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第二幼兒園 趙雪婷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大力推動下,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實現了飛速發展,2020年,全國幼兒園總量達到29.17萬所,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30%,入園率已經達到85.2%。該現象表明,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人民群眾對子女后代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在如此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下,如何衡量評估學前教育成為重點難點,在推動外延式數量增長的同時要保證內涵式質量水平能夠滿足學齡前兒童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是當前學前教育亟須解決的問題。
部分教師提出,學前教育不應該具有功利性,不能強行剝奪孩子享受童年的權利,因此學前教育要注重游戲性,遏制文化性的擴張。有的教師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在經濟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一味地強調游戲性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即玩游戲就是學習內容。學齡前兒童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文化基礎,擁有一定的文化性才能在后續的義務教育階段“順風順水”。前者強調游戲性,認為學齡前兒童不需要背負課業壓力;后者強調文化性,認為學齡前兒童需要為自己的未來打好基礎做好準備。我認為,學前教育并不單一地具有某種屬性,而是文化性和游戲性的聚合體。教師要把握文化性和游戲性的度量,實現文化性和游戲性的動態平衡。文化對學前教育有著重大且深遠的意義,每個學齡前兒童都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以應對日常生活以及未來的學習生活。游戲是每個學齡前兒童的天性,他們身體和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對自己喜愛的事物很難克制。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游戲性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逐漸形成游戲需要限制的認識。
教師要秉持文化性和游戲性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樣化教學策略實現學前教育游戲性和文化性的動態平衡。教師讓學前教育具備游戲性,激發兒童的興趣,讓每個兒童都能積極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教師讓學前教育具備文化性,激發兒童的親和力,讓每個兒童都在未來學習生活道路上習慣文化知識的陪伴。文化回歸性具體表現在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學前教育評價過程中考慮到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制約性,在學前教育評價過程中考慮到以人為本的表現性。
在本文中,我將文化回歸性定義為學前教育質量評價中關于基礎文化知識的涉及,與國際學前教育中的文化回歸性存在本質上的差異。我國學前教育需要均衡文化性和游戲性,在評價體系中參考文化回歸性進行對照,實現學前教育質的提升。
傳統學前教育過程中,每個時間段的具體事宜早已經被規定好。教師和兒童只需要按照既定計劃進行即可,但是這樣的教育缺乏激情和活力,長此以往會打擊消磨兒童的耐心。
例如,教育計劃上規定,每天早上九點開始播放兒童歌謠,九點半由教師帶領學生在小操場上做游戲,十點半開始整頓衛生回教室觀看學前教育影片。每個時間點兒童需要做什么、在做什么都是固定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兒童的空間自由。教師要考慮到兒童的實際情況,其身體和心理發育尚未成熟,感知和控制能力較差,應當給予兒童一定限度的自由調整自己的狀態,才能更好地投入學習和游戲過程中去。教師可以嘗試在多方面給予兒童權利和自由,例如,讓兒童選擇教室內即將張貼的畫報,在動畫放映階段讓兒童自主選擇播放的動畫影片等。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訴求,教師可以嘗試滿足兒童的訴求并且在該過程中培養兒童尊重和被尊重的習慣,這有利于學前教育文化回歸性的發展,也有利于兒童今后的學習生活。
