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佳,劉汐茹,劉春紅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護理部,福建 泉州 362000)
新的護理模式發展要求護士應當更注重人的整體性、社會性、人文關懷的理念,以及人與人之間良好的社會關系。護士具備良好的人文關懷服務能力,可促進護患關系、減少和防范護患糾紛,有助于其釋放生活及工作壓力。蔡志敏等研究表明,按支配型(dominance)、影響型(influence)、穩健型(steadiness)以及服從型(compliance),即DISC性格分組培訓后,可改善護士溝通和學習能力。王昀等研究認為在聘用護士時,除了評估其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之外,還可采用人格問卷分析其人格特征。廖雨風等研究表明,護士職業壓力與其人文關懷品質有著密切的相關性。本研究對護士的性格及人文關懷品質現狀進行調查,探討不同性格類型對護士人文關懷品質的影響以及其他影響護士人文關懷品質水平的因素,以期為醫院護理管理者制定個性化的人文培訓計劃提供參考依據。
1.1 調查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福建省某三級甲等醫院的459名臨床護士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取得護士執業資格并且臨床工作年限滿一年;自愿參加該項研究的護士;排除產假、病假及外出進修護士。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自制調查問卷,包括護士所在科室、工作年限、職稱、學歷、對護理工作的喜歡程度。其中,對護理的喜歡程度包括不喜歡、一般、喜歡、非常喜歡。
1.2.2 人格測評量表 采用Marston提出的DISC人格測評量表,包括支配型(D)、影響型(I)、穩健型(S)以及服從型(C)4個維度,該量表整體信度為0.8~0.9。被調查者通過填寫問卷,選擇每一項與自身相符的特征,然后進行計分,分值比較高的特征即為該護士的主要性格。當個體屬于不同DISC性格模式時,他們將呈現出各自不同的認知,并且以此進行心理和行為方式上的表現。
1.2.3 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 采用由劉于皛等編制的以護士人文關懷品質結構理論模型為基本框架的多維度測評量表。該測評量表由人文關懷理念、能力、知識、感知4個維度組成,其中前3個維度各包含7個條目,最后一個維度包含8個條目,共29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不贊同到贊同共分5級,分別計1~5分,滿分為145分,分數越高表明其人文關懷品質越好。該量表信效度良好,各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14~0.849,總體Cronbach’s α系數為0.913,內容有效性為0.986。
1.3 質量控制 采用問卷星發放問卷。參與者微信掃碼參加測試,在20 min內獨立填寫完成問卷。本次問卷調查的目的及填寫注意事項均于問卷開始界面上方告知參與者,無記名填寫。回收后,根據填寫時長判斷是否有效,小于6 min或大于20 min的判為無效問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統計描述;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對數據進行統計學檢驗;<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共回收590份問卷,其中131份為無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77.80%。在459名護士中,不同科室占比由高到低分別為內科、外科、急診科、婦產科、重癥監護室、手術室、兒科、門診。其中,工作年限1~3年占比30.5%、6~10年占比29.85%;護士占比55.12%、護師占比30.72%、主管護師占比11.76%;中專及大專學歷占比57.08%、本科學歷占比42.92%;對護理工作的喜歡程度為喜歡的占比20.48%、非常喜歡的占比46.41%、一般的占比31.81%。
2.2 護士DISC性格情況 在459名護士中,性格分類占比由高到低依次為穩健型(61.44%)、影響型(20.26%)、服從型(14.16%)、支配型(4.14%)。
2.3 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得分 459名護士的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總得分為(133.288±13.698)分,各個維度得分率均>80%,詳見表1。

表1 護士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及各個維度得分情況
2.4 護士人文關懷品質的影響因素
2.4.1 單因素分析 比較不同特征護士的人文關懷品質得分,結果顯示,不同性格、工作年限、對護理工作喜歡程度的護士間,人文關懷品質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分析(n=459)
