可以適時控制田間蚜蟲發生,有效控制病毒病。
適時間苗定苗。采用間苗定苗法可以清除弱苗及病苗,促進苗齊苗壯并能增強植株抗病性,同時可以配合2次間苗淺中耕,可避免傷根,防止軟腐病發生。
栽苗后每667平方米可以使用噴施寶1支對水噴霧1次,隔10天噴1次,噴施3次為宜,以促進苗壯和抗病性提高,可與防治病蟲藥劑配合使用。苗期要注意及時控制黃條跳甲、菜青蟲等,特別要控制夜蛾科害蟲危害,減輕軟腐病、黑腐病等危害。
為大白菜在蓮座期獲得足夠營養正常生長發育,需要進行合理灌水,通常蹲苗時間不能太長。應小水勤灌,雨后應適時排水和中耕,深鋤溝底,淺鋤背部,防止土壤板結等。蓮座期配合灌水,并隨水施肥(尿素5~7.5千克),促進植株正常生長發育,可以較好地緩解病毒病、霜霉病、黑腐病和軟腐病發生。
9月上中旬為霜霉病第1發病高峰,要注意加強田間普查,及時發現中心病株。注意黑斑病調查,在陰雨天氣多發時首次施藥。
大白菜包心期病蟲害較重,特別是霜霉病、黑斑病、軟腐病、黑腐病,蚜蟲和菜青蟲等夜蛾科幼蟲危害較重,應抓住大白菜封壟前(國慶節前)重防1~2次,噴施藥劑應細致周到(葉片正背面和根莖部),噴完藥遇雨水應及時補澆,還要注意對軟腐病株進行調查,發現軟腐病株及時抽出,并帶出田間深埋,在病穴內撒施石灰和新植霉素等藥劑消殺,防止其蔓延。
大白菜病蟲害綜合防治主要遵循“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輔方針,白菜病蟲害一定要提前預防,一般主要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結合加強肥水管理,健珠生長。
清除田間雜草減少昆蟲生存環境,通過使用溫室技術在高溫下殺死蟲卵,也可以封膜3~5天;播前苗期土壤調酸、土壤消毒。
施肥處理法:為提高大白菜產量與品質,除選用優質抗病品種,進行合理輪作和適時播種等措施外,還應采取如下措施:適當施肥?;A肥料主要是有機肥料,并輔以化學肥料。每畝4000~5000千克發酵有機肥料,50千克過磷酸鈣,15千克硫酸鉀和少量尿素,能較好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植物生長。選好土地及時整平,疏松土壤。注意排水良好,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蚜蟲;嚴格淘汰病種;及時種植,促進根系發育;加強肥水管理,施用氮、磷、鉀復合肥。野外作業避免根部受傷和機械傷。
營養補充法:及時補水和補鈣能提升大白菜種植和防蟲害質量。建議在大白菜栽培過程中注意增加水分,遇旱應及時澆透水,適宜進行小水灌溉保持土壤水分飽滿,灌溉后適時進行中耕松土防止板結現象發生。大白菜生長期追施氮肥和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性;在苗期可噴2次葉面肥,以促苗壯根粗,并結合防治病蟲害。加強肥水管理保證充足供給營養,適時適量追肥,可促進增產增收,降低成本。大白菜進行鈣素肥料葉面噴施,不僅可以促進大白菜生長,提高品質,還可以有效預防大白燒苗現象。
銀灰膜避蚜:栽培地鋪設或懸掛銀灰色膜,驅除蚜蟲等害蟲。
性誘劑誘殺:通過設置害蟲誘劑,誘捕雄性成蟲,減少成蟲交配量,減少產卵量,控制田間昆蟲密度。從定殖到收獲,每畝設置3~5個誘捕器,根據距離整齊排列,水平,垂直和傾斜行,高度在作物上方10~20厘米,誘捕器高度隨作物產量更換誘餌20~30天。
食誘劑誘殺:使用盒式誘捕器,盒式分配器:將生物喂料劑與水1∶1配比,然后每升生物殺蟲劑添加5克殺蟲劑混合均勻;利用天敵處理,種植適宜不同時期的蜜源植物品種,要求在放蜂期能夠開花,為寄生蜂提供棲息場所與蜜源,提高寄生蜂寄生率;小菜蛾、甜菜夜蛾,在蟲齡小、蟲量低時,可使用白天小菜蛾顆粒體病毒、短穩桿菌、植物源殺蟲劑等。
大白菜病毒?。涸摬≈饕l生在高溫多雨季節,在苗期低溫高濕環境中容易發生。選擇抗病品種,調整布局,合理輪作,適時早播,躲過高溫及蚜蟲猖獗季節,播種前對種子和土壤進行消毒。發病初期使用病毒一號乳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大白菜黑腐?。合募救菀自诟邷馗邼駳夂蛳掳l生,連作和不當施肥都會引起疾病。對土壤和種子消毒處理,科學合理施肥,各種肥料平衡混合,可以通過使用二苯并康唑和噻菌靈來控制。
大白菜軟腐:容易在雨季發生,澆水過多且葉片開裂。應避免與茄科和甜瓜連續種植,避免在低洼,粘性土壤上種植。
播種前對土壤和種子進行消毒,并在病害發作后及時清除患病植物的根,然后再使用噻唑酮或用25%增效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進行噴霧或灌根。
大白菜枯萎?。阂攸c抓好在栽植前使用枯草芽孢桿菌處理土壤和苗期灌根。
小菜蛾和甜菜夜蛾:選用氟啶脲、氯蟲苯甲酰胺、蟲螨腈、茚蟲威和阿維菌素類藥物予以防治。
小菜蛾的防治藥劑能兼治菜青蟲;菜青蟲單發嚴重時,還可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其它菊酯類藥物。
棉鈴蟲在越冬期和苗期可使用氰戊菊酯、溴甲烷、樂果等藥劑進行防治。
紅蜘蛛主要采用辛硫磷、樂果等農藥混配噴霧防治。若蟲以敵百蟲為主藥,成蟲可用馬拉硫磷,幼蟲可用甲氨基阿維菌素、呋喃丹、速滅靈。
蚜蟲選擇吡蟲啉和噻蟲嗪的新煙堿類藥,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擬除蟲菊酯,螺蟲乙酯和阿維菌素藥劑予以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