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
(長江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處于高速增長階段,經濟的運行以追求GDP的規模和GDP的增長速度為最終目標,然而GDP指標本身就有其內在缺陷,它不能反映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容易使人忽視增長的代價,導致經濟主體為追逐短期利益而不顧長遠發展。早期以資源過耗、環境惡化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模式給我國帶來了嚴重的資源環境問題,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新發展理念為核心指導原則。近年來,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步伐加快,作為區域發展的龍頭城市,加快推進武漢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能更好地助力中部崛起。綠色金融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促進技術創新、提高環保企業競爭力、引導居民綠色消費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要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保持經濟的不斷增長,還要追求高效益,實現有效率的增長。王永昌、尹江燕(2019)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一種可持續發展。張存剛、王傳智(2021)指出,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依靠科技創新、區域協調、人與自然和諧、深化改革開放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周久賀(2020)指出,經濟高質量發展強調了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是新發展理念在現實經濟形態中的高度集聚和合理融合。綜上所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可概括為: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宗旨、以新發展理念為核心指導原則、以降低資源環境成本為方向、以提高生產要素投入產出效率和產品質量為目標的經濟發展模式。
1.武漢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狀分析。2015年,武漢市被確定為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這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創造了條件,有利于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湖北(武漢)內陸自貿區的建立,使武漢市邁上了從經濟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近年來,為了實現發展質量有進一步的躍升,武漢市出臺了“四個加快”措施,即以“加快擴大經濟規模、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加快做強市場主體、加快激發創新活力”為切入點,實現發展質量的新躍升。由此可見,武漢市經濟發展的質量正在全方位快速提高。
2.武漢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的主要成效。第一,新興經濟發展迅速。2018年,武漢市“三新”經濟實現增加值4 107.68億元,比上年增長10.5%。新興經濟具有集約型的特點,可以有效降低資源環境成本,與粗放型的傳統經濟相比,新興經濟對資源利用的效率更高,更有利于環境保護,能更好地協調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更加符合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新興經濟的迅速發展,為武漢市注入了更多的經濟活力,有利于武漢市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第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2018年,武漢市數字經濟增加值5 772.06億元,占GDP比重為38.9%,占比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以數據資源為核心要素,是使經濟發展掙脫資源環境約束的重要突破口。同時,數字經濟可以利用數據引導資源的流向,能更快速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因此,數字經濟不僅是拉動武漢市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動機,還是實現經濟高效益發展的重要力量。第三,投資結構持續優化。2018年,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24.3%,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比上年增長56.5%,高技術服務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69%。投資結構的持續優化,能夠帶來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經濟社會獲得最大的效益,對于實現經濟轉型具有重要作用。第四,人才質量不斷提升。武漢市科教資源豐富,全市共擁有83所高等院校,在校生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學子留漢”工程成效顯著,重點院校畢業生留漢就業意愿增強,高端人才近年大量扎根武漢。成立招才局,為武漢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持。截至2021年年底,武漢人才資源總量達285.7萬人,連續5年實現人才凈流入。
武漢市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其產業結構整體較重。2020年,武漢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 616.0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2.1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 557.4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9 656.41億元,三產業結構比例由2019年的2.3∶36.9∶60.8調整為2.6∶35.6∶61.8。從三產業結構的比例中可以看出,第二產業占比雖然有所下降,但是其比重仍然偏高,第三產業雖然占比最大且略有上升,但是與上海、廣州等先進城市相比,武漢市第三產業的比重仍然不高,第三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過度依賴于傳統產業。從第二產業內部結構來看,重工業占比較大,而重工業是高能耗產業,具有粗放型的特點,過度發展重工業實際上是以犧牲環境質量為代價的。從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來看,商貿、餐飲住宿、批發零售等傳統服務業占據主要地位,而在信息咨詢服務、產業互聯網、軟件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方面,武漢市還處于起步階段,總體規模偏小,高質量的金融、醫療、教育等服務產品的供給存在不足。
