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梅
內蒙古大學體育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伴隨“一帶一路”的深入和中蒙交流與合作的進一步增強,蒙古國來華留學成為潮流。而天然的地理毗鄰、相通的語言及相似的生活習慣使得蒙古國在華留學生主要集中在內蒙古自治區各大高校。武術作為中國的國粹,不光內容豐富,而且文化內涵深厚。針對留學生開設武術課不僅可以促使她們對武術的了解和熱愛,還能加深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從而使他們融入中國文化。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武術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和對人生的深入思考,具有深刻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創編了賞心悅目的實用技擊術,而且具有科學的鍛煉方法和獨特的強身養生方法和價值,是留學生健身、養身、修身的重要途徑之一。
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各方面努力,而武術課恰是一個很好途徑。武術不僅要求一定的技術標準,而且要求一定的心理素質,是外在肢體與內在心理的統一。可以說武術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調節技術,從而更好地維護自身健康。現在大多數孩子多在父母呵護下長大,心理素質較差,遇到問題容易走極端,自殺、自殘、自虐事件常有發生。武術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學生調理心緒,改善心理狀態,預防心理疾病發生。
武術雖然在形式上屬于外在形體課,但內在之中卻蘊藏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內涵極其豐富。習練武術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同中華傳統文化相接觸的過程,是一種求美的過程。武術之美表現在對技藝和品德融合后的超然體驗,中華武術所獲得的崇高境界是在修煉過程中感受天、地、人的一體和諧。武術主要強調禮讓與和諧,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公平公正。蒙古族是血性民族,具有強壯體魄和豪放直爽的性格。合理的武術引導能幫助留學生在浮躁的大環境中提升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
2013年1月15日,蒙古國健康體育部武術搏擊協會一行到內蒙古大學訪問,協會主席芒來扎布表示,蒙古國老年人和青少年想學習太極拳、健身氣功,苦于教練匱乏無法得到滿足。據調查了解:蒙古國留學生回國后百分之九十都做了老師,分布于各大、中、小學。針對蒙古國留學生的性格特征和體型特征選擇相適應的武術內容和武術教法進行科學、系統的武術教學,培養既懂漢語,又愛武術的蒙古國人才,使得學成回國后將武術帶回蒙古,帶入各級各類學校,帶給青少年,以此帶動武術在蒙古國的發展。本人曾通過個人積極申請,給留學生開設過一段時間武術課,主要學習捕俘拳、扁擔術和24式太極拳,捕俘拳和扁擔術簡單易學,技擊明顯,很受留學生青睞。24式太極拳留學生也喜歡,但普遍反映太難,學不會。太極拳要求靜、專心和專一,要求做到緩、柔、連、綿、協,標準相對較高,對于存在文化差異,語言差異的留學生,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學生喜歡,教師具有百倍的熱心和耐心去教,就一定會學會、學好的,用教師的師德風范去感染、感化學生。同時,也是用武術人的武德品質去實踐教化。一般常態下,只有一個人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才能將這個事業發揮到極致。武術教師也是如此,要熱愛自己的武術事業,為武術發展付出努力,使得武術在國際發展中呈現勃勃生機,走向大發展、大繁榮,最終實現大武術觀。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獲得了一個持續的高速發展期,人民的生活水平獲得了空前提高。人們在物質需求不斷滿足的基礎上,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生存狀態,思考如何更加充實、完滿的高質量生活。進入21世紀,人們開始廣泛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努力恢復、保護和發展優秀文化遺產。武術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得到世界人民的普遍認可。2020年全球范圍內的新型冠狀病毒使得全球人民人心惶惶,中國人民全民一心,不僅自我控制了疫情還奮力幫助他國抗擊疫情,為全球疫情的控制貢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大無畏的獨特魅力和崇高形象。中國形象的樹立和提高必將引起世界人民對貼有中國標簽的武術的關注,激起世人習練武術的興趣和熱情,筑牢心中對于武術的熱愛,以此推動武術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和繁榮。
武術是古代中國人在探索自然,契合天地的過程中形成的,不是對外在事物的簡單描摹,而是將人文精神融入其中,成為一種超凡脫俗的美。這種美是宇宙之美,自然之美,更是人與天地的統一。《易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精神可以作為中華武術的注解。教育過程中,要將武術所蘊含的天人合一精神體現出來,讓蒙古國留學生感受到生命之偉大,生命之尊嚴。同時,武術強調內外兼修,內修不是簡單地習練丹田之氣,而是內在修養和氣質的沉淀和升華,武德的塑造,正如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之提煉。外修也不是單純地練就筋骨之皮,恰恰是《大學》所指的“治國平天下”。武術之一招一式都蘊含著人類對生存狀態的體驗,只有讓蒙古國留學生獲得化境合一的親身體驗,才能真正激發出興趣和熱情,才能真正實現最佳教學效果,才能真正帶動武術的傳播和發展。
蒙古國留學生的武術教學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出現暫時性困難和挫折甚至倒退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師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具備足夠的耐心,沉著、冷靜、勇敢應對,用中國人的獨特品質感染感化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穩步推進武術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和發展,才能加快武術走向世界的步伐,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武術的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