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媛媛,胡國安,胡慶旦
(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5)
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斐然成就,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創新創業已然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具有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人才也成為高校教育重點培養的目標。當前許多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受到了源于教育力量、教育理念、基礎建設、資源共享等多方面的限制,制約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在此種背景之下,基于“互聯網+CDIO”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引起了教育學界的注意,高校針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創新,并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互聯網+”是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結合了當前較為先進的移動互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以及蓬勃發展的物聯網等技術。在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進程中,豐富多元的發展成果已經被應用于社會的各個角落,眾多領域正在緊密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與浪潮,謀求本體的變革與轉型發展。在我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了將“互聯網+”作為有力抓手,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局勢的發展,營造更為開放、科學的市場創新創業環境。“互聯網+”活躍于社會層面,促進了各行各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為各個領域的發展開闊了視野,提供了與社會乃至國際接軌的窗口。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社會給高校學生提供了一片創新創業的沃土。“互聯網+”帶來了豐富的創新創業資源,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緊密依托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為創新創業教育注入互聯網發展理念,為學生提供“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路線分析。
“CDIO”的單個字母分別與構思、設計、實施、運作一一對應,這種新型教育模式更強調學生在教育環節的主體地位,將產品、過程與系統構思、設計、實施以及運作視為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并以此為載體促進學生個人科學與技術知識的學習、終身學習能力與意識的塑造、交流能力與團隊意識的培養、開拓與創新思維的構建,提升學生在實際社會環境與企業內部環境之下進行產品與系統開發的能力。當前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應當明確一個問題,即時代發展背景之下的創新創業并不單單是簡單的自主創業而已,創新創業在新時代所包括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創新創業精神與學生個人的綜合素質發展與提升都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內容。除此之外,高校學生應當在接受創新創業教育后形成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識,形成較為完備的獨立工作能力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綜上,可以看出“CDIO”工程教育理念更加側重于對學生全方位能力的培養與綜合素養地樹立,該工程教育理念也契合新時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理念,能夠更好地為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革創新發展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撐。
西方部分發達國家在創新創業教育領域發展較早,已經取得了可觀的發展成就,社會創新創業教育效果顯著,我國部分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建設呈現出一定的滯后性。這是由于我國在此領域的教育事業發展較晚,并且面臨著與傳統理念和教育模式的碰撞,這也是決定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當前的創新創業教育領域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教育發展模式、教育與職業對接融合等內容是被重點關注的對象。創新創業人才教育模式在研究成果方面收獲頗豐,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及教育一線人員在高校創新創業人才教育模式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并取得了較為穩定的成效。并且隨著教育的不斷推進,這種更為先進的教育思想也進一步擴大了其影響力,眾多高校紛紛開展創了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推動了高校創業創新教育的發展,為當前我國社會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加充沛的動力與良好的前景。
首先,當前的教育模式并未與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相融合。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當前的創新創業勢必離不開互聯網技術與思想理念的融合,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互聯網的融合效應尚存不足,導致學生在接受教育后,投身于社會實踐時卻難以把握社會發展的節奏,最終可能導致創新創業滯后于時代發展的需求。
其次,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缺乏與新教育理念的融合。如今,人才競爭已經成為國際競爭過程中的核心要素,這種新教育理念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工作中,通過與實踐相聯系的方式進行學習。促進學生基礎知識、團隊意識、個人能力與工程系統能力在“CDIO”四個層面的成長。新教育理念的不足也將成為限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
最后,“互聯網+”與CDIO 教育理念的實踐應用經驗較為匱乏。在當前的社會發展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也應當積極謀求自身拓展,緊密結合時代發展趨勢與要求,立足于創新創業本質教學目的,對先進的教育思想與方式進行探索與實踐。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對于“互聯網+”與“CDIO”教育理念的實踐經驗較為欠缺,相關經驗也難以被應用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發展領域,這也成為限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更新轉型的因素。
為了更好地鞏固創新創業教育原有基礎并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與要求,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與“互聯網+”的融合勢在必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應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及其創新發展的成果,通過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等硬件與軟件的綜合運用,有效提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基礎建設。而“CDIO”理念的引入有效地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注入了內在驅動力,成為人才培養教育模式的指導思想。“互聯網+”與“CDIO”的結合,形成了以“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支持與應用為基礎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并依托“互聯網+”及其技術針對“CDIO”的四個層面進行更加精準的支持與輔助,形成科學完備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培養體制。
