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銘揚
慵懶的午后,獨自徜徉在花果山的山道上。一陣風吹過,樹上的葉子如蝴蝶扇動著翅膀,又仿佛在竊竊私語,偶爾有聲低語被風聽到。幾片發黃的葉兒依依不舍地從樹間飛落,就像一組意象從詩歌中飄落。在這個冬天,葉子們經過歲月的浸染,完成了它們一生的使命,落地歸根。待到下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依然能聽到它們在樹枝間吟唱著春的詩意。
我望向周圍的山村,聞著空氣中散發的土雜糞的氣味,看看樹下的幾只羊,草叢邊和墻角處忙碌著覓食的雞和鴨。勞累了一年的老人,靠在墻邊曬著太陽,吸著自家種的煙葉;小伙子們三五成群地玩著撲克,姑娘媳婦們圍坐一起曬著太陽,納著鞋墊嘻嘻哈哈,張家長李家短地啦著呱,時不時還能聽見他們討論開春的耕種計劃。我不禁暗暗稱奇,盡管是冬天,這毫不起眼的村莊小院卻呈現出一種熱火朝天的景象。
想起兒時與父母一同來游玩,走過那泥濘的山路走親訪友,迎朝露披晚霞,塵土濺滿鞋和襪。而今這山村,在短短的十余年間,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土地耕種機械化;泥坯堆砌的茅草房變成了磚瓦樓房;公路縱橫村村通;摩托車、小汽車不再是奢望;電燈電話互聯網,城市化的生活進了村莊。
在這蘊藏與孕育的季節,種子藏在糧囤里,種子埋在土壤里,種子也種在人們的心里。一位老人扛著鋤頭,拿著煙斗向我走來,手中還有一根凍蔫了的大蔥,我不解地問他拿著一根凍蔫的大蔥干什么。他笑呵呵地對我說道:“小伙子,別看它這個干巴樣貌,此刻把它埋在土里,開春就成了重綠的‘芽蔥’。”我報以微笑作為回答。我相信這話,因為我明白冬天為這棵蔥積蓄了巨大的能量,保障它春天發芽,夏天開花,秋天結果。冬蘊藏著春華秋實,孕育了生命的期望與力量。
是啊!冬天骨子里是含蓄、不事張揚的。它走過了一路的芬芳、火熱與喧囂,最后以謝幕的姿態淡定下來了。如同一位飽經滄桑老人,在流金歲月中歷練出來一種剛毅與深沉,坦然應對枯榮興衰,在淡定中回味童年的夢幻,反思青年的激情,盤點中年的得失。它又靜若處子,把幾多復雜的情感深深埋在心底,隱藏起多情與向往,按捺住所有的沖動與喧囂,在平靜中期盼春的喜樂,憧憬播種的自豪,遐想生命的完滿。冬少了一些浮華,多了一份內斂;少了一些狂熱,多了一份凝重,風清氣正,厚積薄發。
我想到腳下的這片土地——背倚云臺山、面向連島的港城,具有海運、陸運相結合的優勢,是國際通道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是“一帶一路”倡議發展重要支撐點的山海之城。一直以來,港城不斷抓牢重大戰略機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把海的文章做足,將港的優勢放大,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座座村莊生機盎然,一個個項目落地發展……幾十年來,本著堅持打造“山海之城”的目標定位,整座城市全面煥發“空間美、生態美、幸城市美、鄉村美、人文美”。帶著這樣的人文理念,小城正大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過神來,不知不覺中晚霞籠罩了整座山峰。我加快了下山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