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程 (常熟市滸浦高級中學,江蘇 常熟 215513)
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運用,為數學教學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學習數學并不是一件難事,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分層教學是依據學生本身的學習情況、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和思維創新的能力等進行的教學,對學生學習數學有很大的好處.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能力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地幫助每一位學生提高數學成績.此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顧及每一位學生,全面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分層教學法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并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新興教學方法.部分地區的教師已經開始采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態度有所不同,從而導致每一學科都存在一定數量的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高中數學學科也不例外.據相關數據顯示,高中數學學科兩極分化的現象較為嚴重,即數學優等生和數學后進生的數量遠遠超過其他學科優等生和后進生的數量.雖然學生之間學習水平不同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每位教師都應正視這一現象,并利用這一現象解決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有效的方法可以是分層教學法.可能有部分教師對分層教學法比較陌生,很難接受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對于高中數學學科而言,采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的作用便是能保證每個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教師教學法是影響教學過程的一個主要因素,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法取決于學生是否樂于傾注其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分層教學法既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存在感.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有不少學生因為自身數學基礎較為薄弱,而無法跟上教師的授課步伐,甚至有些學生已經放棄了數學學習.為了兼顧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很多教師都會反復地講解簡單的內容,雖然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幫助數學后進生扎實數學基礎,但并不能滿足數學優等生和中等生的學習需求,還會使他們認為學習數學缺乏一定的挑戰性.采用分層教學法就能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學習內容,提高他們的學習參與度.只有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同時保證學生學有所獲.
在高中數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依據學生數學知識的基礎、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數學學習的興趣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分層,在數學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分層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一個層次為一個小組.第一小組是對數學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對數學學習有極大的興趣;第二小組是對數學知識基本掌握,但不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靈活掌握的學生;第三小組是數學基礎知識較差,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接受能力不強的學生.對高中的學生進行這樣分類,不僅能夠顧及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
高中數學難度逐漸加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對高中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教師的教學目的一定要明確,教師要注意每一位學生的情況,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學到數學知識.以教材為標準,結合學生的能力,制定出適合每一層次的教學方案.教師教學的目的從四個方面進行分層:第一,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第二,能夠對所學的知識消化和吸收;第三,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第四,能夠開展對課外知識的延伸.要求第一層次學生掌握四個方面,第二層次學生掌握前三個方面,第三層次學生掌握前兩個方面.
對高中學生來說,其閱讀理解的能力相比初中有所提高,預習課前知識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好處,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要學的內容,帶著自己的問題去課堂中找答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給每個層次的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但是對學生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要在其能夠掌握新知識的情況下解出課后習題的答案,鍛煉學生思維探索的能力;對于第二層次學生,初步了解課堂所要學習的內容,能夠把一些簡單的課后習題能夠正確地解答出來,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能夠大致明白所要學習的內容,將預習時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來,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可以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在高中教學體系中,要求教師和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提高課堂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數學.教師在安排課程時,可以根據每個層次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教學,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情況,以第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基準,對第一層和第三層的學生進行視情況教學.對于難度系數比較大的數學習題,教師可以讓第一層次的學生課后進行練習;對于中等難度的題目,教師可以讓全班學生都學習,并讓第一層次的學生去幫助第三層次的學生.這樣安排,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學到適合自己的數學知識.對于基礎的題目,教師可以讓第二層次的學生教第三層次的學生,這樣安排可以使第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進行了鞏固,同時第三層次的學生也學到了知識,一舉兩得.
現階段高中數學的考核方式依然以書面考核為主,因此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書面考核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將學生的數學綜合水平分為多個層次,再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實現分層教學.確保基礎差的學生能夠提升成績,確保數學優等生能夠有所突破.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數學課堂內容時,除了基礎知識的教學之外,還需要給學生提供一些拓展知識的機會,在保證基礎教學的同時做好培優教育.高中數學的難點在于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和數形結合思維的綜合應用,而不同基礎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有明顯差別.教師以問題為導向,分層設計教學問題并加以引導,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數學之美,同時也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及時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檢驗,學生全程參與課堂,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數學素養都得到了提升.
