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開啟了新年后的首場出訪,先后訪問了非洲的厄立特里亞、肯尼亞、科摩羅三國以及亞洲的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兩國,凸顯了中國外交在新的一年里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推動中國與亞非國家融合發展的愿景。
高效務實重信守諾
從1991年1月時任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訪問埃塞俄比亞、烏干達、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四國以來,中國外長每年的首次出訪目的地都是非洲,這已成為一個不成文的中國外交慣例,迄今已經延續了32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用“三個充分體現”對此進行了高度概括,即:充分體現了中國對發展中非關系的高度重視、充分體現了中非之間歷久彌堅的深厚友誼、充分體現了中國對非洲聯合自強、發展振興的堅定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王毅外長此訪距他率領中國代表團赴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參加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時隔僅一個多月。一個多月內兩次訪非,旨在推動落實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的成果,同非方深入對接務實合作新舉措,支持非洲國家早日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和實現經濟復蘇,這充分體現出中方高效務實、重信守諾的一貫作風。
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團結合作是中國對外政策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國長期堅定的戰略選擇。當前,新冠疫情仍在不少非洲國家肆虐,當地民眾健康和經濟復蘇前景受到威脅。中非更需鞏固傳統友好,攜手應對挑戰。因此,王毅外長此次的新年首訪,不僅是延續中國的對非外交傳統,夯實發展中國家這一中國外交基礎,對于深化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也具有重要意義。
從王毅外長此次訪問的三個非洲國家情況看,也體現出中非發展合作不斷“走深走實”、“一帶一路”建設要與非洲國家發展戰略有效對接的特點。具體而言,王毅外長訪問的第一站厄立特里亞,是扼守紅海和進出印度洋的門戶。去年11月,厄立特里亞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當地時間2022年1月5日,厄立特里亞總統伊薩亞斯在與王毅外長會談時說,厄方已制定了厄中合作路線圖,期待借鑒中國發展經驗,開展更具活力的合作,特別是深化基礎設施、礦產資源、農業、人力資源等各領域合作。可以預期,隨著中厄“一帶一路”合作共建的開展,中國在厄立特里亞基礎設施領域必然會進一步加大投資,包括紅海的馬薩瓦港和阿薩布港都有望進一步提升其吞吐量和港口運行能力。
王毅外長訪問的第二站肯尼亞,則是中國外長到訪非洲的頻繁落腳點。中肯合作建設的蒙內鐵路是肯尼亞實現2030年國家發展愿景的旗艦工程,肯尼亞總統肯雅塔在出席內羅畢快速路主線架梁貫通儀式時,還為中方合作伙伴點贊,稱這一創造6000多個直接就業崗位的項目“值得驕傲”。在中非合作的“九大工程”中,肯尼亞作為東部非洲工業化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以及聯合國人居署總部所在地,有望在數字創新工程和綠色發展工程中打造中非合作的新亮點。
訪問的第三站科摩羅是位于印度洋的非洲島國,也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中方曾多次向科摩羅提供多種援助,科摩羅也回報以善意。未來,中國與科摩羅的合作還將繼續聚焦疫情防控、疫苗提供,以及包括援助與投資在內的各項經貿合作。
推動亞非團結與融合發展
有評論認為,中國外長此次新年首訪同時去往非洲、亞洲國家,似乎比較罕見。“罕見”的背后凸顯的是—方面中國外交在面對疫情挑戰下更注重開展外交工作的效率,另—方面也體現出對亞非大陸廣大發展中群體的重視,使對非外交和對南亞外交形成聯動,以推進和增強中國與廣大亞非國家的團結與融合發展。
今年是中國和馬爾代夫建交50周年、中國和斯里蘭卡建交65周年暨《米膠協定》簽署70周年。有分析指出,這與今年中國外交工作部署相契合,即以紀念建交年為契機,夯實同各國的傳統友誼。當前,亞洲仍是世界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通過以實際行動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中國將進一步打造全球伙伴關系網絡。
此外,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的國際形勢發展來看,一些域外國家不僅把自己抗疫失敗的責任往外“甩鍋”,而且對中國的發展處心積慮地加以遏制。即便是在非洲之角,局勢也不太平。而美國等非洲域外勢力也在介入這些國家的內部爭端。
對此,中國自然要以正視聽。當地時間2022年1月5日,王毅外長在與厄立特里亞總統伊薩亞斯會談時就指出:這些年來,一些域外大國把非洲之角當作地緣政治博弈的競技場,造成動蕩不寧、沖突頻發,嚴重損害了地區和平穩定,遲滯了地區發展振興。當前形勢下,非洲之角國家有必要認真探討如何實現地區和平安全,釋放發展潛力,提高治理能力。在這一進程中,中方作為非洲之角國家的真誠朋友和可靠伙伴,愿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王毅外長的新年首訪,就是中國團結亞非國家、共同融合發展的一個強烈信號。
賀文萍: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