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節奏分析視域下的漂流旅游體驗研究
——以廣東省清遠市為例

2022-11-05 03:49:36賀小榮徐海超劉雪婷
熱帶地理 2022年10期
關鍵詞:旅游

賀小榮,徐海超,劉雪婷

(湖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長沙 410081)

漂流旅游是中國近年來興起的水域休閑旅游項目之一,屬于較成熟的冒險性體育旅游活動。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承載漂流旅游活動的河流游憩功能發生了較大變化(鮑捷等,2017),人們對漂流活動的認知發生轉變,該活動也逐漸從個性化旅游產品轉向大眾旅游產品(彭夏歲等,2020)。學界主要以活動中有無光線將其分為白水漂流(Whitewater Rafting)和黑水漂流(Blackwater Rafting),前者主要在自然光線下進行,而后者則在地下河等無自然光線的地點開展。有學者認為該活動主要起源于某些歷史現象,如中國的竹木筏與北美印第安人的獨木舟(Hall et al.,1991;Mercer,1994),而隨著旅游市場的不斷細分與個性化旅游的興起,商業性漂流活動開始從美國火遍全世界(趙飛等,2014)。學界也開始關注這獨特的體育旅游形式,目前已有學者圍繞漂流旅游景區規劃(Suprayogi et al.,2020)、漂流旅游具身體驗(Beckman et al., 2017;彭夏歲等,2020)、漂流旅游中的產品組織(Morais et al.,2003)、漂流旅游者行為(Wu et al.,2011;Serenari et al., 2012)、旅游者決策(Jamal et al.,2019)、旅游安全(鄒永廣,2018)等主題解構漂流旅游現象。漂流活動作為一種高強度身心體驗的旅游活動,身體在旅游活動中扮演了核心角色(盤勁呈等,2020),而國內外基于身體視角探究漂流旅游這種獨特的冒險性旅游形式的研究并不充足,且研究方法多以定量研究和個案研究為主(唐雪瓊等,2013)。雖然有研究以流動性視角探究漂流旅游者的旅游具身體驗對游客認知的影響(Wu et al.,2011),但仍缺乏以節奏分析的視角探究漂流旅游中游客身體感知的多重節奏,即,對于漂流旅游者從日常生活到旅游情境兩者間轉換的身心節奏變化歷程,以及在旅游情境中漂流旅游者具身節奏狀況的關注不夠。

節奏分析理論是法國著名城市社會學家列斐伏爾在晚年提出的論斷,關于該思想的主要論著在2004年被翻譯成英文讀本《節奏分析:空間、時間和日常生活》(張笑夷,2013),該理論主要探討空間當中重復與非重復中的重復現象。作為批判現代性社會的一種理論工具,列斐伏爾認為個體要突破日常重復的社會規訓活動,如大城市中日復一日的工作狀態,強調要去除這種階層性的社會節奏,讓個體學會在娛樂、休閑等狀態中解放自我(Lefebvre,2004)。目前在地理學研究中,節奏分析理論多用于城市多元空間的節奏感知,如博物館(Prior,2011)、火車站(Revill, 2013)等。同時,有些學者還分析了特定街道、廣場、節日和其他當代消費空間中的時間性節奏與流動特征(Edensor, 2010;Simpson,2012;Borch et al.,2015),以及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同身份主體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節奏問題(Marcu,2017;O'Connor,2018),但對其他尺度案例地的研究并不充足。此外,國外一些學者還將節奏分析應用于旅游中(戴宇辰等,2021),如旅游者的交通節奏(戴宇辰等,2021)、旅游區域治理(Ruiz et al., 2019)、旅游過程中的主客交往(Flems?ter et al., 2020)、旅游社區的空間生產(Rickly, 2017)等,且多與流動性視角進行結合;但大多是較分散的個案,尚未建立統一的概念框架(戴宇辰等,2021),不利于該領域的深層次對話與理論交流。因此,如何建立旅游研究中的節奏分析框架,進一步促進該理論在旅游情境中的演繹與詮釋,仍有較大的探索空間。

因此,本文嘗試從節奏分析視角對漂流旅游體驗的前因、過程以及結果進行探析,揭示以漂流旅游為代表具有較強流動性的體育旅游活動內部節奏構成,明確具體漂流旅游過程中個體的身心節奏表征及其對個體身心節奏調整的意義。以期豐富不同情境下個體具身體驗類型與特征的研究,同時推動節奏分析理論在中國旅游實踐研究的本土化應用。

