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蕓菲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伴隨著國民生活質量逐步提升,飲食結構亦出現了諸多變化,腦力勞動已然成為勞動主導方式,國民日常健身活動和飲食結構發生明顯變化,肥胖的人群數量明顯在增多,肥胖問題逐步地成為了世界范圍內影響健康的主要難題。機體肥胖程度和身體健康程度、死亡均具有密切的聯系,肥胖癥狀的發生將嚴重的對國民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有研究指出,不同區域經濟水平高度和此區域肥胖人數存在密切的聯系。經濟發展得快,生活的節奏就會比較快,而社會的壓力將會比較大,引起食物的結構逐步地朝著快餐化的方向發展,引起肥胖的人數越發的多。加之,肥胖亦會引起女性難孕[1-4]。有學者臨床調查指出,國內的肥胖人數已然超出了2億。引起肥胖出現的主要誘因為內分泌失調,此種因素還會受到飲食習慣、情緒、運動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所影響。對此,內分泌失調引起肥胖僅僅給予其藥物治療難以痊愈,需將相關的臨床護理服務引入,進而提升療效。基于此,本文將分析整體護理對內分泌失調型肥胖患者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2021年07月-2022年07月到本院治療內分泌失調型肥胖患者共60例作為觀察對象,實驗組30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2.16±4.28)歲;對照組30例,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42.14±4.24)歲,一般資料(P>0.05)。
納入標準:符合臨床內分泌失調型肥胖診斷標準;患者、家屬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此次研究;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合并重大疾病;合并認知功能障礙;合并精神功能障礙等。
1.3.1 對照組
組內患者接受常規對癥治療的基礎之上,接受常規護理服務,其中包含健康手冊的發放、用藥指導、隨訪健康宣教、運動指導以及飲食搭配等等。
1.3.2 實驗組
組內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之上,接受整體護理服務,具體為:
(1)健康教育。護士需依照患者自身意識,對疾病了解程度等,需逐步的強化患者對疾病誘發因素了解程度,以期提升其警覺度,對疾病較好的控制,將患者錯誤的生活節奏和習慣糾正,使得其可養成規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而有效規避疾病反復性發作,使治療預后效果提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可將中醫學優質護理引入,需從生活習慣干預、膳食結構改善、和中醫特色護理等多角度上入手,需確保患者飲食結構合理與科學,使得三餐的營養足夠均衡。更需叮囑其養成優質的生活習慣和睡眠習慣,將不良習性糾正。
(2)心理護理。護士需運用積極情緒感染患者,運用親切的語言,主動和積極地和患者交流與溝通,盡早地明確其存在的諸多不良心理,運用通俗和易懂的語言和患者溝通,給予其對應性心理護理服務,使得患者能夠科學地對情緒適當的調解,旨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內分泌失常狀態。
(3)強化和患者溝通與交流。此類患者在治療中會出現明顯的煩躁、抑郁以及不耐煩等相關的情緒,很難和其高效的溝通。對此,護士需重視日常禮儀,保障舉止優雅、專業和親切,強化和患者的交流,給予其更多的幫助和關愛,與其建立起融洽與和諧的護患關系,進而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信任感。
(4)定期回訪。需每周運用電話隨訪,明確患者的用藥狀態、飲食狀態、生活狀態、情緒狀態以及運動狀態等等,給予其科學和合理的只熬到,使得其可嚴格遵醫。
(5)運動指導。適量的運動可以將脂肪高效的消耗,但是由于肥胖患者經常由于動作比較笨拙而不愿意參與到運動中,對此,可自己的鼓勵其堅持運動。例如,鼓勵其散步、跑步,患者可每天鍛煉一個小時,每周需鍛煉五天。
分析兩組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分析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服務態度、護理技術、健康教育、問題解答;分析兩組心理健康情況(HAMA、HAMD評分);分析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物質生活、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功能狀況、總分;分析兩組減肥效果:顯效、一般、無效。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29/30(96.67%)高于對照組23/30(76.67%),P<0.05,見表1。

表1 護理滿意度(n/%)
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護理質量評分分)
護理前,兩組HAMA、HAMD評分對比,P>0.05;護理后,實驗組HAMA、HAMD分數更低,P<0.05,見表3。

表3 心理健康情況分)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P>0.05,護理后,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更好,P<0.05,見表4。

表4 生活質量評分分)
實驗組減肥效果29/30(96.67%)優于對照組23/30(76.67%),P<0.05,見表5。

表5 減肥效果(n/%)
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均是機體中關鍵的調節性系統,二者之間存在互相協調的作用,可保障機體各類代謝功能和生理功能處于正常運轉的狀態下。若是某一種或是某幾種激素分泌發生異常,將機體原本的激素平衡打破,會引起內分泌失調問題發生,將直接地對患者的代謝功能和生理功能產生影響。肥胖問題的發生一般是因為機體內部的三酰甘油出現累積外在表現而來的一種癥狀,此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為攝入的能量超出機體所需,亦或是機體的代謝發生異常。生理代謝出現變化與機體內分泌系統有較為密切的關聯[5-8]。加之,若是內分泌發生失調,又和飲食習慣、情緒以及生活習慣等相關。
整體護理服務為常規護理服務基礎之上逐步演變而來的一種服務方式,此服務方式涵蓋了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等等內容。此護理服務的核心為將人文關懷引入,將其存在的不良心理和不良情緒進行高效的緩解。在對患者實施治療中,運用各類藥物對其各種激素進行調節,所獲得的治療效果并不夠理想。而將健康宣教引入其中,可使得患者能夠科學的明確疾病特征,強化日常注意事項的指導,積極培養其優質的飲食習慣,少吃高脂肪和肥膩的食物等。對其情緒適宜的調節,引導其選取適宜的運動方式等,輔以療效的提升。將與肥胖相關因素多方面的考慮,而后給予其針對性護理服務,進而提升護理效果[10-15]。
此次研究中,分析兩組護理質量,發現實驗組護理滿意度29/30(96.67%)高于對照組23/30(76.67%),P<0.05;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實驗組HAMA、HAMD分數更低,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實驗組減肥效果29/30(96.67%)優于對照組23/30(76.67%),P<0.05。
綜上,整體護理服務引入到對內分泌失調型肥胖患者護理中,可值得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