汽車制造、光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產業是武漢市目前的三大支柱產業。武漢市這三大產業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規模不大,缺乏競爭力。以汽車制造業為例,武漢市汽車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不夠完善,缺少汽車配套零部件供應商。汽車產業核心技術缺乏,創新能力不強,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不足。新能源汽車是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而武漢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與上海、廣州等城市相比差距明顯。
武漢市空氣質量常處于輕度至中度污染之間,有時達到重度污染。2021年上半年,武漢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1.8%,同比下降7.8個百分點,空氣質量不佳。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武漢市應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工業企業低碳轉型,大力發展新能源,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加強創新能力建設,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然而,綠色低碳轉型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綠色金融無疑將有力助推武漢市低碳城市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1.拓寬融資渠道。綠色金融市場的創建與發展,為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場所。綠色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和綠色金融服務的不斷完善,為企業提供了多樣化的融資選擇,使企業都能夠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有利于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增強競爭力。因此,綠色金融體系能夠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武漢市申報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通過不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寬綠色企業的融資渠道,優化綠色企業的融資模式,能夠有效緩解新興企業融資難的狀況。
2.引導資金流向。綠色金融機構在審核貸款申請時,可有效控制資金的流向,引導資金從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產業流向綠色產業,促進產業結構的綠色轉型和優化升級。同時,制定差別利率政策,通過對綠色企業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對應該被淘汰的企業發放懲罰利率貸款,能夠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并敦促傳統產業提高經濟效益,盡快實現升級轉型。在綠色資本市場上,企業還可以通過發行綠色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吸引社會資本進行綠色投資。
3.優化資源配置。綠色金融通過對社會資本的合理配置,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資源是稀缺的,在傳統產業規模龐大,而新興產業還處于稚嫩發展時期,綠色金融不僅可以引導社會資本流向新興產業,還會由此帶動其他的資源如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等源源不斷地向新興產業轉移。這種生產要素在部門間的轉移有利于整個社會生產效率提高,有助于逐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技術創新往往具有風險大、周期長的特點。在傳統的貸款市場上,影響銀行決定是否發放貸款以及貸款額度的主要因素是企業的經營效益。因此,小型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時,通常難以在傳統貸款市場上獲得資金支持。而綠色金融可以彌補風險貸款市場的不完善性。在綠色金融體系下,銀行不僅關注企業在經營上的績效,還要考慮企業在環境方面的績效表現。因此,綠色金融能夠使綠色企業更容易獲得貸款從而進行技術創新。
1.提供綠色消費貸款。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消費貸款,一方面,能夠使那些對綠色產品有購買意愿但購買能力不足的消費者得到資金支持,從而增加綠色產品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能夠引導消費者從對非綠色產品的消費轉向對綠色產品的消費,從而形成綠色產品對非綠色產品的替代。綠色產品市場需求的增加,能夠擴大綠色企業的市場份額,提高綠色企業的收益水平,激勵企業進行更多的綠色產品的開發,從而反過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進入綠色產品市場。同時也會有更多的生產者進入綠色產業,擴大綠色產品的生產規模,最終使整個綠色產品市場的規模日益擴大。
2.降低綠色產品的價格。綠色產品的成本往往比普通產品要高,因此其價格往往也更高。面對較高的價格,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通常不夠強烈,這不僅不利于綠色企業市場份額的擴大,還會削弱企業的生產積極性,甚至使企業退出綠色產業而將資源轉移到能夠給自身帶來更大經濟利益的行業,這顯然不利于綠色產業的發展,阻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而綠色金融通過向企業提供優惠利率和多樣化的金融工具、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等方式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綠色產品的成本,從而降低綠色產品的價格,有效提高綠色產品的競爭力,增加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起到引導綠色消費的作用。
3.引導消費者形成綠色消費理念。消費者是否具有綠色環保的觀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對綠色產品的態度。若消費者的環保觀念比較淡薄,則其往往不會有意識地選擇綠色產品,而會選擇價格更便宜且自己也更加了解的普通商品。在綠色金融相關政策的激勵之下,經濟主體的綠色意識會得到加強,企業會更加注重生產的綠色環保,消費者也會逐漸形成綠色消費理念。在綠色消費理念的引領下,消費者會增加對綠色產品的關注,并在購買商品時自發地、有意識地選擇綠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