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北京市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北京 100061)
近幾年,我國化工行業發展迅速,化工企業數量大幅增長,企業內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種類變得更加繁雜、數量變得更多,一旦發生起火燃燒或者爆炸,往往會造成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在國家“十四五”期間,我國全面加強了化工企業等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場所的安全生產管理力度,強化重大安全風險防控,堅決避免發生化工企業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因此,化工企業消防監督檢查業務已經成為行業內重要工作內容。盡管當前消防安全管理部門已經根據化工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以及常見消防安全隱患,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體系,但從當前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形勢來看,消防監督檢查力度仍然具有較大提升空間,化工企業消防監督檢查業務的規范性、先進性、合理性依舊有待加強。為此,業內人士正在加強對化工企業消防監督檢查各項工作的深入研究,旨在探索出一套更加科學合理、更加符合現代化工企業實際需求的監督管理方法。
化工企業內部存有大量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這些危化品一旦接觸到明火、高壓、高溫、靜電或者出現摩擦情況,非常容易出現燃燒、爆炸等危險情況,隨即引發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不僅會造成巨大人員傷亡以及高額經濟損失,更會對周邊建筑物、生態環境帶來不可逆的破壞性影響。我國化工企業規模龐大,很多地區都建成了大型化工企業,甚至陸續建設了化工企業園區,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但不能只關注化工企業的生產經營,而忽視消防監督檢查,否則極易出現消防安全責任事故。例如:“12·19昌樂化工企業火災事故”“3·21響水化工企業爆炸事故”“8 T 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件”等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等,都是由于日常消防監督檢查不及時、不細致、不到位,導致消防安全管理出現紙漏,最終造成了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某地2021年與2020年較大事故比較(如圖1所示)。

圖1 某地2021年與2020年較大事故比較
做好化工企業的消防監督檢查業務各項工作,是提高化工企業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必經之路,可以全面提高化工企業生產經營安全水平,降低化工企業出現火災事故、爆炸事故以及其他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概率,不斷增強化工企業對各類消防安全事故的預防、預警以及控制能力。
尤其在國家“十四五”期間,強化化工企業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成效,是確保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的關鍵一環,再加上當前化工企業消防安全管理嚴峻的工作形勢,更需要化工企業具備較強的消防安全事故防控能力[1]o
化工企業各個區域都會有大量消防設施設備,這些消防設施設備在火災識別、火災處置等方面均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因此,在化工企業的消防監督檢查工作中,消防設施設備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然而,從消防監督檢查工作反饋情況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很多化工企業的消防設施設備管理工作存在明顯不細致、不到位情況,部分滅火器丟失、擺放位置不正確,甚至存在滅火器過期情況;消火栓供水量不足、供水壓力偏小,甚至存在消防用水與生活用水混用情況。而且,化工企業的自檢自查工作未建立消防臺賬,企業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對于企業的消防設施設備運行情況、檢查情況、故障情況、維護情況不熟悉、不知曉,很多消防設施設備存在“帶病”運行問題,這些都屬于化工企業消防安全隱患。
雖然化工企業會在廠區內顯眼位置懸掛消防安全警示標語,也會定期組織企業員工接受消防安全知識教育,但不可否認的是,仍然有不少企業干部職工,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對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存在嚴重的僥幸心理,最終導致化工企業頻頻發生重特大消防安全責任事故。
例如江西吉安海洲醫藥化工有限公司“1 1 T7”爆炸事故,就是由于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意識淡薄,在企業日常生產過程中,存在廢液處置措施不當,未能嚴格按照相關處理工藝進行操作。此外,化工企業個別干部職工還存在違規用火、違規吸煙等行為,錯誤地認為不會引起火災事故,這也充分表明化工企業不少干部職工的安全管理意識仍然具有較大提升空間。
