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學科是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學科,在英語教學中會涉及作業的布置及對作業完成效果的評價,雖然這兩個環節在實際教學中并未占據較高的地位,但是卻對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影響較大。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應采取作業布置有效設計及采取發展性評價的策略,特別是在單元整體學習的過程中更應高度重視,進而促進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單元;作業設計;評價策略
作者簡介:莊陸萍(1968.11-),女,福建同安人,廈門市同安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
作業布置是每個學科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環節,目的是利用作業鞏固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注重作業設計及學生作業完成效果的評價,因為兩者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自信心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實現學生掌握英語語言應用方法的重要過程,以下內容針對單元視角下的作業設計方法與評價策略進行了研究,具體研究內容如下所述:
一、現階段初中英語作業布置與評價現狀
通過調查教師與學生后發現,教師對作業布置與評價未進行高度重視,只是片面地認為作業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措施、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點。其實,教師這種思想是錯誤的。首先,作業布置的作用不只是鞏固知識,還是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英語語言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措施。因為,學生在完成解決習題性質的作業時,需要動用英語思維思考英語語言的應用方式,達到了培養學生英語思維的效果,在根據教師傳授的語言知識點解決習題后,達到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其次,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成長,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情緒與積極性,避免學生因為批評而產生自己不能學好英語的思想,會顯著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并抵觸英語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應改變以往作業布置與評價的理念,應站在學生角度、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提升的角度設計作業布置與評價方式,進而充分發揮出作業布置與評價的作用,推動學生在英語領域得到快速發展。
二、單元視角下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與評價策略
(一)作業設計策略
1.作業設計要注重層次性。分析初中英語教材可知,每個單元的學習任務都表現出從易入難的過程,體現出了學習的層次性。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將作業的設計效果要與單元學習任務相同,也要具備層次性,能夠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達到提升英語語言能力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這一單元時,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圍繞樂器及掌握動詞、can的基本用法。每位學生會因自身學習能力而表現出掌握本單元知識程度不一的現象。因此,教師應在具體設計布置作業環節時還應注重將各個學生各自存在差異的英語學習方法差異化教學考慮在內,根據本單元英語學習目標任務為每位學生具體設計布置出一系列具有一定層次性內容的學習作業,達到同時滿足具有不同外語學習能力學生個性化作業的需求。比如,針對一些學習水平較差型的外語學生,可以特別注重重點在詞匯知識的學習,可以設計出填空題型讓學生進行重點詞匯填空。同時,為了更好地促進平時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能夠全面掌握單詞語法,可以嘗試讓其他學生背誦英語課文中所出現過的重點句型,如“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等;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除了需要完成重點詞匯填空題型外,還應將單元內的細小知識點融入在內,比如“區別play chess與play the guitar中the的用法”等;而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除了完成中等學生的作業外,還應具備閱讀能力、闡述文章表述內容的能力,還可以靈活應用can詞匯。通過多層次性合理化的單元作業設計布置,能夠同時滿足每個層次學生多樣的自主學習方式需求,可進一步顯著有效提升課程整體及教學實施的效果。
2.作業設計要具備有效性。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必須要達到有效性,在設計時應將單元學習任務充分考慮在內,實現作業內容與單元學習任務產生較強的相關性。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 4“Don't eat in class.”由于學生在Unit1已經掌握了英語詞匯can及用法,在學習本單元時能夠快速掌握can和can't并熟練使用。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應著重練習“祈使句的否定形式”,如“Don't run in the hallways; 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將本單元的學習任務重點突顯而出。教師要想設計出具有高質量作業的效果,并且還要保證學生的完成程度,特別是單元學習任務主要是圍繞一個主題或者是一個語法展開的,教師應在設計作業時控制作業數量在合理化的范圍內。八年級下冊Unit1“What's the matter?”基本句型“What's the matter? Are you OK?/What happened? I have a...”全班必須掌握,基礎較好的學生還要增加“What's the trouble? What's wrong? He has/cut/hurt/got hit.”等句型。
如果作業設計題目過多將會額外占用了學生的大量有效課外時間,不能完全將大量有效課外的空閑時間直接應用于課外拓展能力學習,這對整個學生下一階段的綜合英語語言的提升的效果就會直接產生一個較大程度的負影響效果;但如果設計作業題目數量的較少,也不能充分有效地驗證了學生到底是否能夠掌握在課堂內學習中的所有知識,也不能充分進行科學有效地的強化復習,不利于全面鞏固下一階段學生所對相關知識點的完整掌握過程及應用。因此,教師應在組織設計教學作業的時都應能認真總結分析該單元的學習或任務內容的復習重點知識與知識難點,要力爭將其重點學習與知識難點予以有效突出,達到復習強化和學生快速掌握相關英語知識方法的目的。
