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良
習主席深刻指出,戰斗精神“是軍隊戰斗力的一個重大決定性因素”,“沒有戰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戰條件,軍隊也是不能打勝仗的”。未來海戰,戰爭形態發生深刻變化,戰斗精神是戰場最大變量,也是戰斗力最大增量,必須緊緊抓住人這個根本的決定性因素,充分激發戰斗精神、砥礪戰斗血性,把我軍獨有的精神優勢轉化為海上戰爭勝勢。
與傳統海戰相比,現代海戰具有高技術、超強度、大規模等鮮明特點,其作戰樣式、損毀程度、信息傳播、組織實施呈現新的發展變化,對戰斗精神要求更高、考驗更大,戰時精神激勵面臨許多新特點新挑戰。
(一)超常對抗烈度直接沖擊官兵精神意志。未來海戰很可能在局部海空展開,高新武器裝備更多投入,火力更為密集,打擊愈加精確,戰場空間趨向透明,戰局態勢瞬息萬變,官兵精神意志將直接受到沖擊影響。特別是高技術武器快速反應、集中精確打擊,很可能出現高強度、高烈度摧毀殺傷的危局險局,加之海戰場可視度高、視覺沖擊直觀,作戰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引發官兵過度精神緊張的不利因素,極易對官兵產生巨大心理情緒波動,表現出極度恐懼、心慌焦慮、麻木遲緩甚至精神錯亂、幻聽幻想等。這些非戰斗身心損害,將直接削弱官兵精神意志,影響限制應有作戰能力的正常發揮。
(二)虛實結合震懾持續影響官兵士氣斗志。信息網絡高度發達背景下的海戰,已不僅僅是現實軍事上的對抗,而是現實與虛擬空間相互交織爭奪,精神壓制、攻心奪志的較量將會空前激烈。近幾場戰爭尤其是正在發生的俄烏沖突,雙方無論強勢或弱勢,都利用融媒體、網絡信息、深度偽造等手段,制播高仿真、爆炸性虛假信息,虛實結合實施心理攻勢與壓制,意圖造成對方官兵錯誤認知、撕開心理防線,快速達成作戰目的。可以預見,未來海戰中,戰爭雙方必定在實施軍事打擊的同時,更加注重非軍事手段的“軟殺傷”,更加充分利用虛擬手段進行心戰攻擊,消解對手軍心士氣,瓦解對手戰斗意志,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目的。
(三)輿論勢場爭奪深度考驗官兵價值認同。對戰爭政治道義制高點的搶占,始終是交戰雙方的必爭之地。從俄烏沖突看,對輿論話語權、事件定義權的控制成為各方競速重心。進入5G、云時代,信息傳播具有海量級、爆炸性、裂變式能量,呈現多域散發、復雜多變、多維覆蓋的特點,輿論風暴往往在瞬間形成,既極大拓展提升了輿論戰的手段樣式和實際效果,也極大增加了輿情分析研判、輿論管控引導的難度。未來海戰,官兵將面臨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的輿情信息,如何有效控制負面信息侵蝕滲透和渲染炒作,堅定官兵對正義之戰的認識判斷,最大限度降低信息“病毒”的攻擊影響,是需要研究解決的重大現實課題。
從本質內涵看,未來海戰與傳統戰爭對官兵戰斗精神要求具有一致性,其核心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關鍵要素主要包括政治立場、戰斗作風、紀律觀念、意志品質等。同時也有新的時代條件和高技術戰爭帶來的新特質,需要在實踐中深入研析機理、把握特點規律,構建持續培育鍛造戰斗精神的常態長效機制。
