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方
(當涂縣姑孰鎮農業服務中心 安徽當涂 243100)
青蝦,學名日本沼蝦,俗名河蝦,是經濟價值很高的淡水蝦類之一,喜歡棲息于水質清新,水草叢生中。青蝦個大,體長,晶瑩剔透,肌肉肥滿,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的優質水產品,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名貴水產品之一,人工養殖盛行。5-6月份是青蝦苗種培育期,7月份開始苗種放養,如何把青蝦養殖成功,根據多年養殖經驗,需注意養殖過程中的“十個”環節。
塘口面積3-5畝,選擇水源充足,水質清新、良好,無污染的塘口。青蝦苗種下塘前一定要曬塘,這是影響養殖能否成功至關重要的步驟,及時曬塘,十分重要。池塘底部淤泥保持10-15cm,淤泥過多清除,淤泥曬至龜裂。
池塘進水時,進水口用60目雙層網布罩著,以防野雜魚及魚卵入池。池水注入30cm,可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化水全池潑灑,對池塘消毒,隔3-5天,注水80cm,再用茶籽餅或魚藤酮清除野雜魚,一般每畝水面、1m水深,用4%魚藤酮乳油1000mL,或茶籽餅25-30kg,全池潑灑,浸泡5-7天,慢慢地把塘里的泥鰍、鱔魚、螞蝗、蚯蚓、蛙類、螺螄,塘里的泥蟲等殺滅。一般選擇茶籽餅,茶籽餅使用后的池水不用放干,可以起到肥水的作用。青蝦苗種放養前需試水。
栽植水草是青蝦養殖的重要環節之一,夏季以輪葉黑藻為好,易活,生長速度快,凈水效果好。栽植時控制密度,水草總體上不超過養殖面積的30%。水草不宜過多,如覆蓋密度大,水質清瘦,容易缺氧,影響青蝦生長。塘草過多,要及時人工拔除。高溫時節不適宜種植伊樂藻。
一般畝放養6-8萬尾,規格4000-6000尾/kg,池塘條件好,養殖水平高的,畝放養8-10萬尾。青蝦苗種專池培育,用鏈條網捕撈,起捕時要輕、快,防止機械物理損傷。外購苗種,用專用的苗種運輸車,帶水充氧運輸,不要遠距離運輸,運輸時間不超過2小時,運輸和放養時,潑灑VC,抗應激。放養苗種天氣可以選擇晴天的上午或下午,避開中午。放養時,開啟增氧設備。青蝦養殖池塘配備增氧機,最好是微孔增氧,多使用增氧機,能夠減少病害的發生,提高池塘的養殖產量。
水質管理是養殖中重要一環,采取“兩頭肥中間清”。青蝦苗種放養前,塘口需肥水,肥水用專用腐熟的糞肥,或生物肥肥水,增加藻類、浮游動植物等生物餌料,可以提高水體中氧氣含量,增加有益菌,減少有害菌。為青蝦苗種下塘后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減少應激反應,提供豐富的適口餌料,更快更好地恢復體質。7-8月保持一定肥度,8月后期至9月份,水質要清淡一些,主要是控制青蝦秋季繁殖,降低養殖密度,提高青蝦的上市商品規格,10月份要再次補施肥料,培肥水質,提高青蝦的商品質量。
養殖過程中定期潑灑EM菌、光合細菌、枯芽孢桿菌等,晴熱天氣,多次使用,保持水體活、爽。8月份后期,多使用強氧化改底,配合使用微生物改底,避免底泥發黑發臭。通過實踐來看,養殖過程中水色活,亮,青蝦脫殼次數多,生長快,產量高,不易生病。
放養苗種后,水質較肥,2天內不需投食,讓青蝦苗種自行攝食,適應環境,待體質恢復后再投喂優質飼料。投喂的餌料應選擇優質的適口配合飼料,正規大廠生產的品牌飼料,蛋白質含量能夠保證。餌料投喂量應根據存塘量、水溫、天氣狀況綜合考慮。隨著青蝦蛻殼次數增加,逐漸加量,天氣突然變化時,要減量,另要根據吃食情況而定,如遇蛻殼、疾病時,攝食明顯減少,要減量。投喂要定點定時,一可觀察吃食情況,二可撈取殘餌,三可定點消毒。
青蝦池塘養殖水位不是長期穩定不變的。前期水位可以淺一點,有利于肥水、水草生長,促進青蝦攝食。隨著氣溫升高,逐漸增加水位。遇暴雨天氣適時調節,先進后出,以免溫差過大,減輕應激反應。入秋后,可逐漸降低水位。嚴冬至,加滿水,以免冰凍傷害。蛻殼生長期間內,每7-10天潑灑生石灰水,或離子鈣。多用生石灰,可補鈣,可調節水質,可降低成本。
近年來養殖青蝦病害呈多發趨勢,產出效益不穩。但須從清塘、選好種、養好水、投好料,層層把關。一旦發生病害須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避免濫用藥,造成更大損失。在水質良好的情況下,青蝦一般很少生病,如若生病,很難治愈。所以,在養殖過程中要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除保持良好的水質,經常使用微生物制劑改底。在餌料中,每15天添加氟苯尼考、大蒜素、VC抗應激制劑等,每次連續使用5天。11月份,用硫酸鋅粉防治纖毛蟲,每周一次,連續兩次。
測量水溫,每日記錄水溫數據,根據水溫增減投餌量,增加或降低水位,例如,當水溫32℃以上時,青蝦攝食偏少,減少投餌量,池塘水位加至高位。測量氨氮、亞硝酸、pH值的數據,可根據它們進行換水,潑灑藥物,EM菌,底質改良劑,改善水質和底質,使環境達到生產要求,減少病害發生。
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巡塘,巡塘主要看吃食情況,水質變化、缺氧、病害發生等等。做好生產日記記錄,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年終可以輕松的進行成本核算,二是可以察看全年生產的薄弱環節,三是可以縱向比較(和自己往年比)也可以橫向比較(和其他養殖戶比),積累經驗,為下一步生產做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