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代麗 商 靖 孫燕霞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北京 100142)
近年來,我國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影像學技術應用成熟,其中多層螺旋CT的診斷準確率不斷提高,在疾病中得到廣泛應用。相比于傳統X射線診斷,多層螺旋CT胸部增強檢查具有細膩、清晰等特點,靈敏度較高,可將病理特征、解剖結構清晰顯示出來,尤其是早期發現微小病變,在惡性腫瘤的診斷中具有顯著效果[1]。多層螺旋CT胸部診斷中,受到患者心率不穩、呼吸過慢或者過快等多種因素影響,CT圖像質量降低,存在圖像偽影現象,影響診斷結果[2]。實施多層螺旋CT診斷時,應用正確呼吸屏氣方法,可將肺部解剖結構顯示出來,圖像清晰。若應用不正確呼吸方法,在CT診斷時,無法清晰顯示胸部病灶,極易出現漏診或者誤診現象。腫瘤病人大多數需要使用胸部增強CT進行檢查,對于第一次檢查的患者而言,一切都是未知,極易引起不適及恐慌,部分患者擔心檢出疾病,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于此部分患者,管理人員應當重點管理,及時疏導負性情緒,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緩解不良情緒。因此,多層螺旋CT診斷時需實施規范化呼吸訓練。本文將以近一月來(2022年1月-2022年2月)28例初診患者為對象,探究規范化呼吸訓練應用于多層螺旋CT胸部檢查的臨床效果。
以多層螺旋CT胸部增強檢查患者28例為對象,研究時間是2022年1月-2022年2月,分為參照組14例與研究組14例。參照組,男7例,女7例;年齡31-72歲(48.12±3.64)歲;檢查前患者的心率為71-92 次/min,心率平均值是(80.07±4.23)次/min。研究組,,男8例,女6例;年齡30-71歲(48.74±3.78 )歲;檢查前患者的心率為70-91 次/min,心率平均值是(80.34±4.17)次/min納入標準:均實施多層螺旋CT胸部增強檢查;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精神狀態良好;首次進行胸部增強CT檢查。排除標準:資料不全;精神障礙;不能全面配合研究調查者。對比患者一般資料,P>0.05。
所有患者實施胸部CT診斷,體位為仰臥位體位,雙手交叉抱頭,使用多層螺旋CT診斷?;颊咝枭钗豢跉?,掃描診斷,對參數進行設置,詳細如下:采集時機架角度為0度,電流(80-150mAs),電壓(120kV),層厚(5mm),增強薄層為0.625mm、平掃薄層為1.25mm。,并使用碘佛醇注射液以增強顯影,控制速率為3.0ml/s。
參照組應用常規指導:口頭講述疾病知識,并給予患者簡單指導,如根據機器指令進行配合等。
研究組采用規范化呼吸訓練:(1)做好檢查前準備工作,由護士給予患者健康宣教,教育內容有診斷過程、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應急措施、急救準備等。管理人員應當積極主動與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以消除陌生交際環境給患者心理帶來的壓力,同時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并將傾訴過程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出來,總結產生負性情緒的原因,并分析有關因素,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2)加強呼吸訓練教育:向患者講述檢查前規范化呼吸訓練有關知識,包括具體內容、操作實踐、注意事項,強調呼吸訓練必要性。(3)指導患者進行咳嗽,在檢查前,指導患者咳嗽,或者誘導咳嗽,確保氣道中多余分泌物盡量排除。(4)實施呼吸訓練:護士擺好體位后,指導患者平靜呼吸狀態下,根據指令吸氣(吸足氣,鼓起肚子)、緊接著指令為憋氣(指導患者立即屏住呼吸,鼻子和嘴巴不出氣,肚皮不可以動),憋氣約5-8s,直到聽到指令為喘氣時方可自由呼吸(5)CT檢查以后,詳細記錄檢查過程中患者具體表現、圖片質量及滿意度。
綜合評估負性情緒,包括焦慮情緒、抑郁情緒,評估量表是SAS量表、SAD量表,隨著分數升高,患者越焦慮和抑郁,總分低于50分者為正常;50-60者為輕度,61-70者是中度,70以上者是重度焦慮抑郁。隨后,評估圖片質量,分為優、良、差三個等級,無陰影,圖像清晰,即為優;少量陰影,即為良;不滿足以上情況,需要患者重新做檢查者表示差。之后,詳細統計掃描時間(T),即以前一患者檢查結束時間(此檢查采集的最后1幅圖像上標注的時間t1)為起點至下一患者檢查開始時間(此檢查采集的第一幅圖像上標注的時間t2)為止點,T=t2-t1。心率水平,其中心率水平分別在檢測前、檢測時、檢測后分別進行評估。最后,評估滿意度,使用滿意度量表綜合評估,有三個等級組成,即十分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
本研究數據應用SPSS20.0軟件對比分析,包括計數資料、計量資料,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
對于管理后SAS評分與SAD評分,研究組是(29.34±4.51 )、(32.57±4.23 ),均低于參照組,數據差異是P<0.05 。詳情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x±s,分)
