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軍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湖南 湘西 416000
我國的傳統武術屬于肢體語言的一種,動作和思想相互結合的身體文化,武術也的種類有很多種,中國傳承至今券種有詠春拳、太極拳、八卦掌、羅漢拳等129種,就數拳法就有很多種,每種還有各自不同的門派,想要練好一門武術需要從小開始,經過幾十年的磨練才能稍微獲得一些武術成就。可以說武術文化的傳承還需要從源頭出發,獨特的肢體動作是每一種武術的精髓,還需要建立攻防意識,讓身體從小熟悉這些肢體語言和武術技法。現代對于武術溫和的 傳承還在但是熱度沒有以往高漲,武術文化需要作為文化的一種去融入到現代社會之中。
我國的傳統武術歷史悠久,它是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產物,不同時代下產生的武術傳承著那個年代的思想精神文化,而且武術也深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比如說傳承至今的儒家思想,還有道家思想,在這兩種思想的雙重感染之下,我國的武術發展速度也是飛快的。而且武術思想也是多元價值觀的融合,對武術中的糟粕和精華進行取舍,最終形成具有成套體系的武術理論和肢體動作,也就是武術的精髓所在。 社會的變遷并沒有打磨掉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神,反而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互相磨合借鑒,并且一直處于發展中的狀態。武術的攻擊技巧還有進攻路徑上的思想指導更多的來源于道家思想。練習武術需要平心靜氣,要有超凡的耐力,很明顯道家的無為思想更適合武術的思想指導,對傳統武術的方法論基礎做出了思想鋪墊。傳統武術的核心,和道家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有無”關系相吻合,通過“有”和“無”的關系來產生武術的理論思想基礎,比如對于太極拳來說,“有”是自身對武術肢體動作的訓練和熟悉,“無”就是一種促使身體動作的思想和精神境界,達到這層“無物”的境界那么肢體動作就會由心而生,武術對道家思想和儒家形體的結合缺一不可。
傳統武術的傳承方式和內容是以武術套路為載體進行流傳的,武術的套路就是武術的技法表現形式,武術的技法套路是把無厘頭的技擊行為轉變成一種文化產品,并且武術的技法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變化的,不會限制在一種形體技法之中,組合形式,創新技法都可以融入到武術的原始套路之中。武術的發展具有階段性,也和武術的發展背景相關,武術技法會隨著時代的需求而變化,并且給這個時代的武術技法賦予文化精神,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武術文化。 傳統武術分為表層現象和里層現象,表層現象主要是人肉眼觀察對照進行的肢體運動,對身體的運動軌跡進行研究,也是武術內涵的展現和延伸。武術套路中常見的‘四擊’‘八法’‘十二型’,這些都是歷史傳承下來的武術搏斗經驗,是武術表層現象的精華所在。武術的里層現象就是其精神內涵,而精神內涵早已融入在肢體動作中了。傳統武術技法對肢體動作、發揮出的勁力、以及身法都是有很高的要求。武術動作第一就是要規范化,不可以濫竽充數的學習武術動作,太極拳、八卦掌、少林拳,每個武術門派的動作都講求一個規范,每個動作、拳法,以及身體對動作的發力點,每個動作和發力,以及身體的重心都尋求規范。武術的基本動作出拳,出掌就可以衍生出很多種類型的動作,以拳為基礎的拳法類型也有很多,武術對于肢體動作的衍生范圍是很大的,人類的身體有很多的可能性。傳統武術的技法和手段數不勝數,武術的技法層出不窮,一直處于發展狀態,并且現在的武術也在發展衍生之中前行著。
現代人們對于武術的看法也在發生著轉變,中國人對于武術一直是一種崇拜的觀念,并且隨著信息媒體技術的發展,武術文化也進入到全球人化的視野之中,中國武術文化已經進入世界的視野之中,并在中國文化之中存在重要的一席之地。武術的文化內涵處于哲學思想的影響下,中華武術肢體動作還有文化內涵是值得發揚光大的,武術蘊含著身體運動精神,思想上承載著非凡凝聚力,武術技法和套路的塑造都具有獨特的寓意。中華武術文化內涵發揚光大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一定要遵循指導武術家創造的武術技法的原則,讓身體武術技法和武術思想進行融合,宣揚標準規范的武術文化。運用影視宣傳,開設武術文化學院,開設武術興趣班等等方式,向社會和世界宣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把具有中國特色的武術推崇出去,創新武術文化的推廣路徑。
