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霞
(山東省安丘市中醫院ICU 山東 安丘 262100)
近年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臨床護理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尤其是針對危重癥患者,其病情比較危重,且病情變化較快,加之患者的機體免疫能力較弱,極易發生感染現象[1]。同時受病情影響多數意識清醒患者會存在過度焦慮情緒,致使患者的依從性降低,增加臨床護理難度和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降低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及效率[2]。為此,此次研究筆者詳細分析了對重癥患者開展常規護理和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兩種方案的臨床應用效果,希并在下文中將最終獲得的分析結果進行了闡述,希望能為臨床提供合理性的建議。
隨機選取我醫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間收治的30例危重癥患者作為評價對象,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的患者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有15例,兩組患者的男性人數分別為9/8例,女性人數分別為6/7例,患者年齡區間分別為22-65歲、22-66歲,平均年齡值分別為(43.5±2.2)歲、(44.0±2.3)歲,組間一般資料對比后顯示(P>0.05)具備臨床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護理內容主要包括給予患者發放健康知識手冊、告知患者及家屬及病狀注意事項、做好患者日常的用藥指導以及并發癥預防等;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1)組建護理服務小組:由工作經驗豐富的護士與護士長組成護理團隊,首先詳細記錄患者的個人基礎信息、病情、用藥方案詳細信息,為患者建立起完善的電子健康檔案。同時要對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培訓,提升護理人員對危重癥患者管理相關知識的掌握度、健康宣教能力、風險識別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崗位責任意識。(2)風險因素分析:護理人員要耐心對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對疾病認知度、健康知識掌握度以及生活飲食習慣等,同時分析臨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最終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3)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通過一對一教育改善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增強患者與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度和配合度。(5)情緒安撫:由于多數患者在嚴重的病痛折磨下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情緒安撫工作,在日常護理中要多給予患者情感支持與關愛,讓患者感受到更多的親情關懷。(4)舒適環境:每日定時進行開窗換氣和室內消毒等,確保病房內的空氣流通,同時要達到各環節無菌標準,盡量減少探視,確保病房內安靜舒適。(5)放松療法:每晚睡前要對患者開展生物反饋、交流引導以及進行性松弛訓練等心理放松療法,從而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適度,確保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3]。
(1)通過自擬調查問卷表評定護理前后兩組患者依從性、生活老師站在這兒守中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每項指標最高分值10分,最終取得分值越高表示指標改善越好。(2)運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測定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程度,低于6分為無焦慮,20分以內為輕度焦慮,28分以內為中度焦慮,超出29分為重度焦慮。患者的抑郁情緒運用漢密頓(HAMD)量表實施評價,低于8分表示無抑郁癥狀,8-19分表示輕度抑郁,當分值達到20-34分則證實存在中度抑郁,分值超出35分則證實重度抑郁。
(3)醫療護理期間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詳細記錄對比。

觀察與對照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各指標評分結果經對比后表示(P>0.05);而通過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后的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同對照組相比明顯改善,患者的依從性也顯著高于對照組,最終兩組指標結果對比顯示(P<0.05),見下表1。

表1 兩者指標的評分結果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的生存質量評分數值經過比較后顯示(P>0.05);護理后兩組生存質量雖然均得到改善,但觀察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加占據優勢,護理期間發生的并發癥較少,護理滿意度也明顯提升,最終兩組數據結果比較后顯示為(P<0.05),見表2。

表2 組間患者各項指標比較情況
危重癥患者具有病情危重、免疫力低、病情復雜及變化快等特點,在長期的病痛影響下患者會存在嚴重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因此會導致患者的依從性降低,增加臨床護理難度。若護理不當極易發生多種風險事件,影響疾病控制效果[4]。所以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應配合專業優質的護理服務,才能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期間的身心舒適度,促進疾病治療效率[5]。為此,此次研究中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危重癥患者護理管理中,最終所獲得的護理效果較好。在心理護理管理中通過建立完善的個人檔案表、分析患者存在的各類風險因素,從而為患者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導干預,使患者存在的錯誤認知得到及時糾正,并緩解患者的過度焦慮緊張情緒,提高患者的抗病信心[6]。同時給予患者舒適的住院環境和優質的日常護理服務,使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身心舒適度得到提升,減少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并在每晚對患者開展放松療法,最終可使患者治療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態,減少不良情緒對患者疾病治療造成的影響,改善患者生活質量[7]。
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危重癥患者護理管理中,可有效提升臨床護理服務質量,增強患者治療期間的身心舒適度及配合度,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促進疾病治療效率。但介于此次研究數據依然有限,如此還望各界專家和學者能做更深入的探究與分析,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管理質量,促進患者的疾病治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