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越 倪浩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1月7日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白皮書。白皮書共約2.4萬字,介紹了新時代中國互聯網發展和治理理念與實踐,分享中國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積極成果,展望網絡空間國際合作前景。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這份白皮書給出了一套治理全球網絡空間,保障各個國家自己的發展權益,實現各個國家數據網絡安全和發展的中國方案。
白皮書說,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信息時代的必然選擇。白皮書稱,截至2022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提升到74.4%。5G移動電話用戶數達4.55億,建成全球規模最大5G網絡,成為5G標準和技術的全球引領者之一。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網民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順應信息時代發展趨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白皮書從七個方面總結了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治理實踐,包括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技術惠民便民、網絡空間法治體系不斷完善等。白皮書提到,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8%,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白皮書還圍繞數字經濟合作、網絡安全合作、網絡空間治理等介紹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中國貢獻,并圍繞網絡空間發展、治理、安全、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構建更加緊密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中國主張。
在被問及“白皮書是否在推廣一種互聯網發展和治理的模式”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曹淑敏強調,世界各國的國情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各國都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的互聯網發展道路。中國始終堅持尊重網絡主權,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網絡發展道路、網絡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以及平等參與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權利。
今年4月底,美國曾與歐盟、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聯合發起所謂“互聯網未來宣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際合作局局長祁小夏7日表示,白皮書與上述所謂“宣言”有本質區另個別國家企圖將自己的標準強加于人,在互聯網領域以意識形態劃線,拉“小圈子”,制造分裂對抗,違背國際規22則。這些行為嚴重破壞互聯網大家庭的團結,嚴重影響全球互聯網的穩定發展。
“標題就已體現中國智慧。”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白皮書注定與美國以霸權為核心的網絡空間戰略和歐盟追求個人隱私絕對保護的戰略形成鮮明對比。
近年來,美方不斷渲染所謂“中國網絡威脅”。但事實上,在以美國挑起并加劇的網絡空間競爭中,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目標進行了大量的網絡攻擊。今年9月,美國國家安全局就被曝光對西北工業大學發起過網絡攻擊。
此外,與中國的互利共贏理念相反,個別國家以“國家安全”為由,濫用出口管制措施,惡意阻撓、打壓中國企業。對此,白皮書明確指出,中國政府反對將技術問題政治化,反對濫用國家力量,違反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不擇手段打壓遏制他國企業。
一位匿名專家告訴記者,國家實力增長的一個重要來源是技術,美國希望通過遏制包括網絡空間在為的中國技術發展來遏制中國快速增長的實力。
祁小夏7日明確否認中國的網絡安全建設會影響外,企在華運營。“可以預見,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方主管部門的數據顯示,在華外資企業累計已經超過100多萬家,這說明,外企對中國的營商環境非常有信心”。▲
環球時報20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