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苑
逐浪數字化,潮起正當時。在數字時代的大潮中,杭州臨江高新區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大腦”,積極培育以“未來工廠”為代表的新型組織,不斷迭代升級特色應用體系,加速提煉標志性成果。
今年以來,高新區的數字化改革取得一系列成效:3 月,生物醫藥產業大腦作為典型案例在全省“產業大腦”建設推進會上進行演示;4 月,顧家定制家居入選省級“未來工廠”試點名單,至此該區認定省級“未來工廠”1 家;5 月,數字化應用“一鍵找園”登上全省數改動態,并獲浙江省副省長盧山的肯定性批示;6 月,和利時自動化被認定為省級“數字工廠”標桿企業。
“這個大腦真是既智能又方便,我們想尋找一家電鏡粒徑檢測服務機構,平臺的服務直達場景幫我們在2 小時內就匹配到一家符合要求的高校檢測平臺,高效省時。”提起生物醫藥“產業大腦”,杭州景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贊不絕口。
今年以來,杭州醫藥港的不少生物醫藥企業都嘗到了生物醫藥“產業大腦”這項數字化改革應用帶來的甜頭。作為我省數字化改革首批行業“產業大腦”建設試點“揭榜掛帥”項目,生物醫藥“產業大腦”圍繞政府側和企業側需求,構建了包含全國484萬家醫藥企業的行業數據倉,并在此基礎上對區內1200 余家生物醫藥企業進行全息畫像。在政府側,構建了產業發展推演、雙鏈安全監測、產業精準招商和企業精準培育四個應用場景,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在企業側,建設并推廣包含醫療器械注冊檢驗、技術培訓、研發物料集采等七大板塊,精準鏈接生物醫藥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需求。
“這個應用場景旨在解決醫藥企業上下游協同度不高和政府治理決策依據不足的問題。”據錢塘區經信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生物醫藥產業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一顆新藥從靶點發現至上市銷售,一般要經歷8~12 年,亟需通過數字化對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和創新鏈進行高效鏈接。瞄準這個“痛點”,不斷升級迭代的“產業大腦”能有效幫助企業實現協同創新,并壓縮創新周期與成本,還能讓政府基于完整、精準的行業數據倉在未來做出更智能化的決策。
據了解,“產業大腦”自4 月初在錢塘區醫藥港推廣以來,企業注冊用戶達到1619 個,平臺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 萬人次,基本實現目標企業的全覆蓋,全省重點企業用戶注冊覆蓋率也穩步提升。目前,產業大腦政府側的相關功能已基本建設完成,在企業側幫助錢塘區內企業成功實現資源對接,涉及服務金額超1000 萬元。
走進臨江高新區的顧家家居未來工廠,生產車間里的智能流水線馬力全開,每塊板材都有專屬“身份證”、機械臂對產品進行自動分揀……今年5 月,顧家家居全屋定制生產研發基地正式投產。作為浙江省35 家新增“未來工廠”試點之一,該項目總投資達10 億元,占地22 萬平方米。
據顧家家居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項目配備了行業領先的全新高端設備,實現了從智能分揀到智能包裝、堆疊、裁剪和打包一體化的全自動柔性生產線。“得益于‘未來工廠’建設,我們目前定制柜類產品的訂單生產周期從72 小時縮短至24 小時,整體生產效率提升約30%,板材利用率提升3~5 個百分點。”
近年來,臨江高新區積極培育以“未來工廠”“數字工廠”為代表的新智造組織,分層級、分階段培育典型示范標桿企業,搶抓數字化改革紅利,推動企業從“制造”向“智造”的轉型。在“未來工廠”的建設上,除了顧家家居外,高新區還積極組織開展市級“未來工廠”培育企業征集。目前,總計上報88 家企業,其中鏈主工廠2 家、智能工廠19 家、數字化車間63 家、云端工廠4 家。在“數字工廠”培育上,高新區內的和利時自動化有限公司作為流程行業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被認定為省級數字工廠標桿企業。
數字賦能產業發展、企業組織形態變革重構,“產業大腦+新智造工廠”的組合拳讓高新區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步伐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