1 節奏分析與具身研究回顧

“節奏”一詞源于希臘語,是指有規律的流動或者運動(De,2013)。節奏分析是列斐伏爾提出的一種方法和理論,為理解地點、空間提供新的時間維度。他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是停滯的,只要存在能量輻射,那么所有事物都處于一種運動、轉換的狀態,因此事物的存在狀態中都有其快或慢的節奏性(Lefebvre,2004)。時間的規律性是把握節奏分析的重要參照,列斐伏爾將節奏劃分為周期節奏與線性節奏2 種類型(Lefebvre, 2004),前者是對節奏本身一種較為固化的日常性理解,生成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間隔;而后者是指信息或者事件的定時流動,如分析不同節奏互相影響所形成的一個多重節奏整體(Paiva,2016)。節奏分析可用于探索事物變化和重復運動的規律性過程,是社會實踐經驗和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更全面、豐富地揭示共在空間里不同共時性實踐的內涵與意義(Brighenti et al.,2018)。其中,實踐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主體間的日常關系聯結、空間生產結果、個體與環境交互中的感覺分析(Farrington,2021)。身體是節奏分析理論開展闡述與論證的核心與重要工具(關巍等,2016),也是社會節奏和自然節奏的承載對象,當社會節奏和自然節奏失衡就有可能導致身體整體節奏的混亂,即:社會節奏與自然節奏對身體節奏具有一定約束作用(劉紫東,2020)。個體在體驗冒險性體育旅游過程中能夠釋放壓力、自我實現,進而來恢復身體節奏(盤勁呈等,2020),而在旅游情境中,個體身體與外部環境各要素的互動表征為與日常節奏不同的具身節奏。其中,具身節奏既包括身體在旅游體驗中的各種狀態,同時也包括身體的各種感官與外界接觸后反饋的相關心理活動的節奏,如情緒波動、回憶追溯等(Fox et al.,2014)。具身節奏依賴于具身實踐而形成,涉及到整個身體及其“以體去驗”收獲的感受、情緒與認知,通過不同情境下的具身實踐可讓個體解放被社會規訓、壓抑的身體,生成新的主體樣貌(謝彥君等,2017)。目前,具身理論已在徒步、騎行等旅游流動情境中得到印證與延展(謝彥君等,2021),但仍需對更多旅游情境下具身體驗的類型和特征進行分析,了解這些過程中旅游者的身心調動程度(樊友猛,2020)。其中,節奏分析可作為剖析不同旅游情境中個體身體實踐的理論工具。

若以旅游活動產品體驗中旅游者身體移動節奏快慢為依據對旅游活動類型進行區分,目前研究對象可總結為2 類:一類是以自行車、滑雪、滑翔、蹦極等為主的快節奏旅游,另一類是以鄉村休閑、古城漫步、森林康養、寺廟禪修等為主的慢節奏旅游。慢節奏旅游由環境與慢旅游體驗共同構成(彭丹等,2020),是一種追求簡單、寧靜、輕松、悠閑生活的旅游類型,其中游客主要是從慢文化感知與游客價值感知2 個維度對其實現認同(李東曄等,2020)。相對慢節奏旅游而言,快節奏旅游是從其他方面促進社會個體“脫離困境”,喜歡快節奏的旅游者其本身也可能熱衷于追求多元化的、新奇的、復雜的感覺,以及是對體驗有強烈需求的高感覺尋求者(Pizam et al.,2004)。對于快節奏的漂流旅游來說,這是一項風險與回報同時具備的體育旅游項目,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可能面臨復雜的自然生態系統的風險,容易產生突發事故,但同時又能收獲刺激、興奮的身體感官體驗。在漂流旅游中,身體并不是為主體服務的物質載體,而是與主體在共同進行體驗、感知、表達過程中互相塑造形成的統一體(葉浩生,2021)。目前一些研究發現,在冒險性旅游過程中通過克服由于風險帶來的負面情緒,可讓個體在與自然親近中改變自我認知、提高自我效能、恢復身心節奏,使個體重新回歸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Arnould et al.,1999)。但目前學界多強調漂流旅游體驗中風險性的一面,從安全保障的角度對其進行探究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Jamal et al.,2019),而對于漂流旅游這種高流動性的旅游體驗中個體具身節奏的研究較少。節奏分析對研究事物流動規律具有天然的優勢,能識別不同活動中的“多重節奏”(Lefebvre, 2004; Marcu,2017),可從類似于結構主義視角來剖析旅游活動中不同組成要素各自的節奏狀態、節奏類型、節奏關系。而像漂流旅游這樣的冒險性體育旅游活動,不僅涉及到客源地到旅游地的流動,而且旅游過程中的高速流動使旅游者個體也擁有較為豐富的感官知覺、情緒體驗等非表征內容,需嘗試不同的理論工具對其體驗結果進行挖掘。

2 案例地與方法

2.1 案例地

廣東省清遠市,位于粵北山區,有“珠三角后花園”之稱,生態資源豐富,地形復雜、水利資源豐富,有利于發展以漂流運動為代表的生態體育休閑項目。2012年5月,中國體育總局授予其全國第一個“漂流之鄉”的稱號。“清遠漂流”作為廣東省清遠市的重要代名詞與旅游名牌,依托高品級的水域旅游資源,吸引了大量的城市旅游者前往體驗(汪安元等,2015)。在漂流旅游和溫泉旅游產品的大力宣傳下,清遠市2018 年的旅游人數已突破4 000 萬①鳳凰網.清遠去年接待旅游總人數首破“4000萬人次”大關.http://gd.ifeng.com/a/20190514/7430232_0.shtml。本文選取的案例地漂流旅游產業發展較成熟,擁有古龍峽漂流、黃騰峽漂流、筆架山漂流、清泉灣漂流等生態旅游景區,吸引的大多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居民。這不僅為旅游者提供了高質量的身心體驗,也為研究收集數據與節奏理論分析提供了合適的場域。此外,根據西方國家對漂流旅游難易程度的等級劃分依據,本文選取的案例地均屬于難度中等的漂流旅游地,其特征是流速適中和擁有通暢的水道(Jennings,2007),因此本文提及的漂流旅游屬于快節奏漂流旅游活動。

