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寅鋒 詹琳琳 楊茗涵 張 欣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 吉林·吉林 132101)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帶動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各種工廠迅速崛起,多種生產殘渣大量堆積。菌糠是食用菌栽培過程中的副產物,其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蛋白等[1-2]。菌糠的利用途徑并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篩選高效纖維素降解菌,提高菌糠的營養價值[3-4]。一方面能夠避免因處理方式不當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另一方面能推動其在養殖業中的利用,緩解我國飼料原料供應不足的局面,從而提高菌糠的利用率。
菌糠:取自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食用菌生產基地。
菌株篩選:將采集到的菌糠加入液體發酵培養基中,在30℃下搖床培養3天。在滅菌30分鐘的超凈工作臺中進行實驗,樣品液稀釋濃度10-2、10-3、10-4、10-5、10-6、10-7、10-8、10-9。稀釋完畢后,用移液器分別移取1mL濃度為10-7、10-8、10-9的稀釋液,用已滅菌的涂菌棒涂布于纖維素剛果紅培養基中。待菌落長勢較好時,接種于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或PDA培養基中進行劃線培養。
菌株的鑒定:對上述降解能力較高的菌株進行編號,觀察記錄菌株的生長狀況、菌落特征、形態和結構,并進行革蘭氏染色、芽孢染色實驗、半固體實驗、需氧性實驗、MR實驗、葡萄糖發酵實驗等生理生化實驗以及16S rNDA測序。
半固體培養基:牛肉膏1.5g、蛋白胨5g、NaCl 2.5g、瓊脂2g、蒸餾水500mL。
需氧性培養基:蛋白胨1g、NaCl 2.5g、K2HPO41g、葡萄糖4g、瓊脂3g、蒸餾水500mL。
葡萄糖發酵培養基:蛋白胨1g、NaCl 2.5g、K2HPO41g、葡萄糖5g、瓊脂3.5g、1%溴百里酚藍水溶液1.5mL,蒸餾水500mL。
接觸酶培養基:蛋白胨5g、酵母膏2.5g、NaCl 5g、蒸餾水500mL。
淀粉水解培養基:牛肉膏5g、酵母膏2.5g、NaCl 2.5g、瓊脂7.5~10g、可溶淀粉10g、蒸餾水500mL,pH值7,制成平板。
明膠液化培養基:蛋白胨2.5g、明膠60g、蒸餾水500mL,pH值7.2~7.4。
M-R培養基:蛋白胨0.25g、葡萄糖0.25g、NaCl 0.025g、蒸餾水500mL,pH值7.0~7.2。
生長曲線的繪制:以空白培養液為對照組,在分光光度計上調零點,從零時開始,每隔2小時測定三角瓶培養液吸光度值,每次測定時以未接種的培養液為對照調零,測定波長600nm,以時間為橫坐標,OD值為縱坐標,制作在該條件下菌株的生長曲線。
2.1.1 菌株的篩選結果
酶活力見表1,經篩選后,得到了3株分泌纖維素酶的菌株,分別編號為K-1~K-3。由表1可知,K-3菌株的相對酶活力最高,后續實驗選取K-3菌株為研究對象。

表1 各菌株相對酶活力的比較Table1 Comparison of Relative Enzyme Activity of Strains
2.1.2 菌株K-3的鑒定
K-3的單菌落菌株是圓形、白色、平坦的,并且表面光滑,易于接種。菌株為革蘭氏陽性桿菌,無孢子和鞭毛。細胞長度短,長時間保存有白色凸起物。下圖為K-3在數碼顯微鏡下的照片,表2為K-3生理生化反應的結果。

圖1 K-3的照片Figure1 Photo of K-3
2.1.3 產酶菌株生理生化反應實驗結果
由表2可知,K-3菌株與不動桿菌屬微生物近似,K-3菌株的葡萄糖發酵試驗和接觸酶試驗呈陽性,且淀粉水解試驗、芽孢染色試驗、半固體試驗均為陰性,是鮑曼不動桿菌的典型特征。

表2 菌株K-3的生理生化反應實驗結果Table2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 results of strain K-3
2.1.4 分子生物學鑒定
將K-3菌株16S rDNA序列與NCBI數據庫,利用BLAST程序比對同源性,檢索同源性高的菌株,并且通過建立系統發育樹(見圖2)進行分析。結合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結果(見表2),初步鑒定菌株K-3為Acinetobacter baumannii[5]。

圖2 菌株K-3的16S rDNA系統發育樹Figure2 16SrDNA phylogenetic tree of strain K-3
由生長曲線(見圖3)可以看出,K-3在22h內完整地經歷了細菌生長發育周期,其中:0至5h為調整期、5至13h為對數期、13至19h為穩定期、19至22h為衰亡期,并且在13至18h達到菌體數量的最大值。

圖3 菌株K-3的生長曲線Figure3 Growth curve of strain K-3
纖維素降解菌的來源非常廣泛,在適宜的條件下均能合成和分泌纖維素酶。與真菌相比較,細菌的生長速度更快,生長條件更寬松。本研究從菌糠中甄選出一株具有纖維素降解能力的細菌K-3,通過形態學觀察、生理生化實驗和16S rDNA基因序列的分析,初步鑒定其為鮑曼不動桿菌;并對其生長曲線進行測定。
菌糠資源產量大、成本低,是潛在的飼料資源,然而當前并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本試驗研究的順利完成,能夠推動其在養殖業中的應用,一方面緩解了我國飼料原料供應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環境污染,為未來實現菌糠資源的飼料化利用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