教師通過分層問題探究的方式進行思維的實踐與交流,加強與已學知識的聯系,展開思維的聯想,有助于體現教學的創新性;注重知識邏輯的結構化,從而加強了學生知識網絡的構建;對例題的解題方法進行對比研究、歸類研究,遵循了學生認知維度和知識維度的規律,呈現出有可操作性的數學解題步驟,從而實現了分享交流學習的目標.以講授解析幾何中雙曲線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層層深入,用代數方法多角度、多方面刻畫雙曲線幾何特征,并拓展延伸,進一步發現雙曲線方程與漸近線方程之間的關系.教師從學生的認知沖突出發,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嚴謹論證.另外,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感受幾何的直觀,在直觀感知基礎上進行論證,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
高中課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課后的習題也是必不可少的,課后練習對學生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加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也能反映出學生學習的情況.對于學生的課后作業,不要都是一樣的,要進行有層次的布置.在高中教學中最后一個環節就是作業的設計,因為數學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所以數學教師留作業的多少以及難易程度,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學生的接受狀況,并適當地進行改善,這樣才可以設計出符合每個學生能力的作業,改變學生對作業的態度,讓學生在分層理念的引導下,能力得到大幅度地提升.高中數學作業分層化的設置,對學生的發展也有很大影響,教師一定要意識到課后作業的出現并不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去應付學習的任務,而是讓學生加強對課后作業的重視,改變對知識的看法.為了使全班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有針對性地引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對數學的了解程度,制定適當的作業量,也就是在分層理念下,對作業的難度進行分層設計.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作業,讓學生可以自行選擇,這樣既不會讓學生在學習的環境中產生壓力,還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環境沒有課后負擔.
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能力進行分層.分層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課后作業的時間,一定不要超過60 分鐘,因為學生集中精力的時間只有60 分鐘.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習題的內容有基礎題、靈活題和延伸題,基礎題占40%,靈活題占40%,延伸題占20%;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有基礎題、靈活題,基礎題和靈活題各占50%,后面可以出幾道延伸的題,讓學生自由選擇,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有基礎題和靈活題,基礎題占80%,靈活題占20%.這樣,學生學習數學的壓力才不會那么大,讓學生有玩的時間也有學習的時間,只有做到勞逸結合,才能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這樣才可以達到教學的初衷.同時要告訴學生合理地利用時間,減少時間的浪費,保障學生能夠在解決數學難題時,分配時間的能力也得到鍛煉.
隨著高中課程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憑借著一張考試成績單那么簡單了,如此的評價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了,教師需要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對學生的評價使用同一個標準是不合理的,要進行分層次的評價,對每一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標準來進行評價.如果按照學習的能力和成績進行評價,對于第二層和第三層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會給學生造成學習的壓力和思想負擔,認為自己沒有別人強,容易讓學生產生自卑感.學生在這一方面不擅長,可能在其他的方面擅長.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也需要進行分層,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很優秀,從而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從創新思維能力的方面進行評價,找出學生的不足;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從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探索能力兩方面進行評價,表揚好的方面,改正不好的方面;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從基礎知識學習的方面進行評價,多多地鼓勵他們,讓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把學習成績提上去,提高學生對自己的信心.
高中數學比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又增加了難度,對于高中生來說,課后復習對數學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早晨是學生記憶力最清晰的時候,復習數學功課一定要在早晨,這有助于對數學的記憶.對學生進行拓展和延伸最好放在下午的自習課上.讓學生復習時,一定要注意記憶的方法,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同時進行,增加記憶的效果,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分類,運用知識之間的對比、聯系等方法,都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習新知識之前也要進行知識的復習,在下課后,同樣要讓學生進行復習.更重要的是,教師要讓學生復習的內容和所學的知識同步,不能不一致,否則復習的作用就不大了,對學生知識的鞏固也起不到作用.
對高中數學進行分層教學不僅僅是新課標要求的創新,更是對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地體現,是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情況來進行的,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減輕了學生學習的負擔和壓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數學,有效地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實施分層教學真正地實現了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的教學.注重每個學生發展的同時,又注意到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是對教學體系完整度的補充,使得教學的體系更加完善,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
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第一層次的學生幫助第三層次的學生進行學習,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加學生之間的友誼.第二層次的學生也可以輔導第三層次的學生,在讓第三層次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又使第二層次學生的知識得到了復習,對學習數學有很大的好處.教師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調整,不要一直沒有變化,要讓第一層的學生產生危機感,讓第三層的學生產生可以加入第二層次的信心和決心.
高中數學課堂上的分層教學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教師的教學效率.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改變對數學厭學的態度,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