2.2 研究框架與研究方法

基于列斐伏爾節奏分析的身體框架(Lefebvre,2004)構建漂流旅游具身節奏的概念框架(圖1)。列斐伏爾認為節奏是事物的本質屬性,多樣化的節奏里具有一系列對立范疇,其中就包括作用于身體的自然節奏與社會節奏(Lefebvre,2004)。在中國現代化與城市化發展過程中,諸多個體由于不堪社會的各種壓力,無法讓身體的自然節奏與之平衡,從而造成許多“無節奏”的身體感知,如失眠、焦慮、無意義感等不良體驗,導致個體逐漸失去身體本身鮮活的樣貌。然而個體是具有能動性的生物體,擁有多樣化的身心節奏調整策略,如游樂園、發泄館、蹦極等具有高強度身心體驗的休閑娛樂活動,可讓個體身體在高沖擊下宣泄社會快節奏導致的不良情緒。其中,包括漂流旅游在內的冒險性旅游也是個體重新尋找自我的新途徑之一。個體進入生態旅游景區后,在個體身體與外界互動中形成節奏交織的感應器,通過漂流活動刺激旅游者麻痹的感官,形成多層次的具身節奏,這對個體重新恢復節奏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質性研究方法,采用深度訪談和參與式觀察等方法搜集資料,理解漂流者的旅游動因、具身體驗過程以及漂流結束后的身心變化。分別于2019-08-20—27、2020-07-15—22、2021-09-15—18共3次前往廣東省清遠市古龍峽、黃騰峽、筆架山3個漂流景區進行實地調研,在游客中心、排隊售票處、接駁工具中對散客游客與團隊游客共34名對象開展深度訪談,訪談時長為30~60 min,訪談內容主要包括漂流旅游的動機、漂流旅游前后的身心節奏變化、漂流過程中的具身節奏感知等。將受訪的漂流旅游者根據時間順序編碼為P1、P2……P34(表1)。同時,筆者前后3次在清遠不同景區進行漂流旅游體驗,并通過移動民族志記錄自己與旅游同伴的身心體驗,包括自我的身體狀態、情緒變化等身心節奏感知內容。此外,搜集微信公眾號游記和馬蜂窩、攜程等在線旅游門戶的評論、游記信息作為補充印證。最后,將線上線下收集的多個景區資料按照扎根理論的范式整合,將提煉范疇與分析框架相結合,探討漂流旅游節奏分析的理論模型。

表1 受訪漂流旅游者者的詳細信息Table 1 Interviewees'detailed information

3 結果與分析

在漂流旅游活動過程當中,漂流旅游者依次經歷了游前、游中、游后3個階段,分別對應的是日常生活節奏、旅游世界節奏、日常生活節奏。因此,通過這3個階段分析漂流旅游者身體承載的節奏(自然節奏與社會節奏)在旅游前后的變化,并重點分析了身心節奏與外部環境互動下的具身節奏周期及其影響因素(圖2)。

3.1 游前:社會節奏與自然節奏的失衡

身體對于個體而言,是具有自然性的生物、生理的身體,擁有各種器官搭配產生的節奏,如呼吸節奏、心跳節奏、運動節奏等,同時也具有情感、記憶及其認知活動運作的節奏(Simpson, 2008)。同時,身體也作為各種節奏的物質載體,即身體的狀態反映各種節奏的狀態、速度與運作過程(Rantala et al., 2014)。隨著現代社會發展的不斷加速,大眾群體的生活節奏已加速到極致,時間變成了瞬間(Boersma,2016;阿榮娜等,2021)。市場經濟下,各行各業都在追求效率與速度,因此社會中的個體也不得不自我加速來積累生存資本。在此背景下,個體的身體作為感知外部節奏與生產內部節奏的節拍器,有可能無法承擔過于復雜、無規律、高強度的社會節奏,而與身體本身的自然性節奏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致使個體產生身體節奏的運行管理危機,如焦慮、抑郁、無意義感等負面情緒導致身體健康受損(汪斌鋒,2018),如有訪談者提到:“漂流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最近的生活壓力太大了,像是喘不過氣,心理需要調節。特別是現在城里生活節奏又快,休閑娛樂的自然環境也不多。”(P10)然而,人類作為能動性強的個體,擁有較高的自我覺察意識和豐富的宣泄途徑,其中旅游活動是恢復身心節奏、調和節奏矛盾的一種有效手段。