(一)全時全域滲透培育機制。戰斗精神是軍人品質、血性、豪情的集中體現,也是軍人職業道德、綜合素養和價值追求的核心要求,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僅僅靠臨戰激勵;不是單純的教育引領,需要多維立體綜合發力。這就要求把戰斗精神培育作為基礎性、長期性、常態性工作,貫穿軍人職業生涯全過程,既抓好學習成長的關鍵節點,也注重點滴涵養、日常培塑。要結合黨史軍史學習、主題教育和基礎性教育,融合開展儀式教育、學習經典戰例,嵌入演習演練抓好實景刺激、仿真磨礪,使官兵學習、工作、訓練、生活中時時處處受激勵受熏陶。要把戰斗精神作為官兵必備素質來強化,在軍事職業教育、專業集訓、任職培訓和紀實考評、年終考核等工作中,把戰斗精神、心理素質、意志品質作為重要參考衡量。
(二)融入實踐轉化固化機制。戰斗精神最終要體現到海空戰場上、激烈戰斗中。這一屬性特點,要求戰斗精神必須完成從實踐中培養激勵、在實踐中彰顯力量的過程。要注重日常實踐轉化,把戰斗精神培育體現到軍事實踐各個方面,從日常操課到演習演練,從完成具體工作到執行重要任務,從平時作風養成到戰時士氣激勵,都要灌注不畏強敵、不怕犧牲戰斗因子。要注重依靠訓練催化,用好海軍訓練資源雄厚、訓練平臺多樣、訓練載體豐富等優勢,持續反復加強品質鍛造、精神激勵,促使官兵在常態化多樣化訓練中把精神品質轉化為現實行為。要注重融入實戰固化,把握戰備巡邏、遠洋護航、反恐維穩等時機,在近似實戰環境中拿敵練兵,把練意志練心理與練技術練戰術結合起來,塑造練兵不懈怠、備戰不松勁、打仗不怕死的軍營生態。
(三)分層分類培塑熏陶機制。隨著現代戰爭形態的快速演變和軍隊構成分工日趨專業化,官兵崗位戰位不同、專業領域不同,戰斗精神既有共性要求,也有個性差異和特殊要求,應根據不同類型部隊、崗位、人員,抓好戰斗精神的精細化具體化錘煉。比如,海空一線官兵,應當側重強化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戰斗信心,激發“小艇打大艦”“空中拼刺刀”等制強勝強精神;支援保障官兵,應側重樹立“一切為了前線、甘當無名英雄”的奉獻情懷,激發“保障為打贏、不怕苦與累”等使命激情;指揮部位官兵,應側重強化堅定聽黨指揮、堅決實現意圖的決心意志,激發謀略制勝、戰法勝人的壯志豪情。
(四)綜合配套鼓舞激勵機制。要立起政策激勵導向,把戰斗精神培育融入部隊政策制度建設,與官兵成長成才、發展進步深度掛鉤,通過細化標準、量化指標、實化條件等措施,把戰斗精神作為硬杠杠立起來,固化為制度機制。要強化戰功榮譽導向,把戰斗實績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廣泛宣揚軍事斗爭準備、非戰爭軍事行動和各類任務中的英雄模范,形成學英模、贊英雄、立戰功的濃厚氛圍。要突出為戰樹人導向,把官兵精神血性情況體現到選人用人、表彰獎勵、考核評價等體系中,融入進調研指導、檢查驗收、巡視巡察等工作中,形成全方位推動戰斗精神培育的生動格局。
未來海戰標定了戰斗精神培育激勵的更高起點、更緊節點、更實落點。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積極探索戰斗精神激發的新方法新路徑,不斷強化官兵敢斗善斗、制強勝強的血性膽魄。
(一)緊貼實戰拓展思維視野。把握未來海戰體系支撐、信息主導、強烈度高等特點,積極推進戰斗精神培育創新轉變。一是實現從“體能技能”向“智能潛能”跨越。深化對未來海戰學習研究,跟進研析與之相適應的戰斗精神內涵要求,著力改變重體能技能訓練、輕智能潛能培養的現象,在戰斗精神培育中更加突出知識智能要素,給血性膽魄賦予智勇雙全的能動因子。二是實現從“塑型練勇”向“強心激氣”融聚。面對未來海戰,官兵容易出現恐高、恐強、恐戰等思想傾向,要結合軍事訓練、演習演練、重大任務多設險局困局危局,讓官兵置身近似實戰環境感知生死、觸摸戰爭,經受多方位心理考驗,增強戰場適應力和心理防護力,錘煉抗壓耐挫的“大心臟”。三是實現從“單指過硬”向“合指成拳”轉變。適應海上作戰模塊編組、即插即用、一體聯動特點,抓好團隊意識、配合精神和協作能力訓練,強化團結協同、聯合制勝觀念,打通合心合力合拍的精神鏈路。
