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相偉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的同時,2021年7月,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的通知明確將加強全民健身國際交流,共同舉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推動中華武術、化龍舟、健身氣功、中國圍棋等優秀傳統體育項目“走出去”。鼓勵和支持全國各地與外國友好城市進行全民健身的活動交流作為發展全民健身計劃的主要任務。2021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解讀的《“十四五”體育規劃》就如何高質量落實全民健身戰略,推動健康中國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
全國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大大強化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間的相互交流與往來,促使不同民族文化碰撞與融合。同時,在創新日趨強烈、效果日趨顯著、創新對社會和生活越來越重要的當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并借之走向今天的傳統文化卻面臨著強烈的沖擊。怎樣面對傳統文化,正確處理繼承傳統與反叛傳統,正確處理民族化與國際化的矛盾使民族傳統體育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是每個民族都面臨的重大問題。
1.民族是人類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統一體,表現為穩定的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質的群體,具有共同語言、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站在民族的角度上看,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傳統體育學的研究對象,是特定歷史時期人們實踐活動的產物,興起于不同地域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及民俗娛樂活動。當下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應該緊緊把握住“體育性”“民族性”和“傳統性”三層最為根本的涵義。
2.我國民族傳統體育蘊含著和諧、包容、公平、團結、互助等文化精髓與當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共通之處。同時民族傳統體育在提高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培育良好個性,推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增強文化自信,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民族傳統體育從勞動中演變而來,項目內容多樣,具有娛樂性、趣味性、休閑性等特性,在保留民族性和傳統性的基礎上,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遴選和改良后做成旅游項目,能夠激發體育消費,升級體育產業。因此,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下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民族傳統體育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沉淀,項目內容豐富多樣,動作簡單易行,可開發為休閑、娛樂項目進行推廣,符合當下對全民健身運動開展推廣的要求,適應時代發展。民族傳統體育與全民健身具有共同的運動人群、運動載體、促進人體健康、構建民族和諧等因素,使得民族傳統體育具備了作為全民健身手段的天然優勢,讓民族傳統體育與全民健身的緊密融合有了可行性,更容易增強群眾的普遍認識和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
1.和諧社會下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社會更加多元化,更加寬容有序,更加充滿活力。東方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念強調自然與人為、天道與人道共通和融合,人與自然的關系緊密相連,不可分離。和諧文化豐富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意義和價值,例如,賽龍舟的參賽成員來自不同民族,說著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借助這項競賽活動相聚一堂,成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協助,觀眾吶喊助威往往是比賽取得勝利的關鍵,再有龍舟以大整木做成,前有龍頭,后置鳳尾,多以村寨為單位挑選二十到三十人為隊,聽鼓而競渡于江河寬深之處,真正做到了“同舟共濟”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通過這類體育活動,加強了各地區人民、民族的交流,融洽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增強了各民族之間的友誼,這時比賽的輸贏不再是主要目的,更多是追求本民族群歡、促進身心健康和獲得幸??鞓罚罱K形成社會和諧穩定的價值體系。
2.在民族傳統體育與全民健身融合的過程中,全民健身運動吸收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遞出的價值觀念、宗教情結、審美、情感,精神等文化因子,這些相同的文化信仰成為民族間聯系和交流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在當代,民族傳統體育與全民健身融合,豐富了健身項目,加強了地區經濟建設,弘揚了民族文化,推動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我國傳統體育項目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是中華人民傳統意識和思維的產物,深刻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民族傳統體育和全民健身緊密融合不僅容易使人產生共鳴,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
1.早期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產生與演變的過程和勞動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產生之初健身功能并不明顯,隨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化與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民族傳統體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健身價值,被人們發掘和運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強身健體的功能得到大眾青睞,還得益于民族傳統體育在實施過程中受客觀條件限制小,對身體素質要求低,運動量和動作難易程度可自行掌握,項目內容豐富多彩,滿足了不同民族、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需求。當下,民族傳統體育與全民健身運動體系相結合,必將彰顯更大的社會價值和健身價值。
2.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人口老齡化進度加深。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群眾基礎深厚、深得群眾喜愛,如24 式簡化太極拳,是根據楊氏太極拳的精髓演變而來,保留原有套路特點的同時,內容更加簡練、動作更加規范、更適合大眾練習和進行大眾推廣。老年人心血管機能下降,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不足,軟組織延展能力降低,骨骼有機物減少無機物增加,骨骼的柔韌性下降硬度過高。而24 式簡化太極拳以松、圓、勻、慢的獨特風格,正合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24 式簡化太極拳的體育原理使人體的肌肉群、韌帶、關節、骨骼都得到自然柔和的伸展收縮訓練。因此,開發和整理出益于老年人強身健體的民族傳統體育便有了時代意義。提高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認識,把握好項目的運動特點和練習要求,體育的健身功能會更加凸現出來。