現代制度節奏下,追求高效率的個體難以深入、高頻率接觸自然環境,這對于恢復其生理節奏的正常運作也產生不良影響。由于諸多節奏上的失衡,人們開始選擇生態旅游活動,而漂流旅游是一項遠離城市喧囂、呼吸清新空氣、聆聽自然的宣泄性較強的旅游活動。如有訪談者提及:“好不容易是周末,得從這種夜以繼日重復的日子里擺脫出來啊,而且孩子馬上也要中考了,帶出來稍微放松,希望他玩一下反而還可以提高學習效率。”(P5)對于漂流旅游者而言,漂流主要是為了調整社會節奏與身心節奏的平衡,主要表征為個體身體本身節奏的調節與情感交流節奏的調整。此外,身心節奏的修復也是為了更好地回到工作節奏中,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如有團隊漂流旅游者受訪時說:“我們公司一般夏季都有這個團建安排的,一方面城市天氣太熱給大家解暑,其次是加強大家的感情聯絡,以后工作起來更加順利。”(P24)

3.2 游中:漂流旅游情境下的具身節奏

3.2.1 具身體驗的節奏周期 在漂流旅游活動當中,個體的具身節奏存在周期性,具體可以分為適應期、沉浸期、痛苦期和留戀期4個部分(見圖2)。漂流旅游者在不同的周期內,其身體感受、運動狀態、情緒感知,以及對于漂流活動本身的態度和看法存在著顯著差異。

適應期是指漂流旅游者在漂流初始適應自然節奏(水流)、具身節奏(身體動作與情緒)、中介設備(漂流筏)的節奏平衡階段。當漂流旅游者從等待平臺進入水流中的漂流筏時,內心趨于緊張與不安。漂流前,漂流旅游者可不斷觀察和模仿啟程漂流旅游者的身體坐姿與已開始動作漂流旅游者,但由于環境陌生,漂流旅游者仍在探索與水流、漂流筏和坐在漂流筏對面的同伴之間節奏的平衡。如有訪談者提到:“雖然導游一開始跟我們說了一些注意事項,玩之前也看了攻略,但是到現場的時候還是很緊張,只能看著別人一個一個怎么樣下水和抓住漂流筏的。”(P4)在此階段,漂流旅游者不僅要適應水流節奏與漂流筏的使用技巧,還要適應自然季節節奏影響的水流溫度、流動速度等。因缺乏漂流經驗,諸多漂流旅游者經常會產生與自然節奏的不協調,進而引發身體的一些不良感知,內心趨向擔心、害怕、不安穩等。如訪談者提到:“秋末下水,身上就起了雞皮疙瘩。剛開始往下漂流時,因為沒有經驗,臉朝前,船順流而下,激起浪花,一下子撲到臉上,喝了不少的水真的好難受。”(P21)

沉浸期是指漂流旅游者學會利用漂流筏適應水流后,感受到身心與自然融合為一,進入到愉快美妙的節奏浸入式體驗階段。在此階段,流水、漂流筏與漂流旅游者個體主觀能動實踐共同形成和諧有序的節奏,使漂流旅游者進入放松、回憶、睡眠般的短暫節奏(Mertena,2015)。如訪談者提到:“一開始還是有些緊張的,不過經過幾個快速的下坡滑道之后,就開始感覺完全掌控漂流筏的運作技巧了,盡情感受大自然的清涼,失重的感覺就像做夢。”(P26)經過適應期,漂流者已全然掌握了漂流技巧,如穿越緩流或急流的小技巧等。如訪談者提到:“途中也有一些休息區,但人很多,水流與人流節奏都很慢。如果這時候要快速通行,一般是要用自己帶的水槍、水瓢作為劃水槳,或者去拉旁邊的引導繩子按照固定方向前進到水流的缺口。”(P10)在一些水流節奏較快的地區,漂流者可通過調整與同伴在漂流筏上的身體位置、姿態來達到自身動作與自然水流的平衡。由于已經掌握了大部分漂流過程中處理危機隱患的技能,許多漂流旅游者內心節奏也從一開始的緊張不安轉為淡定從容。

痛苦期是指由于個人身體機能與漂流環境不適而導致身心痛苦的時期。由于漂流旅游者長時間重復體驗冰冷的河水與激流游道下的快速漂流節奏,身體較長時間、僵硬地感知類似的節奏,激流帶來的快感已進入邊際效應遞減階段,甚至會有一些漂流旅游者因漂流過程帶來的不適,而在半途終止旅游活動。如有訪談者提到:“剛開始還沒覺得怎么樣,可以勉強適應這么快的速度,但是時間一久,長時間重復一個坐姿,腰酸背痛的,水又冰得我肚子疼,后面我就提早結束了。”(P31)漂流旅游者認為較理想的景區漂流路線節奏設計應是由緩到急依次遞增到節奏高潮,慢慢地讓他們進入狀態。有些景區在漂流軌道進入急速路段之前,都會設置告示符號提醒游客前方情況,讓漂流者衡量個體身體狀況與漂流強度的適應程度,這為部分漂流旅游者決定是否繼續在身心痛苦中享受快感提供選擇。如有訪談者提到:“這次漂流全長5 km,最高落差19 m,在持續漂流的情況下漂完全程得花一個半小時左右,真的太吃力了,我和男朋友一起來的,在三分之一路程的地方看到告示牌,我就吃不消上岸了。”(P8)

