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虎強,古明昭,孔衛波
(1.西安市臨潼區林業工作站,陜西 西安 710600;2.西安市臨潼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監察大隊,陜西 西安 710600)
陜西省臨潼區地處關中平原東部,當地具有大陸性暖溫帶氣候,四季氣候具有干濕分明的特點。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生態環境危機問題在限制著當地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生態環境正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農業發展也因此受到了牽連。而實現生態林業工程建設是處理當前環境危機最有效的一種方式,森林規劃建設是實現環境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的重要渠道,可以更好地調節氣候環境,對于空氣凈化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噪聲污染問題也得到了充分緩解。為了能夠更好地改善當地人們居住的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則必須要認識到林業生態系統在陸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利用林業資源,以此來全方面發揮出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
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加強生態林業工程建設效率是生態文明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內容。而傳統思維模式、體制機制以及技術等因素都在限制現代化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因此必須要結合這些制約因素制定出科學全面且符合當地特點的生態林業工程建設機制,以此來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全新發展格局。同時,提高生態林業工程建設效率也是實現生態經濟多樣化的基礎條件,是新時代生態文明的關鍵載體,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期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具體角度分析來看,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不僅可以為生態化經濟發展模式創造良好條件,還能夠為生態化科技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除此之外,加強生態林業工程建設,還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林業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為人口、資源和社會協調發展提供堅固基礎。也就是說,加強新時代生態林業工程建設是推動當地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的關鍵保障。具體作用有以下幾點:
在當地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發揮著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是行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目前,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很多行業為了提升經濟效益都消耗了大量資源,而且也沒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來控制林業資源的開發限度,林業開發數量呈現出明顯增長趨勢,影響著生態環境的長遠發展。在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之后,如果可以利用生態處理方法來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林木采伐方案,那么就可以貫徹落實相關規劃要求,避免出現亂砍濫伐的情況,有效控制林業資源消耗,從而對當地生態環境進行全面優化。
在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任務完成之后,必須要積極引導群眾樹立科學正確的生態保護思想,維持當地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平衡。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是要重視經濟建設進程,另一方面要重視自然資源的保護。目前,當地林業市場經濟管理機制有待完善,相關部門需要改變傳統經營模式,以此來促進林業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
按照規定要求開展林業工程建設,嚴格按照科學管控原則來構建生態林業工程發展模式,能夠有效處理當地林業資源浪費問題,維持生態平衡,提高整體生態效益。
臨潼區森林植被位于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經過歷史發展長時間的墾殖,人為活動十分頻繁,森林資源較為匱乏,而且分布存在不均勻的缺點,很多原生地下綠闊葉林都已經被破壞,森林資源較為匱乏。從近些年發展現狀來看,臨潼區主要是以生態建設為重點,大力開展了林業重點工程,全面推動綠化造林項目,生態建設步伐也在不斷加快,林業生態體系正在不斷完善,周邊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通過不斷的努力,臨潼區森林資源總量得到了大幅度增加,林業有害生物入侵和火災事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力度不斷加強,城鄉生態環境優化效果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是,在生態林業工程實際建設期間,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為了確保當地經濟能夠得到充足發展,就必須要依靠足夠的資源,這也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很多行業為了最大程度地獲取經濟效益會開展一定程度的林業開采,而開采力度則很難準確掌握。而不管是林地面積還是樹木本身,都是十分重要的資源,面對這樣的情況,無限制地開發工作必然會阻礙生態林業建設發展。除此之外,原有的林地也很有可能變成荒地,進而導致生態林業環境不斷惡化,逐漸發展為十分嚴重的環境問題,對社會發展帶來了較為嚴重的影響。
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當地仍然有部分人沒有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需要重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過于看重經濟建設,導致在追求經濟的同時,沒有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嚴重后果。而且在我國經濟轉型背景下,還存在著林業經營模式落后的情況,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自身利益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很容易降低管理積極性。另外,市場發育遲緩也會對林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甚至還會造成林業資源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生態林業工程的發展。
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并不是單純的林木種植那么簡單,而是必須要了解林業產業結構和生態系統的多樣化特點,在后期做好林業產業發展和林區生態安全維護等系統工程。所以,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也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給予支持。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當地林業科學技術有待完善,人才隊伍也有待加強,生態林業建設科技人才投入欠缺,這些問題都在限制著當地生態林業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表現在:一方面,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并不能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來展開科學規劃,導致林業產業結構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無法得到有效改善。另一方面,林業生態保護和營林生產管理并不能由專業人士負責,未來會面對更多的問題。