武術的技擊技術中蘊含著攻防意識,根據不同的技擊思想進行武術動作的衍生,并在不同的傳承人身上會出現不同的武術風格,每個人對武術文化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我們對武術文化進行研究的時候,可以親自實踐武術的技擊技術,感受儒家思想下的形體規范,以及道家思想對武術技擊動作的指引作用,豐富的技巧不但是能夠提升自身的防御力,在身體素質提升上也是具有非凡意義。武術是思想和肢體高度融合下的產物,大街上也有很多老年人把太極拳,擊劍作為清晨的運動方式。武術的傳承從來都沒有停歇,作為中國人,武術是從小就耳濡目染的,中國也很重視傳統武術文化,其優良的文化底蘊,以及符合中國人的運動方法,對比國外的柔術和合氣道,中國的更富有內涵,是精神世界和肢體融為一體的武術表現形式。而國外的武技基本上只是以擊敗對手為中心,其精神內涵并不如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的底蘊足,傳統武術的技擊形式表現在精湛的技巧運用和犀利的技擊意識,為弘揚傳統武術的本質及功能價值提供客觀的現實依據。
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的民族文化底蘊的確十分雄厚,也無處不彰顯著中國武術的生態精神與和諧意蘊,所以很多武術在宣傳過程中宣傳者會擴大中國武術的文化內涵,把很多武術小說之中的不實武術宣揚出去,這些信息真假難辨,會給接受信息的人帶來不實的武術文化影響,從歷史文化的視角審視武術的發展,這種行為是對文化事實的侵蝕。例如說,傳統武術文化中的太極拳,并沒有達到有“氣功”的那種效果,也不可能出掌就打通墻體,這樣的虛假信息對于傳統武術溫和的推廣和傳承并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對于時代背景下的文化融合具有的玄學色彩太濃重,并不能良好地融入進去。
中國的傳統武術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傳承方式上基本上是門派傳承,家族傳承,而且很多都固守老一代的思想:傳男不傳女,傳內部傳外。這種武術傳承意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術文化的發展范圍,而且很長一段時間內約束了武術的技法研究。中國武術想要在這個文化大融合的時代繼續發展,首先就要擺脫傳統武術的意識束縛,年代的變化,對武術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思想一定要變化,武術文化的傳承一定要重新審視“本土文化”與時代發展的關系,用發展的眼光來對待武術文化傳承方式,怎樣創新發展方式,將武術文化從束縛中解放出來。還有一些武術門派之間的關系不好,受到歷史的影響,造成門派之間不通訊的狀況,而且雙方門派見面就不對盤。這樣下去也會影響到傳統武術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武術文化是互相取舍互相融合的過程,我們也要糾正門派之間的歷史矛盾,用和諧共處的觀念來開展武術活動,打消門派之間的矛盾和顧慮。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方式有很多種,現在也不僅僅是只有在武術門派中繼承和發揚,師傅教導徒弟這樣的傳承方式不變,但是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傳揚武術文化,如網絡直播武術教學,武術短視頻教學,設置武術文化平臺,傳播武術文化,讓武術文化發揚光大。
傳統武術文化的發展,和武術文化的揚棄是本文所探討的話題,其中武術文化碎片是由肢體和精神語言相互結合的,從文化發展的趨勢出發,摒棄其中落后的門戶思想,發揚其中對于人體和精神內涵培養的益處,提升武術文化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讓世界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傳統武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