留戀期是指在漂流結束之后,漂流旅游者對漂流過程中具身節奏體驗帶來暢爽體驗的懷念與不舍時期。需要說明的是,并非所有漂流旅游者在漂流過程中都會出現此心理狀態,或者說出現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有些漂流旅游者會在漂流快要到達盡頭或者當日結束時就開始回味;而另外一些漂流旅游者要等活動結束較長一段時間通過回憶等形式,重新激起對漂流具身節奏的懷念和留戀之情。如有訪談者提到:“前幾天我又開始懷念上個月和朋友們漂流的快感,那時候連續下坡的地方確實有點受不了,但是那種心砰砰跳的感覺還是很懷念。”(P18)某些旅游活動存在著身體痛苦與情感享受并存的矛盾現象(宋振春等,2020),對于像漂流這樣的冒險性旅游,大部分漂流者可能通過克服害怕、恐懼等對活動過程本身的風險性產生的消極情緒,進而產生自我滿足、實現成就的積極情緒,從而對活動及其發生地點產生依戀之情。如有訪談者提到:“漂流就像做一個數學難題,只要攻克了這個事情,最后還是會收獲成就感和滿足感的。第一次在這漂流的時候,我們倆女生非常害怕,特別是到了一個急流的地方,船都翻了。那時候心都跳到嗓子眼了,但是后面在工作人員幫助下漂完了。這事和我閨蜜記了很久,也經常想起來,我們也還是很喜歡這個活動。”(P29)

3.2.2 具身節奏的影響因素 漂流旅游情境中形成的具身節奏是主體要素與客觀環境要素交互形成的,因此該旅游活動中的具身節奏具有不同的影響因素,具體可分為景區自然環境要素、景區人工環境要素、漂流旅游者機能要素、旅游社區要素,這四大要素共同作用于漂流旅游情境的類型與旅游者的身心感受。

1)景區自然環境要素。自然環境從多方面對漂流旅游者具身節奏起重要影響(Jennings,2007)。一方面,大自然的四季更替關乎漂流旅游能否正常進行,如不同季節的河流水量與日照氣溫差異較大,在雨熱同期的南方季風氣候區,漂流旅游的最好時節是整個夏季與秋季初期,這是因為此時旅游地氣溫較高、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其他時期由于氣候不佳、水流較小不足以承載漂流筏,因而不適合開展漂流旅游活動。可見,自然性因素從大時間尺度上影響了漂流旅游者的旅游節奏,以及交互其中的身心節奏進行的頻率、范圍。另一方面,在自然性因素滿足開展具體漂流活動的同時,不同地區的自然資源稟賦也會影響漂流旅游者的身體感知與心理感受,如水流速度、水量大小、河床寬度與巖石構造、河流兩岸自然環境等,都會影響漂流旅游者漂流速度的體驗以及內心情緒節奏的波動(Carnicelli-Filho et al.,2010)。如有訪談者漂流旅游者提到的:“漂到三分之一的時候,石頭開始更加不規則,水流也變得更急更快了,整個人身體隨著快速的漂流筏就開始更加緊繃了,心里更加緊張。到后面我還看到一些大石頭架在頭頂形成一個漂流洞,漂進去的時候像進入隧道,黑黑的,好怕有啥東西。”(P1)自然因素的差異還會通過旅游地區的擁擠程度影響旅游者的漂流旅游節奏。如在河道較寬的空閑處,漂流者的具身體驗會更加順暢,其身心節奏與自然環境由于沒有受到擁擠的旅游流而更加融洽和諧。此外,如果置身于生態景區的個體能夠體驗到自然節奏與自身節奏的和諧狀態之時,就有可能超越單純的“同步節奏”(Eurhythmia)從而產生整體性效益,如鳥叫、蟲鳴、水流、微風等景區自然要素與個體身體感官、回憶、情感等進行互動融合,并呈現為“等律節奏”(Isorhythmia)(Lefebvre,2004)

2)景區人工環境要素,包括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前者主要是指漂流旅游景區的游樂設施、安全設施、導覽系統設施等物質性內容,屬于漂流體驗中的顯性節奏控制者;后者是指漂流旅游景區的旅游企業文化、旅游服務人員態度、管理運營制度等偏向于服務性質的內容,屬于漂流體驗中的隱性節奏控制者。兩者多維度共同影響漂流者的具身節奏,如當漂流旅游景區的管理工作節奏、制度節奏與旅游者的節奏不協調時,將會降低漂流者的具身節奏感知,從而對其身體體驗和情緒節奏產生不良影響。

漂流景區的硬件設施是影響旅游情境中漂流體驗者具身節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景區游玩設施方面,如滑道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游客的具身節奏感知,因此滑道設計需考慮自然條件和人為設施,這2個方面都是通過滑道長度、速度等影響漂流旅游者的具身節奏,有些景區會在原來基礎上增設玻璃滑道來豐富游客的具身節奏感知。如有訪談者提及:“這個滑道很特殊,水道的水除了落差自動往下流之外,在源頭處還有機器在加大流速,使得水流更加地湍急。到后面還有玻璃滑道,那樣的感覺就和自然軌道不一樣,非常的絲滑和順暢。”(P16)另一方面,景區的配套設施也會影響漂流旅游者的具身節奏。漂流景區配套設施一般包括熱水洗浴中心、公廁、客棧、餐廳、停車場等,這些設施的充裕度和舒適度影響漂流者正式開始漂流的時間與個體情緒波動。如訪談者提到:“景區酒店客房太緊張了,訂的外面的酒店有點不太方便,而且景區外的停車場被私人霸占,停車不方便、不規范,有點亂。到了景區之后,又是旺季,我們排隊排了半個多小時。”(P32)諸如此類關乎食、住、行的配套設施,如不能在旅游旺季為漂流旅游者提供較好的后勤保障與提高使用速度,就有可能導致其在活動前后使用儲物柜、淋浴等設施都要長時間排隊,大幅度擾亂其旅游節奏。