2.4.2 多因素分析 將性格、工作年限、對護理工作的喜歡程度作為自變量,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得分作為因變量納入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分析結果顯示,護士自身性格和對護理工作的喜歡程度是護士人文關懷品質的影響因素(<0.05),見表3。

表3 護士人文關懷品質的多因素分析
表1結果顯示,醫院護士人文關懷品質總得分為(133.288±13.698)分,平均得分率為91.922%,各維度得分率均>80%,總體良好。人文關懷能力和人文關懷感知維度的得分率(93.545%和93.203%)相對較高,可能是因為隨著近年來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和推廣,醫院開始重視人文關懷護理,開展的各種人文活動初見成效。如“如果我是患者”新護士就醫體驗、服務劇本在臨床的運用、開展敘事護理、護士反思日記、讀書會,在病例討論、護理查房、護理技能培訓與考核中融入思政教育等,有意識地培訓和引導護士將人文關懷知識轉化為實踐,融入日常臨床工作中。人文關懷理念得分率(89.785%)較其他維度略低。理念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護理人員將外在體驗、感知內化為思想意識上的認同與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護理管理者應關注影響人文理念發展的因素,在學習和工作中引領護士去體驗、感悟與反思,從而全面提高護士人文關懷品質水平。
本研究中,不同性格類型的護士人文關懷品質水平差異顯著。支配型(D)、影響型(I)、服從型(C)3種性格的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得分均高于總體得分,而穩健型(S)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得分低于總體得分。高園等研究表明,臨床護理工作者的性格會對臨床護理工作的發展造成較大的影響。程梅花等認為,護理工作者擁有良好的個性特征,更有利于護士這個職業角色的發揮。表2結果表明,影響護士人文關懷能力的因素之一是護士自身的性格。性格是在后天環境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心理特征,不同 DISC 性格模式的個體將呈現出獨特的認知心理和行為表現,而這種差異可能會導致個體對沖突事件的決策差異。本研究中穩健型護士占比最大,但人文關懷品質得分最低,可能是因為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對研究的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穩健型護士的性格特點表現為親切友善、善于傾聽,可是面對壓力猶豫不決,害怕失去保障,其人文關懷品質得分較低可能與其遇事難以決策有關。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具有穩定性,也并非一成不變,可以通過性格特征的學習,掌握各類性格的特點及優劣勢,不斷完善自我個性。護理管理者可針對不同性格特征所具有的行為風格、心理特征等,因材施教,通過多種形式發現護士性格中的亮點,激發潛能,幫助護士揚長避短,充分挖掘其性格特征中的積極因素,最終提高護士人文關懷品質。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護士的人文關懷品質與對護理工作的喜歡程度呈相關性,持喜歡及以上態度的護士,人文關懷品質相對較好,與高亞喃等研究結果一致。喜歡護理工作的護士,從一開始選擇專業時就顯露出了對這個行業的興趣。不論是學習或者工作,他們都能持積極主動的態度。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主動關心患者,了解他們的需求,獲取患者信任,掌握主動權。他們從開始就奠定了為人服務、救死扶傷的信念。隨著對護理工作的深入學習及實踐,他們更能將人文關懷的思想貫徹在整體行動之中。
本研究中,雖然不同工作年限護士間人文關懷品質有顯著差異,但工作年限并不影響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可能是因為近年來的醫院管理從多角度、多渠道關心關愛護士,營造了關愛護士的醫院文化,提升了護士的職業獲得感,降低護士職業倦怠感,從而提升了護士的人文關懷能力。
綜上所述,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受護士自身性格特征的影響,也與護士對護理工作的喜歡程度有關。人文關懷是護理學的核心,是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關鍵。醫院護理管理者可以根據護士的性格特征差異而制定不同的培訓目標和計劃,加強對臨床護理工作者業務知識培訓和職業興趣培養,以期更有針對性地提高護理工作者人文關懷品質,從而培養出更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