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光偉, 付怡, 汪文靜
(1.開化縣新農村建設中心,浙江 開化 324300; 2.開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開化 324300;3.開化縣樂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開化 324300)
沼液是有機物質在厭氧池內經過發酵產生的代謝物,屬于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厭氧發酵后形成的沼液富含作物所需的氮、磷、鉀及各種氨基酸、維生素、蛋白質、生長素等,其中丁酸對病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此外,沼液中的氨、銨鹽和某些抗生素對農作物病蟲害有直接的防治作用[1],因此,沼液可以作為“生物農藥”用于防治病蟲害。沼液的主要養分為速效態養分,且速效營養能力強,養分可利用率高,能迅速被農作物吸收利用,并有明顯的抗病、壯苗、增產和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的作用[2-3]。沼液的水質特性使農作物吸收極快,既有速效性,又兼具緩效性。沼液中含有大量氮、磷、鉀、氨基酸、腐殖酸以及多種微量元素等養分,對促進農作物的新陳代謝,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品質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狀都有很大作用,是重要的優質有機肥資源[4-5]。研究表明,馬鈴薯種植施用沼液沼渣3 000~90 000 kg·hm-2,其產量較未施用處理增產8.0%~35.5%,且隨著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6]。在番茄種植中,按照一定比例的沼渣替代常規肥料可以增加番茄的生物量,改善番茄的農藝性狀和品質,對開花期和結果期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早[7-8]。此外,沼液發酵物中銨態氮含量比常規肥料高,施用沼液可以顯著提高馬鈴薯和冬小麥的產量[9];楊靜等[10]研究發現,在沼液施用量為1 600和2 128 mL時,生菜的產量和干物質積累量大幅度提高;毛曉月等[11]發現,施用沼液對芥菜有顯著效果,提高產量、改善品質、降低重金屬含量等。施用沼液種植玉米,與常規施肥處理和清水處理相比,對改善玉米品質和提高玉米產量均有顯著效果[12]。因此,為了使沼液在農業生產中得到推廣利用,探索沼液資源化利用中最佳經濟效益下的適宜施用量,為沼液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大田觀察試驗設在開化縣華埠鎮大郡村長征家庭農場玉米基地,118°16′21″E,28°58′0″N,砂壤土,肥力中等偏上,pH 5.75~6.04,有機質21.6~24.4 g·kg-1,全氮 1.34~1.61 g·kg-1,全磷1.28~2.00 g·kg-1,全鉀21.3~23.0 g·kg-1,陽離子交換量8.00~9.56 cmol·kg-1,有效磷245.4~261.5 mg·kg-1,速效鉀226~368 mg·kg-1(表1)。觀察區總面積為250.8 m2,分設4個小區(其中1個為化肥對比小區),小區面積62.7 m2。前作為直播油菜。

表1 試驗區土壤基本理化性質
玉米試驗品種為德單123。作基肥的沼液由桐村鎮黃石村沼氣集中供氣工程提供,由衢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綜合技術服務中心檢測,結果沼液含全氮(以N計)4.7 g·kg-1,磷(以P2O5計)8.3 g·kg-1,鉀(以K2O計)7.6 g·kg-1,銅5.80 mg·kg-1,鋅33.0 mg·kg-1,砷<1 mg·kg-1。
設4個沼液處理,處理1、處理2、處理3及處理4(對照區),每667 m2分別施用沼液20、15、10和0 t(不施沼液,化肥對照區)。均于2021年5月6日在翻耕后施入沼液作基肥,隨后再進行1次翻耕,使沼液分布均勻。對照區6月3日在玉米株高10 cm左右每667 m2施用硫酸鉀復合肥16 kg,6月24日玉米拔節孕穗期667 m2施用45%硫酸鉀復合肥(復合肥N、P2O5、K2O含量分別為15%)21.3 kg進行追肥。玉米大田管理,各小區除施用不同沼液外,其他管理措施一致,并同一天完成。小區長16.5 m、寬3.8 m,面積62.7 m2,每個小區點直播8行,每行勻間苗52株,每小區留苗416株。
本試驗采用點直播方式,于2021年5月9日進行播種,5月15日開始出苗,5月27日進行勻苗,勻密補稀,勻苗時為2葉1心,采用拉繩等距方式勻苗,每小區留苗416株(折每667 m24 425株)。8月21日全田進行人工采收,分小區進行測產,并取具代表性樣穗20穗進行室內考種,從播種到成熟全生育期為104 d。
從表2可以看出,各施肥處理間玉米生育期和各生長時期的差異不明顯,成熟期基本一致。

表2 不同處理玉米的生育期
從表3可以看出,沼液處理玉米株高為225~229 cm,均比處理4(對照區)高,處理1、2、3株高均超過225 cm ,比處理4高出49~53 cm;穗長16.4~17.44 cm,比處理4的15.02 cm長1.38~2.42 cm;穗行數為13.6~14.0行,比處理4的13.2行多;穗粒數382.8~418.0粒,均比處理4多;百粒重37.77~38.73 g,均比處理4重。

表3 不同處理玉米的經濟性狀
從表3可以看出,3個沼液處理每667 m2的產量在592.67~754.18 kg。其中處理1產量為592.67 kg;最高產量為處理2,達754.18 kg;其次為處理3,產量為610.42 kg。分別比處理4(對照區)的526.32 kg增長12.60%、43.29%和15.97%。
從表4可以看出,3個沼液處理試驗后的土壤酸堿度(pH)比施用前提高了0.39~0.51;全氮含量比施用前提高了0.02%~0.05%;有效磷含量比施用前提高了42.00~84.70 mg·kg-1;速效鉀含量比施用前提高了35~69 mg·kg-1。

表4 施用沼液后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質
趙新穎等[13]的試驗表明,沼液用于玉米栽培可提高玉米的各項經濟性狀和產量,表現為生長勢強、莖稈粗壯、果穗大、產量提高等特點。本試驗肥效觀察,玉米株高、穗長、穗行數、穗粒數、百粒重均高于對照區(化肥區),其中尤以處理2最好,穗長、穗行數、穗粒數、產量最高;處理3的試驗效果次之,其百粒重最高;處理1的試驗效果第3,株高最高,禿頂最短,穗行數與處理2相同。施用沼液對于增加玉米產量效果明顯,施用沼液的3個處理每667 m2平均產量為652.42 kg,比處理4(化肥區)的526.32 kg增產23.9%,同時每667 m2可節省45%三元復合肥37.23 kg,增效明顯。沼液處理后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質明顯改善,土壤酸堿度(pH)分別提高8.0%、7.0%和9.0%,調酸效果明顯;全氮含量分別比施用前提高0.50、0.20和0.30 g·kg-1;有效磷含量分別比施用前提高60.50、84.70和42.00 mg·kg-1;速效鉀含量分別比施用前提高69、36和35 mg·kg-1。與甘福丁等[14]的試驗結果一致,施用沼液可促進玉米生長,增加產量,能夠改善土壤理化性質。
沼液富含農作物所需的氮、磷、鉀及各種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元素,主要養分為速效態養分,能迅速被農作物吸收利用。本試驗肥效觀察表明,沼液可作為玉米基肥使用,玉米經濟性狀良好,增產增效明顯,改善了土壤酸度,對沼液資源化利用具有積極意義。因本次肥料試驗設計不完善,并且只做了一年試驗,試驗結果只能作為參考,有待做進一步的試驗研究,指導沼液資源的利用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