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基于文秋芳提出的外語課程思政實施框架,從內容鏈、管理鏈、評價鏈及教師言行鏈四個維度探討了將思政教育融入英語寫作教學中,并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展開實踐,以實現立德樹人,鑄魂啟智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職英語寫作
作者簡介:吳玉玲,鞍山衛生學校。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整體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和中小學學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學科門類專業課程和中小學語文、歷史、地理、體育、藝術等所有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解決好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本文以文秋芳提出的外語課程思政實施框架為基礎,開展對英語寫作教學的探索。
一、何為課程思政
韓憲洲提出“課程思政是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鑄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創新和實踐創新”,黃國文、肖瓊從不同維度進行分析:一是所有教師都要做好“大先生”,不僅僅要傳授書本知識,而且要塑造學生的品格、品行、品味;這就要求“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二是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并充分發揮各類課程所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形成“全課程育人”格局的一種教育理念;三是課程思政建設不是增加思政課程或對非思政專業課程進行“去知識化”,而是“要通過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等手段,挖掘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二、如何開展課程思政
第一,精準設定思政的育人目標。教學目標是教書育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進行課堂設計的基本依據。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結合國家的育人目標,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標準的要求,聚焦核心素養以及英語不同課程的目標。在教學實踐中,要達成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價值觀目標;知識目標是指學生們是否能夠陳述思想,描述制度,復述核心價值觀具體內容;能力目標則是學生將課堂上所學到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即用這所學過思想制度,價值觀問題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價值觀目標就是通過對比分析,判斷某人行為,觀點,態度的正確性。要發揮英語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優勢,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加強思想的修養,厚植愛國情懷,塑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愛崗敬業的態度,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的培養目標。
第二,系統組織教學內容。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入開展憲法法治教育;深化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
課程思政的內容還應圍繞國標教材。新課標要求創設與主題相關的語境,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進行意義探究,幫助學生構建和完善新的知識結構,深化對主題內容的了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教材進行深度研讀,對教材各個板塊的語篇進行分析,將零散的思政點串起來,構建系統的、有邏輯意義的單元主題。教材語篇內容,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職業特點和當前社會的熱點進行單元系統化設計,捕捉語篇中的線, 連成片,織成網,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單元知識體系。要善于歸納,提煉和總結語篇中的關鍵句、點題句、思政點,挖掘文字背后的內容,以及蘊含的深意。課程思政內容還可以根據已有的思政點,進行相應思政資源的進一步補充,緊跟時代脈搏,結合學生專業,未來職業生活,根據學情,選取與單元主題教學相關聯的、具有時政特色和文化底蘊的素材與資源。
第三,有效開展教學評價。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監督、促成和診斷教學目標達成的保障。新課標理念下,倡導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可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還可將教師評價、同伴互評和自我評價相結合。
三、外語課程思政設計的原則
文秋芳將外語課程思政的內涵解讀為“以外語教師為主導,通過外語教學內容、課堂管理、評價制度、教師言行等方面,將立德樹人的理念有機融入外語課堂教學各個環節,致力于為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積極作用”。 即內容鏈,管理鏈,評價鏈和教師言行鏈。其中,“內容鏈是核心,其他三條鏈都應給圍繞他而展開”,英語教師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從上位的育人目標入手,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自選材料作為補充,融入思政元素。管理鏈就是教學環境的制理,它包括物理空間、制度空間和人文空間。這三個主要空間形成了一個外語教學活動的生態系統。“教學環境生態系統不僅為內容思政鏈的有效實施保駕護航,而且是檢驗思政教育成效的第一實踐場所。制度空間指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構建的人造軟環境,它對人文空間和物理空間起到引領作用。人文空間指班級的風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在班級這個生態系統中,制度空間和人文空間是立德樹人的軟環境,是開展育人活動的根本保證。不斷完善教學評價的效果,對學生的評價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評價鏈是教師對學生以及學生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過程、學習的態度做出及時的反饋。教師將價值導向蘊含于評價內容之中,包括語言評價、態度評價、合作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教師是學生心中的楷模,是學生思想和知識的引路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要以身作則、寓德于教,積極發揮教師課程思政主動性。教師的言行鏈是教師在踐行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自我修養,行為規范,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指引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因此,外語課程思政的范圍應涵蓋外語教學的方方面面,從教學內容到課堂管理,從教學評價到教師言行,應該全方位、多維度、多層次,全覆蓋,做到無死角、無盲點。
