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昊 梁國生 張 巖 金漢帥 周 敬
(吉林市農業科學院)
本試驗2021年在吉林市農科院的單層大棚進行試驗,試驗采用三種不同育苗基質進行種子育苗后,定植于大棚進行生產。
A是腐熟的熟稻殼與大田土按3∶1的比例進行混合作為育苗基質,育苗基質B是未腐熟的稻殼與大田土按3∶1的比例進行混合作為育苗基質,育苗基質C是草炭、大田土、細爐灰按1∶3∶1比例進行混合作為育苗基質。
本試驗采用的菜豆品種是九架豆十號,田間試驗方法采用隨機區組三次重復的試驗,每個小區面積30平方米。試驗是兩個處理,一個對照,將A、B作為處理,C作為對照。2021年7月12日將A、B、C三種育苗基質分別裝營養缽用于菜豆育苗,2021年7月30日定植于大棚。
定植前在大棚內挖定植坑,每平方米保苗4株。定植坑長寬30厘米×30厘米,坑深30厘米,每坑擺苗4株,每個定植坑先用本處理的育苗基質填充50%,之后澆水,再覆土。其它管理同菜豆大棚生產相同。達到商品果采收時及時采收,分次采收,截止至2021年10月12日共采收6次,每次記錄小區結果數量與產量,三次重復取平均值。
從表中的平均產量上可以看出,處理B最高,其次是對照,處理A最低,處理A的平均總產量65.97千克,對照(C)的平均總產量為68.01千克,低于對照,差異不顯著。處理B的平均總產量75.80千克,對照(C)的平均總產量為68.01千克,處理B比對照(C)平均總產量增產11.5%,達到顯著水平。從表中的平均結果數上看,處理B的平均結果數也最多,其次是對照,處理A最低。也符合生產產量與結果數量呈正相關的原理。

處理日期9月9日9月17日9月24日9月30日10月8日10月12日合 計平均重量(kg)7.55 11.30 16.65 12.25 9.6 8.62 65.97處理A結果數量(個)572 727 1108 805 606 703 4521平均重量(kg)5.25 10.85 19.80 16.30 13.10 10.50 75.80處理B結果數量(個)369 669 1242 1038 807 775 4900平均重量(kg)7.60 11.40 16.85 12.84 11.10 8.22 68.01處理C結果數量(個)558 762 1116 941 708 700 4785
此試驗的目的是想通過改善根際周圍的土壤環境增加產量。
試驗結果說明在大棚菜豆秋季生產中,加入未腐熟的稻殼做育苗基質,定植時在根際周圍摻入一定量的未腐熟的稻殼能夠顯著增加菜豆生產產量。分析原因認為由于秋季大棚生產,天氣逐漸降溫,未腐熟的稻殼在根際發酵,提高地溫,更有利于根吸收養分,同時稻殼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增加。但是要注意使用前要對稻殼進行殺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