另一個影響漂流者具身節奏的景區人工環境要素是景區的軟件設施。其中,景區設施的管理效率與服務水平會對旅游者個體的“身體移動節奏”造成重要影響。如景區內汽車運行時間與接駁效率會影響漂流者從山腳到山上漂流點的等待時間,進而影響其內心情緒變動;漂流前,導游的組織安排會直接影響漂流旅游者的具身節奏進程;景區工作人員是否在開漂前盡到安全講解義務,如安全帽穿戴、漂流筏的坐姿等都會對漂流旅游者正式開漂后的運作節奏產生影響;如有漂流旅游者提到:“救生衣就跟套了個馬甲一樣,根本不牢固,工作人員連救生衣的正確穿法是需要跨過腿來固定的都不知道,后面我在漂流筏上還經常調整,浪費時間。”(P27)通過接駁工具到達漂流軌道后,作為軌道兩邊固定節點上有著安全保障作用的助推員,則在漂流旅游者漂流節奏推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有漂流旅游者提到:“途中有個漂流等待池的水流是回旋的,只靠上面的水流推力的話一直在打轉,我們一直刨水也無濟于事,后面還是靠旁邊的工作人員用竹鉤把我們順利往下拉”。(P15)因此,合理的旅游服務和管理可以使漂流景區整體運行處于高效率運轉之中,既能加快旅游漂流旅游者的身體流動速度,又可以增加旅游者內心的暢爽體驗。

3)漂流旅游者機能要素。不同旅游者在漂流過程中對河流流速和滑道基礎設施的承受程度是有差異的,這不僅會影響其漂流節奏,也會對同伴的身心體驗節奏造成影響。個體承受漂流流動過程中的節奏強度存在差異,即不同性別、年齡、體重、身體素質、游玩經驗等的漂流旅游者對漂流流動的強度、速度、里程等方面會有不同的適應結果。其中,身體素質較差、游玩經驗較少的漂流旅游者可能在漂流軌道1/3或2/3的地方就終止。如有情侶漂流旅游者就提到:“他因為經常玩這些戶外項目,身體素質也好,全程都很嗨也不覺得水流很快。我是第一次玩,山上的水很冰涼,我感覺身體也比較難受,特別是腸胃一冷就會不舒服,所以中途就上岸沿著旁邊的小路往游客中心那邊走。”(P14,

P15)同時,漂流旅游者的出游方式也會影響到其節奏體驗(Sarmento,2017),其中團隊出游方式的旅游者在關系互動場停留的時間會更長。關系互動場是指在漂流過程中部分水流平緩之處設置的停泊水池,為漂流旅游者打水仗等提供社會互動的活動場所。如漂流旅游者提到:“漂流感覺比較適合團隊活動而不是家庭活動,滑道還是有點驚險,在漂流池你會發現打水仗才是主流活動,團隊出游的在這里停留時間也比較長,大家都準備了水槍、水彈在這里盡情發泄,就算沒有工具也會用帽子來舀水互相潑對方。”(P26)而對于非團隊出游的漂流旅游者,有可能由于個體性格特質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具身節奏,如對于比較外向的旅游者,可能在漂流途中與其他旅游者有更多的互動而在軌道上停留更多時間。此外,自然環境要素與人工環境要素之間的不協調也容易造成部分突發事件并作用于漂流旅游者個體身上,如受傷、蚊蟲叮咬、翻船等。對于發生意外的漂流旅游者而言,無論是在漂流途中還是漂流之后,都會打亂其原有的具身節奏與游歷進度。如有漂流旅游者提到:“真的是非常不幸運,我和他在一個急流轉換的地方翻了船,我的膝蓋磨皮受傷就上岸了,他就一個人再漂下去。”(P11)

4)旅游社區要素,主要是指旅游地社區居民為漂流旅游者提供的旅游產品、旅游服務。這些要素通過吸引、聚集、互動等形式對漂流者的旅游節奏產生影響(Rickly,2017)。如土特產長廊、漂流結尾處的姜茶設置點等,這些延長了游客在景區的停留時間,并對當地社會空間產生正向的經濟影響,從而在反哺當地社區過程中有可能對漂流旅游者的旅游節奏感知產生多重影響。如漂流旅游者提到:“終點有2元一杯的姜茶,良心價,是我見過最合理的,很多人就停下來喝了一杯暖暖身體,恢復一下精力。景區服務中心那邊有賣山水豆腐腦的,自己制作的,味道非常好,我們一家老小也逗留品嘗了。”(P30)同時,漂流旅游社區中提供各種旅游服務的店鋪、攤位也為漂流旅游者提供了短暫休息、調養以恢復身心節奏平衡的空間。此外,有漂流旅游者說道:“旺季的時候,私家車完全上不去,我們經常通過山腳下的一些居民摩托車、電瓶車搭上來的,這樣子的速度可以快很多。”(P7)可見,旅游社區作為充滿社會實踐與人情關系的“地方”,不僅在漂流旅游景區的旺季,將景區擁擠導致的諸多節奏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轉換為“商機”,讓當地居民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來謀取經濟利益,也從側面解決了漂流者受困于人流、車流慢速節奏的問題。