四、課程思政理念在中職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踐案例
本文將以“My Favorite Sports Star”主題寫作教學為例,基于內容鏈、管理鏈、評價鏈及教師言行鏈,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嘗試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中職英語寫作教學中,優化教學效果,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文要求:北京2022年冬奧會舉辦成功,某英文報開設了一個“我最喜歡的體育運動員”專欄。請用英語寫一篇短文,介紹你最喜愛的體育運動員,要點如下:1.該人物的基本信息;2.該人物在運動生涯中所取得的成就;3.你喜歡他/她的理由。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管理鏈中,針對課堂紀律和班級規則的制定,要求教師在平時有足夠的經驗積累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在內容鏈中,一是圍繞課標,深挖材料中的思政元素;二是思政材料的選擇來自《21世紀報》對于運動員的報道;教師言行鏈中對學生的影響一是教師的外在表現,另一方面是教師的精神世界。教師可以從自身出發,以自己的抗疫的實際行動感染學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在思政評價鏈中,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知識評價、能力評價和素質評價;終結性評價要以學生自身為標準,評價進步,而不是和其他學生作比較。
教學環節的設計:
在中職升高職的考試中,寫作部分占據15分,而中職學校學生的大部分學生基礎薄弱,且課時有限。基于此,筆者嘗試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到寫作教學中,分為三個階段:課前自主學習階段、課上互動學習階段和課后鞏固階段。從學生即將走上實習崗位的實際出發,本文思政內容主要聚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課前自主學習階段。
教師活動:(1)教師錄制微課——教師要著工裝出現在視頻中,給學生上課的儀式感(教師言行鏈);片頭環節教師要強調每個人都肩負著社會責任,學生有義務履行職責,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各司其職,做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的新時代中職生(管理鏈);主體環節,運用書面表達六步法,引領學生寫作,滲透按部就班的做事原則(內容鏈),作文的結尾揭示喜歡“他/她的理由”,提醒學生發揮讀者意識,把運動員具有的品質——把祖國的利益放在首位,拼搏,進取,堅持的精神傳遞的給讀者,無論從事什么行業,在自己的崗位上,都應給具有運動員的品質(內容鏈);在片尾環節,出示范文“最喜歡的運動明星——林丹”,依照書面表達六步法進行對照講解,最后部分講解喜歡林丹的原因,引出思政目標——愛國,敬業(內容鏈);強調誠信作文,不能照搬照抄網上的作文或者同學的作文(管理鏈)。(2)教師設計學習任務清單,給出作文中用到的句型及問題留白。(3)提供3篇 China Daily中的文章供學生參考。
學生活動:(1)觀看微課視頻;(2)完成學習任務清單。
2.課上互動學習階段。教師活動:(1)播放We are all fighters 作為導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護理工作的神圣和意義(內容鏈);(2)回答學生任務清單上的問題;組織學生根據ESL分析型作文評價量表進行作文一稿的互評;提示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照章辦事”(內容鏈)。學生活動:整理學習任務清單并與同學互評作文第一稿;有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鏈)。
教師活動:(3)根據學習任務清單上的問題和學生互評的結果,引導學生進行作文第二稿的創作,培養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內容鏈)。學生活動:完成作文的第二稿;
教師活動:(4)組織學生二稿作文的評價;同伴互評有助于形成合作意識,共同進步(評價鏈)。學生活動:評價作文的第二稿并選出一篇例文。
教師活動:(5)根據書面表達六部法分析例文。
3.課后鞏固學習階段。
學生活動:完成作文的第三稿。教師活動:給予及時的反饋,從寫作的知識方面、寫作技巧、寫作態度、讀者意識,也就是要傳遞給讀者的價值觀以及同伴互評的角度對作文進行評價(評價鏈)。
4.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及反思。從學生的作文人物選擇來看有王濛、李文龍、任子威、姚明、楊明、武大靖、張繼科等;此外,有學生在闡述喜歡的原因時提到李文龍為配合任子威奪冠而意外獲得銀牌等,展現出愛國精神;也提到了他們的優秀品質,如堅持、自信、熱情、不放棄、努力……這些都是和“敬業”相關的因素,從而有效實現課程思政目標。
五、結語
課程思政與英語教學的融合為教學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也輸入了新的動力;課程思政與中職英語相融合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翻轉課堂模式打破了課時有限,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僵局,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落到實處。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識,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自覺做好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1]黃國文,肖瓊.外語課程思政建設六要素[J].中國外語,2021(2):1,10-16.
[2]文秋芳.大學外語課程思政的內涵和實施框架[J].中國外語,2021(2):47-52.
[3]吳衛芬,張亞珍,苗森.專業課程思政有效實施的思路與途徑[J].教育現代化,2020(43):193-196.
[4]高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11-14.
[5]曹佳,苑輝.隱性教學視角下的英語寫作課程設計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