(二)聚焦初心使命滋養強固。無論未來戰爭科技含量、信息化程度多高,支撐官兵戰斗精神的根本力量始終是信仰信念。一是堅持固本培元。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引領部隊,用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教育官兵,抓住信仰、理想、軍魂、氣節等構成戰斗精神的核心要素,用思想跟隨、理論認同強化牢記初心、忠誠使命的內在自覺,解決好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當兵干什么、練兵為什么等根本性問題,夯實能打仗、打勝仗的思想政治根基。二是灌注紅色基因。用好海軍“岸艦一體”政工信息平臺,挖掘互聯網+、媒體矩陣等技術運用,深化黨史軍史學習教育,用光榮革命傳統熏陶官兵,用新時代海軍精神砥礪部隊,練就革命志、英雄氣、海軍魂。三是激發使命榮譽。軍功榮譽向來是激發戰斗精神的重要手段。要跟進信息網絡新技術形態,健全完善臨戰動員、伴隨鼓動、榮譽激勵等措施手段,開展立功創模活動,用活誓師動員、火線入黨、典型宣揚等傳統方法,激發官兵參戰熱情和旺盛斗志。
(三)突出強軍文化催生激勵。先進軍事文化是重要的軟實力、無形的戰斗力。適應未來海戰需求,必須重視運用文化這一最根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滋養官兵。一是讓戰斗文化更加凸顯。堅持把海味、兵味、戰味作為軍營文化建設的主旋律,體系發展艦艇文化、海島文化、海空文化、戰位文化等特色文化群,講好講活海軍光榮歷史、輝煌戰例,用實用足新時代維護海權、建強海軍、經略海洋的生動事跡,以濃郁的戰斗文化持續浸潤官兵。二是讓儀式教育更接地氣。重視發揮各類儀式活動的熏陶激勵作用,搞好授旗入列、晉職授銜、慶功表彰、入黨入團等儀式,利用執行重大緊急任務起航出征、凱旋歸建等時機,莊重組織歡送歡迎儀式,讓官兵在身臨其境中受觸動受感染,自覺強化聞戰則喜、聞令而動的求戰意識和建功精神。三是讓“雙爭”載體更具張力。大力開展新時代立功創模活動,開設網上“龍虎榜”,搭建云端“競技場”,推廣部隊邀請官兵親屬同登領獎臺、敲鑼打鼓送喜報等好做法,靈活運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介宣揚先進典型,放大宣傳輻射效應,持續營造戰味濃厚、血性激揚的環境氛圍,激勵官兵時刻準備擔當打贏重任、為國效命海疆。
(四)注重輿論效應聚氣助力。輿論引導和管控對戰斗精神作用直接、影響很大,必須著力加強平戰一體的輿論力量建設,實現鼓舞激勵士氣的正向效果。一是把握主動權。適應現代傳播方式的新變化,科學統籌軍地媒體平臺,融合線上線下信息資源,前瞻規劃新興媒體發展,實現多向傳播、多點互動、即時獲取、全域分享的格局,確保始終搶占發聲先機、穩住官兵心神。二是增強管控力。加強對戰時輿論管控的領導和籌劃,健全決策指揮機構、軍地協調機構、媒體執行機構聯動機制,完善戰時輿論管控法規,確保口徑統一、指向一致,避免信息混雜、削弱士氣。三是提高貢獻率。準確把握信息網絡時代輿論傳播制勝機理,采取靈活策略方法和宣傳技巧,通過情理結合強化輿論滲透影響,用好辯證說理提高輿論可信度,以生動表述增強輿論感染力,確保輿論傳播的說服效果,有效激發軍心士氣、砥礪戰斗熱情,為打贏未來海戰持續賦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