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大功率霍爾電推進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在地面試驗中,單通道霍爾推力器(HET—450)以Xe為工質最大功率到105kW,最大推力達到4.6N,以氪為工質最高比沖超過5100s,標志我國在大功率電推進技術領域內,百千瓦級霍爾推力器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了單通道霍爾推力器比肩美國多通道X3霍爾推力器(最大功率102kW,最大推力5.4N)的技術水平。
(來源: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
1月17日,試驗十三號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丁遙七十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迎來中國航天2022年航天發射開門紅。試驗十三號衛星主要用于開展空間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為常溫液體二級運載火箭,起飛推力達300t,對應700km太陽同步圓軌道的運載能力為1.2t,具備不同軌道要求的單星、多星發射能力。
(來源:科技日報)
1月23日,可應用于載人航天、通信衛星、北斗導航、深空探測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務,滿足我國各類航天器在軌應用需求的空間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SpaceOS—天卓在北京發布。該操作系統目前已有SpaceOS Ⅰ/Ⅱ/Ⅲ(天卓)三代產品。至今,SpaceOS I和SpaceOS II兩代產品已應用于300多個航天器,在軌可靠運行超過8000星年。SpaceOS—天卓操作系統可靠性、安全性突出,能夠滿足載人航天的網絡化、可擴展需求,衛星通信的高實時性、高吞吐量數據交換需求,深空探測的自主、智能需求,星座組網的星間、星內協同需求。
(來源:中國航天報)
1月26日,我國陸地探測一號衛星A星搭乘長征四號丙遙二十九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陸地探測一號衛星工程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首個立項的科研衛星工程,包含A星、B星兩顆衛星,衛星利用雙星差分形變測量和干涉測高技術,可實現對指定區域地表形變監測和地形測繪,完成地表形變測量、數字高程模型獲取等觀測任務。
(來源:中國高分觀測)
近日,風云三號D星、風云四號A星和風云二號H星正式成為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的“值班衛星”,并于2022年1月為馬達加斯加、莫桑比克和馬拉維等國家和地區提供災害性天氣相關數據服務和監測服務產品。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旨在通過授權用戶向遭受自然或人為災害的地區提供統一的空間數據獲取和交付系統,每個成員機構都承諾提供資源支持憲章條款,并幫助減輕災害對人類生命和財產的影響。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如同北京2008年奧運會一樣,冬奧會開幕式再次震驚了世人。“航天負責成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是冬奧會開幕式的重要保障單位,共承擔了地面舞臺(含旗桿設備)、威亞、火炬、冰立方(含五環)、指揮監控、通信系統、地面顯示系統、冰瀑、指揮中心、央視視頻播放及VR、視頻渲染機房等11個大項目。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1月12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主任珍妮特·佩特羅(Janet Petro)參與SpaceCom會議并發表演講,陳述了2022年NASA主要發射任務。包括第一季度進行“空間發射系統”(SLS)的倒計時發射演習和阿爾忒彌斯—1(Artemis—1)任務;第二季度進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一次載人運輸和一次貨物運輸任務及波音公司(Boeing)“星際客船”(Starliner)第二次無人軌道試驗;第三季度進行SpaceX公司一次載人運輸任務;第四季度進行SpaceX公司的一次貨物運輸任務和波音公司“星際客船”首次載人飛行試驗。此外,NASA還計劃實施地球靜止軌道環境業務衛星—T、“賽琪”小行星探測任務等7次發射。
(來源:空間瞭望智庫)
1月20日,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宣布了一項“穩健光鐘網絡”計劃(ROCkN),該計劃旨在開發具有比當前GPS星鐘更高授時精度和更優時間保持能力,以及更低尺寸、重量和功率(SWaP)的光鐘,用于時間同步應用。DARPA國防科學辦公室項目經理表示,如果計劃成功,新研制的原子鐘精度將較目前微波手段原子鐘提升100倍,或者使納秒級別授時時長從數小時提升至30天左右。該計劃涉及的關鍵技術、組件和演示驗證活動將有助于提升未來美軍網絡時間同步能力。
(來源:空間瞭望智庫)
1月31日(北京時間2月1日),美國獵鷹—9(Falcon—9)火箭搭載第二代地中海盆地觀測小衛星星座—2(CSG—2)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這是2022年全球實施的第8次發射任務,是美國火箭的第6次發射任務。CSG星座的總體目標是接替上一代“地中海盆地觀測小衛星星座”(Cosmo—SkyMed),提升成像服務質量,獲取更多、更高分辨率、更大幅寬的圖像數據,更好地服務于意大利政府和軍方用戶。
(來源:空間瞭望智庫)
2月5日,聯盟-2.1a火箭搭載中子—1(Neitron—1)衛星從普列謝茨克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這是2022年全球實施的第11次發射任務,是俄羅斯火箭的第1次發射任務。此次任務共發射1個航天器,即Neitron—1衛星。Neitron—1衛星是俄羅斯機械制造工藝科學生產聯合體(NPO Mashinostroyeniya)為俄羅斯軍方研制的光學偵察衛星。該衛星具有對地偵察成像能力外,還能夠對在軌衛星進行光學成像。
(來源:空間瞭望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