1.體育產業是指社會各級各類部門開展的與體育和體育運動有密切聯系的生產經營活動的總和。其本質屬性是文化與經濟在體育中的互動和融合。表現為,為社會提供精神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為國民經濟創造物質財富。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體育強國戰略”協同推進下,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明顯增加,全民體育鍛煉熱情高漲,體育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為滿足人們的體育需求和輸入更高質量的體育服務,社會各部門積極優化和擴大體育產業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規模,體育產業發展呈現多樣化趨勢。
2.隨著全民健身人數不斷增多和運動習慣養成,體育服務和體育產品的需求增大,從而帶動體育產業整體規模的升級和擴大。需求的多樣化促進體育產業多元化發展,體育產業多元化的同時使得運動項目成本降低、服務質量提升、普及度提高,例如,近年來徒步、戶外運動和半程馬拉松等小眾項目賽事,獲得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參與,項目普及度和運動積極性提高的同時,人們必定會選擇更能滿足人們需求的服務和更低成本的項目。
因此,全民健身與經濟融合發展將不斷優化體育產業的構成和為體育產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1.隨著互聯網的推廣和普及,奧林匹克運動會借助電視、廣播、網絡等多媒體,使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精神格言深入人心。相較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追求的娛樂性、休閑性、健身性而言,西方競技體育觀賞性更強,更突出競爭性,更注重身體對抗,更符合青年人的審美,滿足青年人對體育的期待,特別是像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和國際足聯世界杯等西方競技體育項目受到青年人的喜愛。民族傳統體育隊伍缺乏青年人加入,導致我國社會體育健身指導員嚴重缺乏,民族傳統體育人才斷崖式下降。加之,各體育院校培養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集中于武術和散打,教授內容過窄,在多方影響下,民族傳統體育對青年一代的影響日益衰弱,失去青年人民族傳統體育傳承和弘揚便無從談起。
1.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誕生之初就依賴于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地域差異明顯,例如端午節賽龍舟,端午節賽龍舟起源于南方也盛行于南方,除了南方雨水充沛,便于開展水上項目外,是南方人紀念屈原的情感表現;草原地區,古代以游牧業為主,馬匹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居住的環境平坦開闊,為普及賽馬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提供良好條件。恰恰是這些具有民族特點、文化內涵、吸附力強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普及更難。如何在項目普及過程中減少對場地和器材的限制及制定統一的競賽規則,成為當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全民健身運動融合道路上的壁壘。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承載著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等文化價值和歷史使命,這其中蘊含的剛正不阿剛柔并濟的民族精神,由于宣傳偏差,并沒有得到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加之宣傳和推廣的官方化嚴重,缺乏創新性和有效性導致宣傳和推廣效果不明顯。很多地區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不重視和不懂得包裝和宣傳推廣,沒有專門負責宣傳推廣的部門和團隊,導致宣傳推廣效果差。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文化中重要一部分,是實現體育強國及全民健身運動邁向更高水平的時代呼吁。
1.現代社會的發展正駛向快車道,互聯網的普及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正改變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正因如此,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和發展必須適應當下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傳統體育項目創新與改良過程需要相關領域的研究和論證和所有工作者和參與者在實踐過程中對項目問題進行摸索和解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旅游結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促進傳統體育項目的創新和宣傳手段的升級。傳統體育項目的創新與改良需要政府發揮其在資金投入、社會引導、完善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更好地引導,離不開社會各行各業各司其職和共同努力。
2.在促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改良和發展中要秉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宗旨,將文化中的精華發揚的同時升華文化內涵。借助自媒體將傳統體育文化內涵進行包裝和推廣,豐富傳統體育項目內容的同時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思考文化內涵,自然汲取世界上優秀文化的現代特質。
政府應該積極主動落實好相關政策,保護好地方特色項目,給予相關的資金扶持和科學健康的引導企業或個人投資到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實時與社會群體共享發展成果。現代科學技術的融入為傳統體育解決技術的同時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特別是“鷹眼”技術和碳纖維復合材料在競賽和運動器材的使用,使項目競賽過程規則高效實施,公平競賽保護參賽選手積極性,現代科學技術融入傳統體育吸引青年的加入,增加傳統體育的普及率,隨著科學技術和相關政策的發展和落實,傳統體育項目更容易克服客觀因素的影響,改變傳統體育和運動場地的限制。
互聯網的到來,信息的傳播方式得到質的變化,傳播速度數倍于從前。加上微博、抖音等軟件被開發出來為傳統體育項目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快節奏的傳播方式吸引大眾參與其中。合理有效的推廣和宣傳方式有助于民族傳統體育和全民健身運動的融合,如何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項目巧妙的推廣出去,可以借鑒“國風運動會”和“舌尖上的中國”等推廣經驗,取景拍攝于貴州省黔東南的一期舌尖上的中國和由央視頻聯合CGTV 共同推出的國風運動會從民族服飾、飲食、特色項目等多方面立體的來展示民族特有的活力和風格。上面兩檔節目的宣傳內容豐富角度獨特,民俗活動呈現了大量民族項目潛移默化之中加深了外界對民族項目的了解,除此之外,還設有線下體驗景點,如“千戶苗寨”“肇興侗寨”加深人們對民族項目進一步了解,以射禮、蹴鞠、空竹等民族項目為主題的國風運動會對民族傳統體育有著良好的宣傳和推廣意義。
在黨和國家的帶領下,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已全面擴大并深入實施。大力促進全民健康的新時代為全民健身運動與民族傳統體育的融合提供了獨特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環境,任何時期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對于促進全民健身運動都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傳統體育與全民健身運動的融合過程中無論在項目的創新與改良、宣傳與推廣、客觀因素的限制還是年輕人才的儲備方面都存在著眾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同時也表明民族傳統體育與全民健身運動的融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