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涌濤 江蘇省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在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工作時,在體育中融入就業能力的訓練可以從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出發,在強身健體開展體育訓練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社會勞動技能。高職院校不僅僅要使學生學習到與職業相關的專業素質、專業能力,與此同時也要考慮學生未來的長期發展要求,考慮到未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在學習上對其進行技能訓練的同時,也在生活上為其進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職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體育中融入勞動就業能力的訓練,可以豐富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也可以立足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背景,打造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性人才培養路徑,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的訓練。
作為高職體育教師要意識到勞動就業能力對于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意義,也要結合當前的體育教學組織情況,尋求可以融入勞動就業能力訓練的項目,在課堂高質量組織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提高高職體育人才培養質量,更好的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總目標。
高職院校根本的任務在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社會實踐應用型人才,而學生除了要掌握理論化的專業基礎知識之外,也要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有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素質能力,針對就業市場中一線的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也能為其更好地適應社會,提高崗位適應能力奠定基礎。
體育教育教學在高職院校的組織中往往屬于公共基礎課的部分,課堂組織核心的目的在于強身健體,以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為方式,對于學生進行體能素質的訓練,通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健康的人生態度,使其更好地參與社會實踐。學生的成功就業離不開健康身體的支持,而高職體育活動的高質量組織可以更好地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在高強度高壓力的社會環境下,學生適應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健康的身體這一先決條件。
高職體育在高質量的組織背景下,可以培養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參與興趣,在進行活動組織時,以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的身體素質為背景,通過健身運動、健美運動、休閑競技游戲等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參與興趣,通過學生健身習慣的培養來達到強身健體、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的目的,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使其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也依然能保持運動健身的習慣。學生在學校的系統教育環境下,學習專業的理論化知識,也對于個人的社會實踐能力進行專業的培養,打造出更加合格的社會勞動者,以身心健康發展良好的身體素質、積極的人生態度,保障學生對于社會實踐工作的參與質量。
體育是培養學生技能的基礎,學生在對理論化的技術技能進行掌握的技術基礎上,也要熟練地運用專業的技術開展相應的工作實踐。體育教學雖然更加強調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的訓練,但體育作為素質訓練的重要方法,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在參與工作實踐中以身體素質來輔助工作價值的最大化發揮。
體育是高職院校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時,學生對于各種團體競技、具有一定難度挑戰性的體育項目參與過程中能磨煉意志、錘煉個性。體育項目更多的是以室外的教育教學活動為主,而學生在艱苦的環境中接受身體訓練的考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堅強品質。
大學生在工作中面臨著工作的壓力,在參與社會實踐中也可能面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挫折,而體育訓練技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能培養大學生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的精神。面對就業市場存在的困難,面對學生在理想與現實碰撞中的思想消沉,經由體育運動的方式,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社會的建設,而學生就業自信的增加也對其順利的就業有著積極的意義。
從當前的高職體育教學情況分析,其勞動就業能力的融合,可以通過思想上的統一、形式上的創新、教育資源的整合、教育體系的優化打造出以高職院校學生為對象的勞動就業與體育相融合的教學實踐模式。
勞動就業能力指的是學生投入市場參與就業的能力,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中,學校的體育要與就業思想的教育相融合,在體育的技能技術訓練,在學生對于體育項目的參與過程中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恰當的就業認知,使學生在對于社會就業市場有清晰認知的基礎上,對于個人進行持續的專業技能訓練。
雖然高職院校面對一線高技能人才組織學生的培養工作,技術、技能型人才也有著較大的市場缺口,但當前高職學生也存在著就業不順利、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部分高職院校在參與就業實踐中職業定位過高,在第一次就業中尚未對就業市場有清晰的認識,理想化的就業狀態與現實的就業市場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也導致了學生就業中的現實困難。
用人單位在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考查時,要從專業技能、職業操守、健康狀態等多角度入手,分析其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崗位之間的匹配能力。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基于體育課堂較為靈活生動的課堂教學環境,也要立足于體育課堂,在對于學生進行技能技巧傳授的基礎上,也將就業思想融入于日常的教學中,使學生了解到當前社會的就業環境。體育課堂大多是以技能訓練的方式要求學生參與到具體的體育項目中,而除了簡單地以體育知識技能的訓練為核心、進行課堂組織之外,教師也要通過課堂訓練中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在學生對于就業市場清晰認知的基礎上,也通過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念,來使其更加順利的參與社會建設。
