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毅 曾祥喜
(洪湖市沙口鎮水產服務中心 湖北 433205)
針對傳統的種養殖方式阻礙全鎮農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實際狀況,洪湖市沙口鎮黨委、政府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面向市場轉變方式,調整結構,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規模農業、轉型農業、精品農業、生態農業和特色農業,不斷推進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
按照全鎮已形成的優質再生稻種植板塊、優質洪湖清水大閘蟹養殖板塊、優質蝦稻共作種養板塊、優質水生蔬菜種植板塊的“四優質”農業板塊的發展新格局,洪湖市沙口鎮黨委、政府進一步確定和細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全面發展優質再生水稻,大力發展稻蝦共作,加快發展稻鱉套養,創新發展稻蝦鱉共生,努力發展水生蔬菜種植產業,形成沙口“四大特色”農業。
一是再生稻生產實現新發展。全鎮再生稻已超過2萬畝,比前五年增長了10倍,全鎮再生稻總產達到800萬公斤,總產值4800萬元,僅種植再生稻就增加農民收入共計2560萬元,畝平增加農民純收入1280元。沙口鎮在黃觀公路旁、車馬垸內以新場村(董口片)為核心,帶動周邊村組,輻射全鎮。現已有13個村實現了再生稻大規模種植。
二是“稻-蝦-稻”共作實現新增長。沙口鎮黨委、政府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技術,加強引導,到目前為止蝦稻共作面積已達到2.5萬畝,稻谷產量26222噸,水產品產量1096.7噸,畝產值7405元,畝純收入4660元。重點分布在沙口鎮地勢低洼的新千垸、鴨新垸和系馬垸。其經濟效益比過去單純種植水稻增長5倍。
三是“稻-鱉-稻”種養實現新進步。2015年由座落在沙口鎮的洪湖市家泉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投資大規模實施稻鱉稻種養,全鎮共建基地面積500畝,采取股份制合作,實現稻田養甲魚(中華鱉)。利用“一水兩用、一田三收”增加糧食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該專業合作社目前擁有社員50人,2021年稻谷收入為104.64萬元,甲魚收入為416.4萬元,共計收入為521.04萬元。該模式深受全鎮農民喜愛。
四是水生蔬菜種植實現新增加。沙口鎮瀕臨洪湖邊緣,發展水生蔬菜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今年,鎮黨委政府十分注重把發展水生蔬菜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垸內廢溝、廢塘、廢堰、小子湖培植天然水生蔬菜,如蓮藕、茭白、藕帶、芡實、刺梗等,現己發展2萬畝,比前五年增加了8倍,全鎮水生蔬菜收入可達3000萬元。此外,全鎮還成功推廣了稻鴨共生、蟹蝦套養、魚豬、魚鴨、魚雞、魚豬果等配套養殖以及烏龜專養模式,真正形成了陸上畜禽、水中魚鴨、空中果蔬的“海陸空”立體配套綜合種養模式,達到全方位開發、多梯級循環、多環節相扣、多層次增值的良性發展格局,全力打好鄉村振興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