幼兒園每年的裝飾頻次是較多的,這就意味著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設計和布置。倘若教師將裝飾的部分權利給予兒童,讓他們做出相應的選擇和決定,既節省了時間又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也能使得全體師生心情愉悅。在教師給予權利后,兒童們開始激烈討論,最終達成了一致,在墻壁上張貼小豬佩奇樣式的海報以及在另一側的墻壁上張貼兒童歌謠。在選擇過程中每個兒童都有參與感,并且最終的結果都能使得大家感到滿意,所有人都得到了尊重。在這種環境下,每個兒童都嘗試回饋給教師尊重,例如,認真學習某首兒歌,盡量執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聽老師的話不再隨意哭喊等。教師給予兒童一定的權利和自由,兒童盡自己努力回報教師,這有利于文化性和游戲性的平衡。
大部分兒童在教師宣布做游戲時歡天喜地,在教師宣布學習唱兒歌或者聽講文化故事時沉默寡言。教師要引導兒童正確看待文化知識和游戲活動兩者的關系,通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和管理策略讓兒童走出舒適圈。游戲活動只是學前教育中的點綴,學習文化知識才是學前教育的主旋律。
教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引導兒童正確認識看待這個世界,讓兒童感受到尊重和被尊重的感受。兒童需要學習和掌握的不僅僅是文化知識,還有法治意識和道德觀念。大部分兒童法治意識和道德觀念淡薄,一方面是他們缺乏生活經驗,一方面是他們缺乏這方面的教育。教師在帶領兒童進行游戲活動或者指導兒童學習文化知識時要加強法治意識和道德觀念的滲透。教師要明確指出沒有經過他人同意便私自使用或者占有他人的物體是違法行為,例如,小明未經小紅同意,便吃了她一根香蕉,這種行為已經屬于“盜竊”。無論小朋友之間的友誼多么牢固,雙方都不能發生違背道德法律的事情,教師要向學生科普違反法律的危害性以及什么樣的行為違反法律。盡管兒童對法律和道德辨識度不高,但是經過教師長時間的熏陶也能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識。教師在學前教育過程中要給予兒童更多的權利和自由,但是也要給兒童無形的枷鎖,這不僅僅是束縛,更是另一種形式的保護。
部分教師習慣先游戲后文化的教育策略,在課程開始前組織兒童進行丟手絹,或者是跳馬等游戲。教師通過組織兒童游戲激發其興趣,充分調動兒童的主觀能動性,然后帶領兒童學習文化知識。有的教師習慣先文化后游戲的教育策略,在課程結束后組織兒童進行游戲活動或者是給予兒童自行游戲的權利。前者側重于利用游戲激發兒童的活力,保證兒童能夠迅速進入狀態,精神飽滿地接受文化教育。后者側重于獎勵,用游戲活動作為兒童認真聽課的獎勵,那些在學習文化知識過程中表現良好的兒童能夠享受更長的游戲時間和游戲內容。教師通過對比激發兒童的斗志,讓兒童處于競爭態勢。如果是先游戲后文化還是先文化后游戲都未能實現游戲性和文化性的動態平衡,教師就應該轉變教育理念,革新教學策略,嘗試將教育活動游戲化,在游戲過程中實現文化性傳遞。
大部分教師對兒童歌謠都很熟悉,教師可以利用兒童歌謠引導兒童學習,實現游戲學習兩不誤。每個兒童對兒童歌謠也都很熟悉,幼兒園會在固定時間播放兒童歌謠,兒童在進行游戲活動時也有歌謠的陪伴。教師教導兒童學習新的兒童歌謠得到了兒童的一致贊同。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歌謠時要注意區分時期,不同時期的歌謠內容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歌謠,例如,教師想要讓兒童對秦始皇的歷史有所了解,那么選擇的歌謠就要跟秦始皇有所聯系。教師甚至可以自行創作歌謠實現兒童歌謠和歷史事件的搭配,實現游戲性和文化性的動態平衡。教師在指導兒童了解秦朝歷史、了解秦始皇這一歷史人物時肯定離不開阿房宮,因此教師可以將阿房宮寫到歌謠里。兒童搖頭晃腦念著歌謠,跟著歌謠的節奏搖擺,歡樂的時光中充滿了文化氣息,兒童在這種氛圍中了解了中國歷史,認識了較多的歷史人物,見識了較多的歷史事件。
教師也可以通過組織兒童進行卡片游戲實現文化性和游戲性的動態平衡。教師將自己預先準備好的卡片發放給兒童,并且告訴兒童這些卡片上的發明創造大部分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師的引導下,兒童開始放飛想象力,思考著古代的發明創造如何應用到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兒童在把玩每張精美的卡片時,被卡片上精美的繪畫所吸引,在教師的科普中認識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人的智慧。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兒童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