3.3 游后:社會節奏與自然節奏的平衡

3.3.1 重返日常生活中的個體身心節奏變化 現代生活中,日常生活節奏逐漸破碎化,個體的身體被嚴格控制,休閑節奏被工作和家庭節奏等嚴重壓制(Ross,1996)。就像車間一樣,被單調、秩序和異化所定義,身體逐漸成為線性時間和循環時間、異化和烏托邦之間掙扎的地域(Reid-Musson,2018)。旅游為個體提供了一個新世界,這是一個更有活力、更具差異性的空間,為旅游者重新召回失去的感官知覺提供了多樣化的材料。如有漂流旅游者提到:“在日常生活中漸漸地溫水煮青蛙,感覺每天都過得差不多,感覺整個人身體都失去了知覺,特別是一些感官在城市里沒有那么敏覺了。清遠這些漂流景區很好,可以讓我們親近大自然,重新打開各種感官,漂流完之后,雖然很累,但是痛并快樂著,感覺整個人都活了過來,我又可以啦。”(P6)雖然漂流帶來身體的緊張、疲憊,但漂流旅游者的日常節奏并非是不變的,從較長的時間周期看,個體的日常生活節奏不斷加入新的活動元素、運行模式等影響節奏質感的內容(Marcu, 2017)。對于漂流者而言,漂流旅游恰好作為調整社會節奏與自然節奏作用于身體的不平衡的一種工具;一旦形成了重游意向和行為黏性,漂流旅游就會融入旅游者原本的生活節奏,將這個旅游節奏納入到更大、更廣的節奏世界中。因此,漂流可能成為漂流者調整身心節奏、恢復身體機能等的新節奏調整方式之一,讓漂流旅游活動本身從線性節奏往周期性節奏進行轉換。如有漂流旅游者提到:“這個活動,是我們每年夏天避暑減壓的必備項目,好幾年前我們來廣州工作偶然接觸到的,一開始是跟團游比較多,當天來回。但是慢慢愛上了這個活動之后,現在就會自駕來這邊,每年都要來玩,一年一兩次然后小住度假幾天,不然就會覺得夏天是不完整的。”(P3)

3.3.2 漂流具身節奏感知后自我認知的升級 漂流旅游是一項個體身心與自然山水全方位互動的旅游活動,在忘我、刺激、獨特的深度體驗過程中漂流旅游者可能獲得新的認知與感受。首先,該活動的具身體驗過程既讓漂流旅游者感受到自然環境中諸多節奏共同融合產生的美好體驗,對自然產生依戀與向往,又能使其在自我挑戰成功中獲得自我成就感。如有漂流旅游者提到:“大自然真是美好啊,小時候經常寒暑假去姥姥家玩,那邊山清水秀的,很悠閑快樂,現在也很難得像這樣來到大自然了。而且其實這個漂流也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困難,掌握了一定技巧熟悉一下就可以征服的,又可以跟大自然親密接觸、戲水玩耍,而且空氣很好啊!下次我還要來,玩那種軌道加長版的,更加刺激。”(P30)其次,在漂流過程中習得的節奏平衡技巧與心得,個體會將其遷移應用于處理日常生活中身體社會節奏與自然節奏的矛盾沖突;在漂流體驗過程中完成了放松減壓、身心恢復,這為應對日常節奏失衡困境積累了心理能量與經驗知識(Edensor,2014)。最后,由于漂流經常為團體出行,包括公司團建、家庭出游、好友相聚等形式,不同出游方式下的漂流旅游的功用性也具有差異性。如有漂流旅游者提到:“我們這次公司大換血,招了很多新人,大家彼此之間都比較陌生,平常也不怎么交流,但是很明顯這次團建活動之后,我們員工之間關系更加融洽,回去工作配合也更加有默契了。”(P17)對于公司團建而言,漂流旅游活動幫助團隊成員獲得自然節奏所帶來的美好感受,并在日后工作中促進團體節奏融洽化提供情感基礎。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本文探討了節奏分析視角下個體日常生活節奏與旅游世界節奏的具體展演與關聯,得到的主要結論有:

1)旅游是一種能夠讓人有效逃避日常生活節奏的活動方式,而漂流旅游為旅游者提供了身心節奏恢復的機會,個體身體在進入此情境后主要表現為身體節奏與情感節奏交織的具身節奏。個體的具身節奏不僅反映身體作為“節奏反映器”感知外部各種節奏,還揭示個體對空間和時間的能動作用。