在當前生態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機構設置不合理、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是最為突出的問題。雖然在生態林業工程項目中增加了很多相關機構和工作人員,但是組織管理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依然有待加強,從而通過完善組織機構的法律規章制度來提高生態林業工程建設質量。在此基礎上,還要通過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來增強專業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從而確保生態林業工程建設能夠有序發展。
生態林業建設既可以推動當地林業事業的穩定發展,還能夠推動生態建設平衡性。同時,針對過度開采問題還可以進行有效控制,避免這一問題持續惡化。但是,生態林業工程建設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結合區域建設范圍內的發展潛能來規劃區域外部環境和氣候特點。如果在規劃期間發現了干擾生態林業的不利因素,就要及時進行科學處理,并實施可控調整,滿足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比如:在林木種植初期,如果林木成活率不理想,那么就要采取人工培育的方法來提高林木成活率,在區域范圍內進行灌溉,這樣一來,就可以確保林木在不適宜的生長條件下也能夠充分存活,從而確保生態林業建設能夠順利完成。
開展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推動生態環境平衡發展,具有十分明顯的公益性,但工程本身也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因此,在建設期間需要適當地考慮經濟效益和生態林業之間的平衡關系,遵循相互促進和目標一致原則,針對發展期間已經出現的問題要做好規劃,這樣才能夠有效規避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損失。另外,林業資源也是自然資源中十分寶貴的元素之一,發展生態林業可以使自然生態資源免遭破壞,避免森林體系受到損傷。
在生態林業工程中,森林樹木是十分主要的建設內容,但并不代表著所有。所以,在整個體系建設期間,必須要充分考慮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對外部環境進行可持續發展處理,確保林木的病蟲害抵抗能力和抗災能力得到明顯增強。在林業工程正式建設之前,還需要考慮林業種植是否會對這一區域的生態平衡性造成影響,及時采取正確的調整建設方式。
在過去一段時間之內,很多人都認為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就是通過停止采伐來限制林業發展,但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傳統認知想法不僅影響著生態林業工程建設質量,同時也對林業管理工作十分不利。為了能夠讓人們正確意識到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重要作用,必須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林業發展措施,在保證生態林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滿足人們對生態環境與林業的具體需求。另外,當前生態園林在建設期間應當實施精細化管理,加強工程建設和人民服務結合力度,在此基礎上提高生態環境和林業的宣傳力度,以此來消除人們以往的錯誤意識,更好地推動生態林業建設發展。
在生態林業工程發展過程中,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導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現代化生態林業工程發展過程中,忽略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就必然會使當地很多個人或企業利益受到損害,而這部分利益也會成為阻礙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阻力,所以政府需要強化政策的引導,頒發科學合理的政策建設方案,為生態林業發展任務的完成提供充分保障。除此之外,在了解我國國情發展的背景下,當地不同區域的林業工程建設還需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基本特點,確保地方政府協調好企業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從而確保生態林業工程順利進行的同時還能夠促進生態園林的發展,拓廣生態林業發展的融資渠道,引導更多社會私人企業或個人投資當地的生態林業工程項目。
對于生態林業工程發展而言,其主要特征就是為了實現可持續啊發展。因此,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滿足當前國家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環境,在此前提下建設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的生態林業,使相關林業產品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要求,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實現生態、社會與經濟效益統一發展。同時,在生態林業建設前期,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當地人文條件和自然環境展開科學調查,對結果進行合理分析,從而進行科學的規劃布局,有計劃性地建設既可以維護生態也能夠提供有價值信息的生態林業。通常情況下,生態林業系統主要包括天然林、海岸線與自然保護區域,還有系統所附帶的道路、庫渠和沿河支流等等。整體呈現出了點帶面相結合的分布趨勢,不僅可以明顯劃分出主次,還能夠突出重點,發揮出各自的優勢,進而滿足生態林業的基本發展需求。
生態林業工程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規,只有形成了有力的法治約束力,才能夠有效控制不法分子對林業的破壞行為,有效保證生態林業工程發展質量。對此,當地政府需要對林業工程建設與發展期間的立法工作加以重視,完善法律法規內容,結合林業事業的最新發展趨勢來做出適當調整,補充林業保護法律法規制度,使其能夠更加合理與完善。同時,還要深度加強林業保護的執法力度和懲罰力度,對于破壞當地生態林業建設的行為嚴懲不貸,提高林業保護效率,促進當地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當地政府也要制定出林業保護補償政策,引導當地農戶加入到經濟營林生產過程中,利用營林生產來為當地群眾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
只有加大生態林業工程科技投入和技術人才建設,才能夠促進林業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對此,當地政府需要加大先進科學技術的投入力度,做好相關專業人才的培育工作,為林業生態建設提供充足的人才力量出本。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重視生態林業發展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加強林業生態保護方面的技術投入,配合專業林業專家的正確指導,科學開展營林工作。除此之外,還要通過專業培訓來提高生態林業工程的營林生產技術水平。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發展背景下,生態環境建設一直都是我國各地區發展的重點,而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也是造福社會的重要措施,在改善林業生態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當地政府一定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去開展各項工作,從而發揮出林業建設的優勢,推動生態林業工程項目能夠朝制度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