3.作業設計要具備趣味性與多樣性。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表現出趣味性與多樣性的特點,因為,兩者都能夠激發出學生的作業完成熱情,能夠積極投入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并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英語思維思考英語語言應用的正確方式。因此,教師在獨立設計學生作業任務時都應注重根據每個單元實際學習目標內容去靈活安排教學作業,避免盲目采用單一式重復的教學作業任務設計,而是選用多樣化豐富的設計作業任務內容,保證學生作業設計內容都涉及外語聽、說、讀、寫技能四個重要方面,能夠進一步全面有效地提升廣大學生英語語言綜合的語言應用能力,可融入單元填空作業、閱讀理解作業、模仿文章寫作作業、造句作業等。另外,作業設計內容還應保證新舊知識進行有效銜接,能夠讓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理解新知識,還可以在作業中增加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達到反復復習的過程,進而實現學生掌握每個知識點的目的。
4.作業設計要注重創新性與實踐性。英語作業形式設計還應充分注重到創新性設計與創新實踐性。因為后兩者除了可以比較有效的培養出學生獨特的英語創新思維意識與自主創造交際能力,還可以從中激發出一部分學生潛在的語言創造能力與興趣。在回顧以往英語教學工作中我們會逐漸發現,比如,很多教師在英語學習顏色類的詞匯時,采取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通過利用單詞的填空訓練強化幫助學生記憶詞匯,而對學生本身的外語創新思維能力與創造實踐交流能力培養卻始終未被有效培養。因此,在學生設計英語作業時也可以嘗試讓學生去設計一下服裝或者甚至是房間,并充分利用各種顏色,讓學生將設計的過程用英語表述出來,學生在表述的過程中既理解了顏色詞匯,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英語實踐能力,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較好的促進意義??梢?,教師設計作業的策略決定著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應不斷創新作業設計方式,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五)作業設計要有差異性與層次性
由于學生實際存在著一些智力水平、認知心理結構特點和各種學習動機、心理、個性差異等顯著差異,學習能力總體發展不大均衡。所以對于作業項目的優化設計必須要能盡量多從學校各學習層次下的具體學生發展實際要求出發,重視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個性與發展,找準學生主動學習特點的各個最近學習發展區,設計好不同教學層次上的個性化作業,以有效滿足各類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發展的學習作業需要。讓這些學生“跳一跳,摘果子”,讓學生都有機會去自由發揮,讓一些學得特別好的優秀學生也繼續能夠保持自己學習的韌勁,而成績相對較差一點的普通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學習進步,樹立學習自信。
第一層次的作業要求是基礎知識過關,是專門為了快速鞏固復習課堂知識點而特地設置下來的,每人每天必做。例如,八年級下冊Unit1“What's the matter?”【基礎過關】漢譯英.1.胃/肚子總疼;2.脖子也疼;3.頭很疼;4.嗓子就疼,喉嚨很疼;5.背總疼;6.感冒了;7.發燒高發/最低燒;8.咳嗽;9.牙痛;牙痛。這類作業是學習鞏固新知識后所必需掌握的,學生們做對這些小作業時也絲毫不會覺得感到是多大地困難,要求是全班同學必須獨立完成。
第二層次要求的英語作業大多也是屬于綜合英語能力與提高應用能力題。比如,運用所學詞匯進行翻譯與造句。例如,八年級下冊Unit1“What's the matter?”【能力提高】句子的翻譯。1.他一直有嚴重胃痛,24個小時內都堅決不要強迫他進食?!癏e has a stomachache. He _________ eat anything ____________.”;2.嗓子癢痛也會導致你反復發燒。“____________ can give you a ______.”;3.你還應當每天多吃喝幾口開水。“You ______ drink _____ hot water.”。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業時先給予一些必要的指導,讓大多數的學生很快都就能輕松完成。
第三層次的作業是指專門為學有余力的學生精心準備的作業。由于英語學習難度系數較大,因此,教師應鼓勵英語學生去看大量英語學習課外讀物、難易掌握程度較高的英語電視廣播片等。
三個認識層次上的學生作業分別如何來處理,需要學校教師根據自己具體的教學內容加以靈活地處理,在這樣的學生作業“自選商場”欄目中,讓三個層次學生分別進行自主選擇,這樣可以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自由發展。分層設計作業充分地發揮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厭學、抄襲作弊等違規現象將大為地減少,并切實解決掉了“吃不了”與“吃不飽”并存的尷尬問題。
(二)評價策略
經過心理學家與教育學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研究后,教師的評價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根據學生的心理設計出多種評價方式,在應用于實踐中后表現出發展性評價、肯定式評價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教師可以用"Good /Excellent/Not bad"等課堂用語,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肯定后,內心會產生教師認可自己的意識,也能夠積極投入英語學習中,期望再次利用自己的英語語言學習能力得到教師的表揚,并且在得到教師肯定式的評價后,對教師的喜愛程度也會顯著提升。根據研究表明,較多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對教師的喜愛度具有較大的關聯性。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完成效果時,應挖掘出學生存在的優勢并進行肯定,利用婉轉的方法促進學生改正不足,進而實現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成長的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完成單元學習任務時,英語教師應注重作業的設計與評價,對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成長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備課應注重采取高層次性、有效性、創新性、實踐性教學的組織設計及方式,可以有效實現對于學生知識綜合與能力獲得有效系統地培養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海蓉.實踐性與開放性原則下的英語作業設計[J].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2015,9):41-42.
[2]劉君,郝國強.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實踐性作業設計[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5(10):100-101.
[3]夏小利.新課程下初中英語實踐性作業設計初探[J].學周刊,2013(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