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婷
(平邑縣武臺鎮衛生院 山東 臨沂 276000)
闌尾炎是因闌尾管腔發生堵塞情況或者伴發細菌感染而導致炎性改變。闌尾炎多于20-30歲青壯年人群,并且男性的發病率高于女性,多為急性闌尾炎,起病快,以右下腹疼痛為典型癥狀[1]。入院后需要根據尿常規、血常規、腹腔鏡檢查、超聲檢查等結果進行確診,臨床針對闌尾炎患者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手段,治療效果較為理想[2]。而手術治療順利進行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合理的手術麻醉。闌尾切除手術中所涉及的迷走神經分布較廣,造成硬膜外麻醉的阻滯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切除闌尾時容易出現內臟牽拉痛情況,導致術后患者發生惡心、嘔吐、疼痛等不良反應,同時在闌尾系膜的牽拉過程之中容易對迷走神經造成刺激,會增加迷走神經的興奮度,可影響患者的心率與血壓,誘發低血壓等并發癥,對手術結果與預后產生不良影響[3-4]。為了探尋出更加有效、安全的麻醉藥物,本研究將選取40例闌尾炎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羅哌卡因與左旋布比卡因的臨床應用效果,為臨床手術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現匯報研究的具體內容如下。
在我院收治的闌尾炎患者之中選取4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選取時間范圍是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兩組,分別是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各20例。
對照組:男性有14例,女性有6例;年齡在22歲至5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76±3.82)歲;ASA分級:15例為Ⅰ級,5例為Ⅱ級;體重在46kg至72kg之間,平均體重為(63.41±6.22)kg。
干預組:男性有15例,女性有5例;年齡在20歲至5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12±3.75)歲;ASA分級:14例為Ⅰ級,6例為Ⅱ級;體重在45kg至74kg之間,平均體重為(63.85±6.31)kg。
比較兩組的資料信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將相關資料上報于我院的倫理委員會,經過嚴格的審核,獲得批準后進行。
選取標準:①經過血常規、超聲、腹腔鏡等檢查確定診斷為闌尾炎;②具備完整的病歷資料;③均選擇手術治療;④對本次研究的情況知情,且同意參與。
排除標準:①高血壓患者;②心肺病史患者。
在進入手術室之后,均給予兩組患者常規性監測護理,如心電圖監測、血壓監測、血氧飽和度監測等,并且開通其靜脈通道,于其T11-12部位操作硬膜外穿刺與置管,然后注射1%的利多卡因5ml(含5μg/ml的腎上腺素)行麻醉試驗,5min之后進行確定導管的位置,然后給予對照組注射0.5%的左旋布比卡因10ml,給予干預組注射0.5%的羅哌卡因10ml,等麻醉生效后,采取針刺皮膚的方法進行測試麻醉平面效果,確認麻醉效果符合手術標準后行手術治療操作。若注射麻醉藥物后15min仍未達到手術要求標準,可加注3-5ml同種麻醉藥物。在闌尾手術切除治療過程之中,應持續給予患者吸氧護理,術中輸液1000ml;若患者的收縮壓小于90mmHg,可靜脈注射麻黃堿10mg;若患者的心率低于55次/min,可以靜脈注射阿托品0.3mg。
對比兩組的疼痛情況、牽拉反應情況、不良反應及患者滿意度。
疼痛情況:采取疼痛視覺模擬(VAS)量表分別評估切皮時、闌尾切除時、縫皮時的疼痛情況,得分的高低與疼痛程度成正比。
牽拉反應:術者觀察患者術中的牽拉反應,并按患者的主訴進行分為四個級別,若患者術中的狀態比較安靜,主訴良好,無不適感,則判定為Ⅰ級;若患者術中的狀態出現躁動,主訴有能夠忍受的輕度不適,則判定為Ⅱ級;若患者術中表情比較痛苦,主訴其不適感很明顯,則判定為Ⅲ級;若患者術中發現呻吟聲,主訴牽拉痛感很明顯,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則判定為Ⅳ級。
不良反應:主要有低血壓、心率過低、呼吸困難等。
患者滿意度:使用醫院自制的調查問卷發放給患者評價麻醉滿意度,滿分為100分,低于60分視為不滿意,60-75分視為一般,76-90分視為滿意,得分高于90分視為十分滿意,十分滿意率與滿意率之和為麻醉的總滿意率。


表1 兩組的疼痛評分分)

表2 兩組的牽拉反應 [n(%)]

表3 兩組的不良反應率 [n(%)]

表4 兩組患者對麻醉的滿意率 [n(%)]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的飲食結構與生活習慣不斷改變,闌尾炎的患病率不斷升高,受到了醫院的重視。闌尾炎是一種常見急腹癥,若未及時進行確診與實施有效治療,可引發穿孔、化膿等比較嚴重的并發癥狀。臨床治療闌尾炎常用切除手術,直接切除病灶,以達到治療的目的[5]。手術治療闌尾炎過程之中,為了降低術中疼痛與保障手術治療順利進行,需要采取麻醉措施,而麻醉措施中的藥物選擇十分重要。
羅哌卡因屬于氨基酰胺類藥物,是一種局麻藥物,常用于外科手術治療、分娩產程中及術后進行麻醉鎮痛。羅哌卡因的藥理機制類似于多數麻醉藥物,是通過對鈉離子進入神經纖維的細胞膜過程進行阻斷,阻滯神經纖維傳導作用,可以發揮麻醉、鎮痛效果[6-7]。有研究顯示,小劑量羅哌卡因主要阻滯感覺,達到鎮痛效果,而大劑量的羅哌卡因則可發揮麻醉作用[8-9]。
左旋布比卡因同樣是酰胺類的局麻藥,其藥理機制是使機體神經的電刺激閾值增加、減緩神經刺激的傳播速度、減少動作電位的升高率等方式對神經刺激產生與傳導造成阻滯作用,以達到麻醉效果[10-11]。
從文中的數據結果可以看出,選用羅哌卡因的干預組的疼痛評分與選用左旋布比卡因的對照組的疼痛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兩組的鎮痛效果無明顯差異;干預組的牽拉反應較于對照組更小(P<0.05),干預組的不良反應率較于對照組更低(P<0.05),表明羅哌卡因的鎮靜效果更佳。究其原因可能是羅哌卡因具有高度感覺-運動神經阻滯分離性,阻滯神經纖維組織程度大于左旋布比卡因,而阻滯運動纖維程度比較小,能減小對呼吸循環系統的抑制,進而減少不良反應。
總而言之,闌尾炎麻醉中應用羅哌卡因與左旋布比卡因的效果無差異,但羅哌卡因的牽拉反應更小,并且不良反應率更低,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