化工企業應當具備完善、可行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這是確保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的關鍵要素,更是嚴防消防安全事故頻發的重要一環。雖然各個化工企業已經制定了一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從實際執行情況來看,存在比較明顯的消防安全管理執行不到位、執行效果不佳等情況,最終導致企業的消防安全事故頻發。從消防監督檢查業務反饋情況來看,很多化工企業存在安全生產考核管理機制不完善問題,而且在安全生產考核管理機制實際應用中存在執行力薄弱問題。除此之外,化工企業的消防應急預案編制、備案、演練等不嚴謹、不合理;生產設備操作規程制定不規范、不細致;消防安全風險評估以及管理控制措施不科學、不可行等一系列問題也比較集中,均會對企業的安全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從當前的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情況來看,化工企業之所以頻頻出現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消防管理部門對化工企業存在的消防安全問題處罰力度相對偏低,消防行政處罰并未真正打擊到化工企業的“痛點”,從而導致大量化工企業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頂風作案”行為。此外,不少消防監督檢查工作人員,對個別存在消防安全問題的化工企業,存在“開綠燈”“講情面”情況,沒有給予這部分化工企業應有的行政處罰。由于消防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力度不足,難以真正發揮出消防監督檢查業務的實際作用,嚴重影響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實質量⑵。
化工企業大多位于城市郊區,周圍數公里范圍內通常不會有密集的居民區,因此,化工企業距離消防救援隊伍的距離較遠,距離往往在3~5 km,甚至更長。一旦發生消防安全事故,專業的消防救援力量難以在短時間內抵達現場,再加上堵車等因素影響,消防救援力量到達現場的時間甚至超過20 min。而且,很多化工企業的周邊路況較差,并不具備大型消防救援車輛通行條件。在此條件下,需要化工企業盡快完成專職消防隊以及微型消防站的建立,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化工企業由于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專職消防隊以及微型消防站的建立效果并不理想,難以應對復雜條件下的消防安全事故。
化工企業消防安全事故大多發生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而且生產線、生產車間、原料倉庫、廢料倉庫是消防安全事故高發區域。因此,在消防監督檢查過程中,必須要對化工企業的生產設備、倉庫廠房以及儲罐進行安全檢查,不允許存放未經審批的化學危險品,更不允許危化品出現亂存、亂放、混放情況。化工企業的生產設備必須要具備防火功能,對每個生產設備上所用化學危險品材料進行檢查,準確掌握危化品種類及其危險級別。定期檢查儲罐的嚴密性,如果發現儲罐存在泄漏或者傾覆隱患,應當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對化工企業生產設備以及物料倉庫的防火涂料完整情況進行檢查,并且檢查倉庫、車間、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是否合理,是否劃分了清晰的防火分區。
為了提高化工企業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增強消防安全事故的處置能力,必須要對消防設施設備配置與運行維護情況進行嚴密檢查。化工企業的消防設施設備必須要足夠完善,因此,在消防監督檢查業務中,需要對滅火器、消火栓、自動噴淋滅火裝置等消防設施設備的安裝位置、配備數量進行檢查,確保滅火器在有效期內,而且還要對消火栓的供水穩定性進行檢查,尤其是供水壓力、供水量等方面。對自動噴淋裝置、火災識別裝置的配置和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如果發現自動噴淋裝置供水不足,火災識別裝置失效,那么就需要盡快安排相關人員進行處置。所有消防設施設備的日常運行維護都需要建立臺賬。在消防監督檢查過程中,需要對臺賬記錄情況進行檢查,確保所有消防設施設備都能夠正常運行。如果發現臺賬記錄內容不詳細,或者未設置臺賬,則需要采取相應處罰措施。
在消防監督檢查工作中,必須要強調化工企業消防安全管理責任歸屬,保證每項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都能夠落實到各個崗位、相關人員,即便發生了消防安全生產事故,也可以追究相關人員責任,避免出現“追責無人”情況,從而讓化工企業每個干部職工都承擔起消防安全管理重任。消防安全管理部門需要對化工企業的消防安全責任體系進行檢查,確定化工企業消防安全管理總負責人,通常由企業經營者或者法人擔任,而且下屬還需要有多名消防安全管理子負責人,主要負責化工企業各項具體事務[3]。
化工企業需要組建消防安全委員會,積極應對好企業當前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并且將消防安全管理職責進行細化,充分發揮出消防安全委員會的領導責任,確保化工企業自檢自查能夠與消防安全管理部門的消防監督檢查業務形成合力,硬化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措施,推進消防安全長效聯動機制的全面落實。另外,在消防監督檢查過程中,還需要對企業全部干部職工的消防安全意識進行考察與強化。通過積極有效的消防安全知識教育培訓,不斷增強消防安全管理人員以及企業普通職工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識與管理能力,尤其要增加相關人員的消防安全知識儲備,更要提高消防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尤其是火災撲救以及人員轉移疏散等方面的技術技巧以及相關能力。