體育教師要基于體育項目的團隊協作、小組合作,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結合當前的就業市場,引導學生參與身體素質的訓練,也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生在未來的社會實踐中要與團隊進行協作,與其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體育教師可以通過體育項目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團體配合來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也通過體育訓練中迎難而上、堅韌步伐的精神培養,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在了解市場調整認知的基礎上,搭建出與市場相統一的就業觀念,在正確就業觀念的引導下順利的就業。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活動,更加的局限在學校的教育環境下,以學生為對象、以體育項目的參與為方法,通過學生融入體育項目、參加體育訓練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當前學校在組織體育教學活動時期,更多的是使用到大眾體育的方式,通過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來搭建出校園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也通過該種較為常見的體育訓練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但當前在體育項目的組織過程中,僅僅以大眾體育的方式,對于校園內的學生開展技能性的訓練,雖然能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但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個性化、專業化的學習需求未能有效滿足的課堂組織情況也影響了體育活動的高質量組織。
高職院校出于學生安全的考慮、出于課堂節奏的把握,其較少的采用競技體育的方式,更加傾向于以全班學生參與為方式,組織大眾體育的課堂訓練模式,但是體育教學組織方式的單一也難以展示體育運動的魅力。雖然大部分學生的體育能力都處在有待提升的階段,但學校中仍然存在著部分學生專業體育能力較強、整體素質較為突出的群體,而教師針對該種掌握專業技巧、掌握體育運動方法的學生,要通過競技體育的模式,通過大眾體育面向學生進行基礎的訓練,競技體育面將專業學生進行強化訓練,保障其體育課堂的組織能結合學生的差異化學習背景、個性化學習特征來進行教學的組織與優化。
結合校園的體育活動實際,在鍛煉學生勞動就業技能時,教師可以在傳統的大眾體育運動實踐中融入競技體育的部分,通過學生在競技中相互對抗進行技能強化,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堅韌不拔的精神,通過運動競技活動的組織,學生也能在基礎的強身健體背景下,結合個人的興趣特征,強化專業的技能訓練,在提升專業體育能力的過程中應掌握技能訓練的方式,培養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生的不斷反思持續調整中,保障體育教學的組織效果,也為學生就業綜合競爭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在對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變革中,也要積極對于設施設備進行更新,從學生勞動就業能力的訓練出發,通過器械設備的輔助為多樣化的體育活動設計奠定設施設備基礎,也通過教師結合學校的教學資源不斷創新教育組織方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校在開展體育教學中,將活動局限在學校的范圍之內,導致了所學知識與市場社會聯系不緊密,面對學生未來的就業能力考驗,面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要求,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體育教學與社區體育運動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學生在日常體育活動參與中進行體育訓練,在社區體育中進行日常的技能強化,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也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習慣。
工作與生活要勞逸結合、有機協調,體育運動作為緩解壓力的重要方式,教育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勞動就業能力訓練時,可以通過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學生走入社區、走進社會環境進行體育訓練,既激發學生的體育參與興趣,也使學生在脫離學校體育活動氛圍的背景下,更加順利的參與社會交往。
雖然體育項目多樣,但學校可以組織的類型較為固定,結合社區的體育教學資源,學生可以結合個人的興趣愛好,拓寬學習的路徑,也培養日常健身的習慣,通過加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鍛煉學生的專業體育技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為其順利地進入工作崗位、與他人協作配合開展工作實踐奠定基礎。
高職體育在進行教學實踐活動組織時,要發展學生的就業職業能力,也要對于傳統的體育教學組織模式進行變革,學校可以結合職業院校的行業特征、辦學條件,對于體育課程進行開發與調整,通過體育知識使用價值的強化,體育課堂切實發揮身心培養的重要責任。
體育運動與勞動就業服務之間的結合要在健康第一的訓練理念指導下,使學生結合個人的體育運動興趣特征,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項目開展體育訓練,在高職教育背景下,除了必修的體育課程組織之外,也可以給予學生自主選擇項目的空間,通過選修體育運動與日常體育教學之間的結合,在以學生就業為方向,對學生進行專業素質教學的基礎上,也為學生搭建出就業能力、勞動實踐能力培養的體育教學體系,通過搭建出符合學生興趣的體育課堂,在體育內容的豐富、體育形式的創新中提高對于學生勞動就業能力的培養效果,在高校的體育運動教育背景下,結合不同行業學生的職業特征、未來的身體素質要求,對于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勞動就業能力培養。
當前的體育運動以強身健體為目標,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機械性。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體系的改革完善下,可以以符合學生職業發展要求的專業身體素質訓練,打造出與學生興趣與未來職業發展相統一的課堂,通過體育知識的講解、體育運動能力的提高,在運動技能的提升下,在運動訓練與學生未來職業技能相統一的背景下,搭建出具有高職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保障勞動就業能力訓練與高職體育上教學之間的融合滲透質量。
高職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其專業技能的訓練、參與社會實踐的順利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勞動就業能力從勞動與就業兩個角度出發,既強調對于學生進行勞動能力的培養,也以就業為方向進行專業的技能訓練。作為高職的體育教師,其在公共基礎課堂不能忽略掉高職院校以就業為背景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在體育教學中通過教學內容的融合,通過教學方式的變革,在對于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體系進行創新的基礎上,也以勞動就業能力與高職體育之間的融合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在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的同時,也使高職院校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參與到社會的實踐與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