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金芳 江蘇省省級機關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

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也要適當地進行一些功能鍛煉,通過運動療法增強自己的軟組織力量和恢復腰曲。但對處在癥狀急重期間或牽引治療期間的患者,建議少做腰腹動作,白天應多臥床休息。下面是運動療法的一些注意事項。
重點做改善腰骶部肌肉靈活性的練習,適當配合腹背肌練習。
重點做增強腹背肌練習,適當配合脊柱靈活性練習。
先經腰椎牽引或手術治療,取得療效后,用增強腰腹肌練習加以鞏固。
重點做身體前彎曲動作,避免做腰椎后伸練習。
以簡單的背肌練習為主,不宜做向前彎腰動作。
做運動時,髖關節(jié)不宜超過90 度。
可做準備運動和放松運動,即立位原地高抬腿踏步、原地踏步或箭步向前步行,也可在下背部、腰臀部、兩大腿外側用拍打法或摧擊法進行自我按摩。
急性期一般須臥床休息3 周,宜“多躺少走忌坐”。患者在臥床休息時須臥硬板床,睡眠休息時腰部須墊一個直徑7—10 厘米的腰部支撐卷,在下床進行必要活動時須佩戴腰圍。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患者可做以下動作緩解癥狀。
患者俯臥位,雙肘與肩保持垂直支撐于床面,腰背部、臀部肌肉完全放松,下身貼于床面,使背部盡量伸展,保持2—3 分鐘為1 次。鍛煉次數為5—10 次/組,2—3 組/日。在運動時產生輕微痛感屬于正常現象,如果突發(fā)劇烈疼痛,可加大兩肘之間距離,減小上身與床面之間角度。次日若疼痛加劇,并出現大面積疼痛麻木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
患者仰臥位,上身向上用力抬起,但不要坐起,此時腹部肌肉用力但是不引起動作,下肢可稍微屈曲以便腹肌發(fā)力,保持30 秒為1 次。鍛煉次數為10 次/組,2—3 組/日。
取仰臥位,上身用力壓床,只要腰部肌肉用力,但不引起動作,保持30 秒為1 次。鍛煉次數為10 次/組,2—3 組/日。
患者仰臥位,用無彈性的帶子等套在足部用上肢力量將腿被動抬高,下肢伸直不得屈膝,盡量使腿與床面的夾角在70 度以上,抬到感覺微痛時,停止繼續(xù)牽伸,待機體適應后繼續(xù)抬高。鍛煉次數為5—10 次/組,2—3 組/日。
在恢復期時,疼痛癥狀已基本緩解,以強化正確姿勢為主。在此基礎上,患者可適當訓練腰背部肌肉,加強脊柱穩(wěn)定性。另外,建議加入彎曲的動作,以改善腰部肌肉的僵硬勞損狀況。
針對因為異常姿勢引起的腰突癥。首先,患者坐在椅子上,讓自己盡可能地佝僂起來,保持這個姿勢放松10 秒鐘,然后直立起身體保持10 秒鐘,再回到放松姿勢。鍛煉次數為10—15 次/組,3 組/日。因坐姿不正確而感到疼痛時也可以做。全程動作要到位,尤其是挺直動作。
保持俯臥姿勢,將雙手放在肩膀之下,擺出準備做俯臥撐的姿勢,伸直手臂,在疼痛可以忍受的前提下支起上半身,腰背部臀部肌肉完全放松,使背部盡量伸展,此動作保持2—3 分鐘,然后再回到原來的姿勢,往復運動,每次重復這一動作時,幅度盡量加大。此動作針對急性腰背痛或是下背部僵硬,也可預防腰突癥。
該運動預防疼痛復發(fā)的效果最佳。兩腳分開站直,雙手放在腰部,四指靠在脊柱兩側,軀干盡量向后彎曲,使雙手作為支點。每次彎腰工作一段時間后,就做1 次此練習。鍛煉次數為10 次/組,6—8 組/日。
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患者可以開展康復訓練,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常用的訓練方法有以下幾種。
患者采用仰臥位,雙手抱頭,屈曲膝關節(jié),抬高頭胸30 度—40 度,需要做20—40 次。
患者采取仰臥位,屈膝關節(jié),腹部發(fā)力,用雙手觸摸膝關節(jié),需要做20—40 次。
患者采取仰臥位,屈曲膝關節(jié),保持上身盡量不動,雙膝盡量向左倒,再向右倒,需要做20—40 次。
患者采取仰臥位,屈膝,髖部上下移動,需要做20—40 次。
患者采取仰臥位,雙手抱緊屈曲的膝關節(jié)抵至胸前,需要做20—40 次。
患者采用俯臥位,交替抬腿,需要做20—40 次。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要想得到更好的康復效果,除了進行必要的治療,還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護理,這樣有助于降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復發(fā)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使自己能夠早日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并提高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