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思瑤,江波,雷婷,王偉
(1.陜西省水產研究與技術推廣總站,陜西 西安 710000;2.黃陵縣水產工作站,陜西 延安 727300)
加州鱸(以下簡稱鱸魚),學名大口黑鱸(),在分類學上屬魚綱、鱸形目、太陽魚科、黑鱸屬。鱸魚肉質潔白肥嫩,細刺少,無腥味,味極鮮美,且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名貴魚類之一,吸引了一大批養殖從業者。鱸魚主要棲息在較溫暖的湖泊與池塘淺水處,鹽度適應性較廣,在水溫1℃至36℃范圍內均能生存,10℃以上開始攝食。然而,陜北地區只能在每年的4—10月開展鱸魚養殖,養殖時間短且經濟效益不高。2021年3—5月,在黃陵縣利用溫室大棚技術成功培育大規格鱸魚魚種1 350 kg,為陜北地區養殖鱸魚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
在黃陵縣水產良種場(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橋山鎮劉家川村)開展試驗。黃陵縣位于陜北地區,地處內陸,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9.4℃,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1.7℃,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5℃,冬季不適宜養殖鱸魚。
試驗所用溫室大棚由兩個面積為225 m的水泥池改造而成,在水泥池外部搭建大棚,進排水設施齊全,改造費用合計5萬元(含棚膜)。
2021年3月22日,從國家級陜西新民家魚原種場引進3萬尾魚苗,大小整齊,體長1.5 cm,無病弱苗和死苗。
水源為地下井水,pH值為7.4,ρ(總磷)為0.036 mg/L,ρ(非離子氨)為0.01 mg/L,ρ(高錳酸鹽指數)為1.74 mg/L,ρ(鎘)為0.001 mg/L,銅、鋅、鉛均未檢出,水質符合《漁業水質標準》(GB 11607—89)。
采用2 kW空壓機2臺,在養殖池塘全池鋪設自沉管和曝氣管進行微孔增氧。水泥池底部設有排水孔,排水口設在大棚一側,自帶排水閥門,打開后即可排水。
每2 d進水一次,一次進水100 m。每日下午投食結束1 h后,打開排水閥門,排水1 h。
尾水排出后,使用轉鼓式水動力微濾機,將不溶于水的固體廢棄物分離出來,排入池岸邊的干燥發酵池。對養殖尾水進行物理過濾、生物凈化、殺菌消毒、脫氣增氧等處理后,養殖尾水可以循環利用。
放苗前3 d,全池消毒,加水至水深100~120 cm,將池水溫度調節至20℃左右,pH值調節至7.5~8.5,ρ(溶解氧)>5 mg/L。
2021年3月22日,將3萬尾鱸魚苗去除紙箱后,連同塑料包裝放入大棚培育池,待袋內水溫和池中水溫相近后解開包裝袋,放苗。
飼料的粗蛋白含量為48%~50%。放苗后第一個月,每天投喂3次,每次投喂量以30 min吃完為準。放苗后第二個月,基本固定為每天投喂2次,每次投喂30 min,投喂開始時間為09:00和17:00,依據魚體大小及時調整飼料規格,每天投喂量占魚體總質量的3%~5%。放苗后第三個月,每半個月在飼料中添加保肝護膽、電解多維類等藥物,連續投喂5 d,提高魚體免疫力,預防病害。
在黎明、中午和傍晚巡塘,觀察池魚活動和水色、水質變化情況,4月份開始,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逐漸提高水位至1.5~2.0 m,投食中若池魚攝食不正常,應及時換水,保持水體清新,防止氨氮等有害物質濃度過高。
2021年3月22日,投放3萬尾魚苗,購苗費用合計4.5萬元。
經過3個月溫室大棚養殖,產出大規格魚種2.7萬尾,成活率超90%,平均規格50 g/尾,產量約1 350 kg,售價60元/kg,產值約8萬元。
陜北地區利用溫室大棚技術,配合外塘養殖,既可在每年3月份提早進行大規格鱸魚魚種的培育,又可在10月份后繼續對商品鱸魚進行養殖,延長銷售時間,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有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