2)在漂流旅游情境下的具身體驗節奏具有周期性,且受不同因素的影響。漂流旅游者在漂流旅游情境中的具身節奏周期分為適應期、沉浸期、痛苦期、留戀期。不同具身節奏周期出現的順序、頻次和組合可能因人而異,且受到內外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

3)個體在日常生活節奏中產生的能量儲備在旅游世界節奏周期轉換間得到了釋放,并成為漂流活動多重節奏感知的原動力與基礎。此外,漂流旅游情境中的具身節奏主要以身體狀態變化與情感轉變進行表征,日常生活節奏與旅游世界節奏的不同意義產生于一定的時空秩序當中,代表了主體對空間和實踐不同的利用方式。這種節奏本身的差異也會影響到主體看待事物的方式,兩者的節奏互相推動對方的展演與嬗變,它們之間的邊界可能鑲嵌在一個動態的“主體—身體”統一體當中。

4.2 討論

以往研究較少直接將節奏分析理論作為剖析旅游體驗過程及其意義價值的理論工具。因而,本文采用了節奏分析的理論視角,探究了快節奏漂流旅游情境中的具身節奏表征及其與旅游者日常生活節奏的聯系過程。本文不僅發現了旅游者在漂流旅游情境中的具身節奏周期、具身節奏的影響因素,同時揭示漂流旅游活動前后個體身心節奏變化帶來的意義。漂流者是在快速流動下通過與自然親密接觸克服恐懼、不安等消極情感并在此過程中重新獲得對于自我的“掌控感”,這種旅游形式與慢節奏旅游活動不同,更強調旅游世界對其身體、情緒、知覺高強度的激活,讓旅游者個體重新感受到“自我”與“存在”。此外,從旅游者的整個人生活動系統看,通過定期的漂流旅游來恢復日常身心節奏的行為,旅游者個體的生活節奏與旅游活動的節奏發生了線性關聯或周期性關聯,實現了不同系統節奏間的互構動力與機制。本文進一步拓展了節奏分析理論在旅游具身研究領域的應用,同時也豐富了具身視角下不同情境類型中的體驗結果。

旅游經驗是通過與旅游環境互動后內化的內容,旅游者個體所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聞到的和嘗到的,對于印象形成與體驗質量起著關鍵作用。正如快節奏旅游愛好者提到的:“一種旅游體驗越是能有效地吸引感官,刺激身體,它就越令人難忘。”(P30)因此,漂流旅游景區如何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通過合適的手段刺激旅游者的身體感官,形成節奏順暢但又不失豐富的旅游體驗是其需要重點關注的議題。但同時,個體之間具有較大的機能差異,不是所有個體都是“快節奏漂流體驗愛好者”,因此也需要在漂流景區內盡可能給旅游者提供慢節奏的旅游產品,如較為緩慢與短程的漂流軌道、高品質化的度假旅游社區、觀鳥釣魚等多樣化的休閑旅游產品。這不僅能滿足諸多個體的身體節奏體驗需求,而且能豐富漂流旅游景區的業態,在旅游者對景區形成地方依戀時提高其過夜率與重游率。此外,漂流旅游景區可重新審視旅游者具身節奏感知中不盡如意的地方,提高景區整體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最后,不同性格的人群對于漂流節奏的喜愛程度不同,因此可更加針對性地瞄準目標群體(具有冒險意識與精神的旅游者個體),對喜歡體驗漂流這種活動節奏的人群進行廣泛宣傳和營銷,形成更加穩固的客源市場。

本文基于已有文獻中的漂流旅游節奏分析框架,從景區這種微觀尺度出發對廣東清遠漂流旅游實踐進行研究,并延展了原有模型,在節奏分析與具身實踐結合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但由于筆者精力所限,文章獲取的原始材料可能不夠充分。此外,本文還有許多可深入探究的角度:一是利用更加科學的專門儀器來檢測不同人群在漂流旅游過程中的心流感受;二是剖析漂流旅游活動對當地居民的社會空間節奏的影響過程;三是深入探究包括景區工作人員在內的經營者工作節奏及其與漂流旅游者個體節奏之間的關系。

猜你喜歡
旅游
我們一起“云旅游”
少兒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 23:48:10
旅游驚魂
童話世界(2020年25期)2020-10-27 02:01:10
一起去旅游
童話世界(2019年29期)2019-11-23 09:05:26
自己去旅游
小A去旅游
好孩子畫報(2018年7期)2018-10-11 11:28:06
旅游助脫貧 同步奔小康
鄉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54
旅游
以茶為媒 促旅游開發
湖南農業(2015年5期)2015-02-26 07:32:24
旅游的最后一天
從旅游看人的自我超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成人在线天堂|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青青草91视频|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色综合成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91热爆在线| 亚洲va在线观看|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激情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日韩视频免费|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日韩av在线直播|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无码久看视频|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免费高清a毛片|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亚洲a免费|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国产96在线 |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高清|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2020亚洲精品无码|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亚洲看片网|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夜夜爽免费视频| 国产一线在线|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性|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欧美五月婷婷|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第5页| 亚洲精品动漫| 性色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亚洲一区毛片|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18|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毛片网站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