在消防監督檢查業務中,必須要對化工企業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完備性與可行性進行檢查。消防安全管理部門需要對企業消防安全管理各項制度制定與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比如: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用火用電安全管理制度、防火檢查管理制度、日常巡檢制度、火災隱患管理制度、消防設施設備裝配與運維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制度、火災處置與應急疏散預案演練制度等。如果發現化工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缺失,應當指導化工企業進行優化調整。
為了確保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能夠真正發揮出應有作用,必須要加強對相關管理制度可行性的驗證,尤其是火災處置與應急疏散預案演練制度等。詳細檢查化工企業的消防應急疏散演練記錄,針對消防應急疏散演練中存在的問題,應當督促化工企業進行整改。此外,化工企業還需要做好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實,根據化工企業當前的消防安全管理形勢,不斷優化調整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各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都能夠發揮出相應的作用。而且,為了突出各項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需要將消防監督檢查工作與績效考核相結合,嚴格落實獎懲制度,這樣能夠提升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實應用效果。
在對化工企業開展消防監督檢查業務工作時,要想真正提高整體效果,必須要突出行政處罰的積極作用,尤其針對化工企業暴露出來的消防安全隱患,應當采取積極有效的處置措施。很多化工企業由于消防安全管理意識不強,對消防監督檢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存在不配合消防安全管理部門各項監督檢查工作的行為。針對這一情況,需要對企業以及相關責任人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確保化工企業消防安全管理人員,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消防監督檢查業務各項工作。
對在化工企業消防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消防安全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相關規定以及標準,對其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如果消防安全問題較為嚴重,已經嚴重威脅企業生產人員人身安全,并且有可能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則必須要立即下達整改通知書,封停化工企業,暫停一切生產經營行為,直到消防安全隱患完全排除,并且經過消防安全管理部門的復檢。如果化工企業的消防安全問題屢禁不止,而且未能按期進行整改,則需要給予化工企業行政處罰,確保化工企業能夠更加重視消防監督檢查業務。另外,消防安全管理部門必須要杜絕消防監督檢查過程中存在的暗箱操作,一旦發現上述問題,應當對相關人員采取頂格處罰措施[4]。
由于化工企業臨近的消防隊距離較遠,車程通常在10 min以上,很難在火災初期及時到達化工企業,因此,往往影響了化工企業的消防安全施工處置效果。針對這一問題,化工企業可以組建專職消防隊或者微型消防站,可以由企業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或者消防安全志愿者組成,配備作戰區、值班室、器材室等,以及防化服、微型消防車、消防水帶和空氣呼吸器等一系列消防設施設備。確保可以在化工企業發生消防安全事故后,專業的消防應急救援隊伍能夠在3 min之內到達現場,為后續的消防應急救援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而且專職消防隊以及微型消防站應當做好日常實戰化演練,提高消防安全事故處置能力。
為了確保專職消防隊以及微型消防站的建立,應當組建專門的領導小組,促進統籌推進,確保各項工作能夠落實到位。根據化工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確定專職消防隊的建設規模,以及微型消防站的建設級別。微型消防站必須要設置站長、值班員以及消防員等多個崗位,同時確保消防應急救援人員能夠熟練運用各類滅火器材、破拆器材、個人防護裝備、通訊器材等。而且微型消防站還需要承擔起化工企業日常消防安全監督檢查各項業務,積極進行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教育,配合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共同完成化工企業消防監督檢查工作。
新時期背景下,化工企業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重要性毋庸置疑,直接關系到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為了能夠迎合國家“十四五”規劃中,針對化工企業等一眾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場所提出的多項安全生產管理基本要求,避免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必須要不斷提高消防監督檢查工作力度,做好化工企業生產設備以及儲罐的安全檢查,加強化工企業消防設施設備配置以及運維檢查,落實好消防安全管理責任,提高消防安全意識,盡快完善并且強化化工企業消防安全管理力度。
此外,更要從加強化工企業消防監督檢查的行政處罰力度方面入手,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減少或者徹底消除消防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