參照組14例患者中,圖像質量情況如下,圖像質量優患者共計(6 )例,占比42.86)%;良患者共計(4 )例,占比 28.57 %;差患者共計( 4 )例,占比( 28.57 )%。優良率是( 71.43 )%。研究組14例患者中,圖像質量情況如下,圖像質量優患者共計( 11 )例,占比(78.57)%;良患者共計(3 )例,占比21.43%;差患者共計0例,占比0;優良率是100%。研究組圖片質量優良率高于參照組,差異P<0.05(T=4.1212)。
參照組檢測時間為(3.00±0.23)min;研究組檢測時間為(2.51±0.11)min。研究組檢測時間低于參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T=4.4543)。
參照組患者中,在檢查前,心率水平是(78.98±5.34)次/min;在檢查時,心率水平是(98.89±6.17)次/min;在檢查后,心率水平是(80.12±5.83)次/min。
研究組患者中,在檢查前,心率水平是(79.12±4.01)次/min;在檢查時,心率水平是(81.81±5.82)次/min;在檢查后,心率水平是(79.91±6.73)次/min。
研究組檢測時心率水平低于參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T=5.6223)。
參照組14例患者中,滿意度情況如下:十分滿意者9 例,占比64.29%;比較滿意者5例,占比335.71%;不滿意者0例。研究組14例患者中,滿意度情況如下:十分滿意者12例,占比85.71%;比較滿意者2例,占比14.29%;不滿意者0例。對于十分滿意發生率,研究組明顯更高,與參照組比較,P<0.05(X2=4.5223)。
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深入,多層螺旋CT技術逐漸應用于臨床,在多種疾病的診斷中取得顯著應用效果[3]。螺旋CT是目前絕大多數醫院常用的一種CT類型,相對于常規的CT檢查而言,螺旋CT相比普通的CT檢查來說,掃描速度更快,圖像更加清晰,適用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特別是高排術螺旋CT,它幾乎適合于全身絕大部分部位的檢查,比如可以對頭部病變、頸部病變、胸部、循環系統、腹部、骨骼系統等相關的疾病進行檢查。高排術螺旋CT對于循環系統的檢查效果會更好一些,比如通過高排術螺旋CT,能夠判斷冠狀動脈是否有狹窄等,避免了有創性檢查,而且螺旋CT對人體的輻射量要比常規CT小一些。
多層螺旋CT診斷具有空間分辨率高、掃描速度快等優點,通過容積采集,并間隔重建,從而獲取多幅圖像。惡性腫瘤需及時診斷,并給予有效治療。有學者提出,多層螺旋CT應用更加廣泛,技術逐漸成熟,計算機后處理技術不斷進步,采用診斷可獲取圖像。大量臨床實踐表明[4-5],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多層螺旋CT可有效診斷胸部疾病,進而明確疾病,促進疾病的治療,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呼吸運動采用正確訓練方法有助于提高圖像質量,具有顯著應用價值。本文選取CT胸部增強初診患者為對象,研究組患者應用規范化呼吸訓練,參照組為常規指導,結果可見,對于圖片質量優良率,研究組更高,數據差異顯示P<0.05。對此現象進行分析,多層螺旋CT胸部診斷過程中,正常呼吸狀態可增高肺組織密度,在圖像分析過程中,可避免誤差,圖像更加清晰,促使圖像信噪比降低,繼而促使圖像質量提高。
多層螺旋CT胸部診斷患者因擔心身體疾病,極易出現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對診斷結果產生不利影響,繼而影響診斷結果。針對該類患者采用單一管理模式無法滿足患者需求,需以規范化治療作為基礎,實施三維心理、個體化管理,患者可從社會、家庭、自身獲取全方位幫助與支持,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模式。規范化呼吸訓練展開的過程中,重視患者心理指導,從多個時間段為患者展開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在各個階段均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且管理人員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掌握真實想法,在交流中獲取患者需求的管理服務,并展開針對性的管理服務使患者等到生理、心理及精神層面的管理需求,繼而提高治療配合度[4]。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在入院后應用不同管理模式,研究結果顯示為:對于管理后SAS評分與SAD評分,研究組均低于參照組,數據差異是P<0.05。對于十分滿意發生率,研究組明顯更高,與參照組比較,P<0.05(X2=4.5223)。另外,研究結果可見,研究組檢測時間低于參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檢測時心率水平低于參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規范化呼吸訓練有助于減少檢測時間,并穩定診斷心率,有效提高診斷效果。
規范化呼吸訓練是一種科學管理模式,使用心理學技能與理論應用于管理過程中,采用多種途徑與方式,對患者心理進行積極影響,有效提高治療依從性,在治療過程中積極參與。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胸部檢查患者應用規范化呼吸訓練,具有顯著應用效果,有助于消除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圖像質量優良率,得到滿意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