在“互聯網+CDIO”的思想理念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發揮創業導師的引導價值。其次,要提高對互聯網+融合效應的認識。最后,要對“CDIO”理念中的四個層面進行深入理解與貫徹。“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四個層面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每個層面的良好發展都能夠有效地對彼此達到促進效果,并且不同層面可以根據上一階段的實施效果進行有效改進,在本階段的基礎上對下一階段的實施提供科學合理的指導,從而促進每個環節都能夠得到良好的實施運行,更好地服務于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我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構思階段是其他階段的基礎與前提,需要立足于社會需求與市場定位,對項目的可行性與合理性進行充分論證,從而能夠對教育策略的實施提供有效的指導。本階段的側重點在于對創新創業的精神層面構想,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應當立足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一系列的創新改革,將“互聯網+”理念及技術融合到教學活動中,促使教學模式更加具有靈活性、互動性,從而為學生及教師提供一定的啟發。教師應當在此階段給予學生更為充分的自主權,營造良好的發揮空間,讓學生能夠在工作與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與觀察能力的提升,最終塑造個人的創新創業思維。通過對“互聯網+”的有效利用,能夠更好地拓寬學生視野,豐富的信息資源也能夠為學生的知識積累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滿足構思需求。
設計階段對學生設計創新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教師與學校應當發揮引導作用,組織學生創建有多學科背景與充分活力的創業團隊,立足于不同學生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綜合分析當前社會創新創業市場環境,精準把握市場前景與產業發展趨勢,給予年輕的創業團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氣魄。與此同時,學生團隊應當在學校與教師的指導下,對當前社會創新創業市場進行前期調研,通過完善的調研分析結果進行戰略統一部署。在這一過程中,學校與教師要做好與學生行動相匹配的輔助性工作,并且專業教師團隊應當綜合分析創業團隊成員的專業能力與核心素養,并結合當前創新創業領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團隊的創業計劃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針對可能存在的創業風險要著重強調,并制作較為詳盡的創新創業策劃方案。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學校與教師要著重訓練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做好后續創新創業的基礎性工作,并通過一定的實踐工作幫助學生更好的積累經驗,以使學生能夠在實際創新創業工作中應對各種問題。
對于創新創業的開展而言,可行性與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其核心要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當重視對創新創業項目的實踐,可以采用線上線下兩種模式結合與校內校外兩種環境結合的形式進行創新創業實訓機制建設,能夠有效考查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能夠在實訓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夠對實訓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與信息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綜合當前的時代發展形勢給予學生更為科學客觀的實踐評價。在這種背景下,學生應當積極投身于創新創業的大環境中,從構思到設計再到模擬實施是幫助項目從雛形不斷走向成熟的過程。通過對創新創業項目全過程的實施與檢驗,能夠對創新創業有更加透徹的把握。對創新創業項目的實踐,需要學校與教師對學生在實施過程中提供指導與幫助,學生團隊也應當堅持理想信念,在實訓過程中盡早發現計劃中的問題,并迅速解決,為更加科學有效的項目計劃奠定良好的先行基礎。通過對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學生能夠不斷積累經驗,學校則可以根據學生在實訓中的表現與創新創業項目的可行性與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反饋收集,積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發展經驗。
創新創業項目的運行需要在項目從計劃到運作的全過程中進行大量的投入,高校在面對有發展前景與創意性的項目時,可以依托學校的社會資源并進行充分的整合提升,從而為高校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各項措施給予有力保障,就業指導老師也應當對學生的創新創業工作給予充分的指導與幫助,更好地為學生團隊創新創業工作服務。運作階段是創新創業工作投入實踐中的主要工作目標,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創新創業項目的運作要緊密依托互聯網發展趨勢,依托“互聯網+”理念及其技術,促進項目運作的可持續性與超前性,在滿足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目標的同時,也為我國創新創業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帶動新產業的發展。在創新創業項目的運作階段,學生也應著眼于創業團隊內部,根據團隊成員所具備的專業學科背景進行分工,使人能盡其才、物能盡其用,更好地發揮創業團隊成員的個人優勢。在學校資源的扶持下,學生也能夠積極開拓師生客戶資源,結合“互聯網+”的發展新形勢,打造面向社會、面向公眾、面向未來的現代化創新創業項目,通過互聯網及其技術提高社會影響力,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生存環境,促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也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積累寶貴經驗。
首先,高校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陣地,應當擔負起時代的重任,不斷完善校園創新創業教育的頂層設計,自上而下地提高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高校應當立足于當前時代發展的趨勢,積極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時代發展接軌,將創新創業教育與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緊密結合,打造具有完整學科體系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學校也應當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優化學生專業知識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創業意識,依托學校資源,為學生提供開拓視野接觸社會的機會。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為創新創業教育成果保駕護航。
其次,要緊密結合“互聯網+CDIO”教育理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推動新模式的樹立與發展。學校應當明確“互聯網+”給當前社會創新創業環境帶來的影響,通過系統地研究與分析形成較為完善的理論,以此為學生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之的創新創業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論指導。“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當前創新創業領域最為前沿的教育思想理念,學校應積極借鑒其中的優勢,分析提煉該工程教育理念中的不同階段特點,結合我國社會創新創業環境的本土實際,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更加切實可行的指導與幫扶,助力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與專業理念的發展。
最后,當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在國家的政策支持與“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高校應當積極依托“互聯網+CDIO”教育理念,與地方政府進行有效的合作聯系,綜合創新創業市場的有利資源,加強校園創新創業工作建設,有效發揮不同專業的獨特優勢。打造“互聯網+”背景下“CDIO”教育模式新格局,更好地服務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社會就業形勢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推動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有效地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更好地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滿足各個領域人才的就業需求。在“互聯網+CDIO”的背景下,高校應當針對這一教育理念進行有效剖析,并使其能夠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促進我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轉型發展,滿足社會對創新創業的需求與人才自身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