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麗
江蘇省豐縣中學 221700
數學思維在“教”與“學”中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策略.好的數學思維可以更科學地、有效地指導數學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對于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應貫穿數學教學始終,滲透數學教學的每個角落,通過具有豐富數學思維的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理性地思考問題,從而學會學習.值得注意的是,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難以靠“灌輸”來實現的,其更多的是一種感悟、經驗、能力,是一個長期積累、不斷提升的過程.筆者根據教學實踐,探尋鍛煉數學思維的有效途徑,現將探尋過程分享給大家,僅供參考!
在數學教學中,若想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就要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在過程中去發現、去探索、去品味,讓學生的思維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升.在解題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展示的舞臺,展示解題思路形成和實施的整個過程,以此悟出數學解題的思維活動方式.
例1已知函數f(x)=alnx+x2(a為實常數),若a>0,且對任意的x1,x2∈[1,e]都有,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解題前,教師讓學生思考這樣兩個問題:①f(x)的單調性如何?②題中的絕對值符號如何處理?


在教學中,教師拋出問題誘發學生深入思考,從而避免簡單的模仿,引導學生探尋問題的本質,讓學生體驗“構造新函數”方法之妙的同時,感受探索的樂趣,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通過探索不斷擴充學生的認知結構,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解題經驗,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概念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學生經歷概念形成、發展的過程,領悟抽象化數學思維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教學中,為了呈現概念形成和發現的過程,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情境,用數學問題推動教學進程,用數學問題誘發學生數學思考,用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
例2探究二項式定理.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創設了如下問題:
問題1:(a+b)(c+d)的展開式有多少項?有無同類項?
(利用分步計數原理得到其展開式有4項,即ac,ad,bc,bd,無同類項)
問題2:(a+b)(a+b)的原始展開式有幾項?有幾項同類項?
(原始展開式有4項,即a2,ab,ab,b2,有2項同類項,即(a+b)(a+b)=a2+2ab+b2)
問題3:(a+b)(a+b)(a+b)的原始展開式有幾項?合并后是哪幾項?
(原始展開式有8項,合并后為(a+b)3=a3+3a2b+3ab2+b3)
問題4:不用計算,猜一猜(a+b)(a+b)(a+b)(a+b)的原始展開式有幾項.
(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發現原始展開式有16項,逐漸發現數學規律)
問題5:你能準確快速地寫出(a+b)·(a+b)(a+b)(a+b)的原始展開式嗎?合并后又有哪些項呢?
問題6:(a+b)(a+b)(a+b)(a+b)的原始展開式中一定有a3b這一項嗎?完成哪件事可以得到這一項呢?
問題7:a3b共有多少個呢?你是如何得到的呢?
(引導學生從4個(a+b)的乘積中,取1個b和3個a的乘積個數,這樣的出現也就水到渠成了)
問題8:該項的個數與其系數有何關系?
(經過驗證容易發現該項的個數恰好為其系數,由此清晰地感受到其中確有同類項的存在)
問題9:(a+b)n合并后的展開式中,an-rbr的系數是多少?
問題10:如何輕松、準確、快速地寫出(a+b)n合并后的展開式呢?
(經歷以上探究活動,規律已經涌現,通過總結歸納,讓學生自己發現定理)
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發現(a+b)n展開式的項數共有n+1項,系數分別為組合數,由此通過觀察、對比、抽象,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數學分析能力和數學抽象能力的提升.
只有具有良好的概括能力才能將前后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從而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避免因為知識漏洞而影響學生遷移能力的提升.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往往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的、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概況,切身體驗數學的抽象之美.
數學知識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創新,而創新離不開直覺思維,因此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直覺思維的培養.表面上看直覺思維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但是其與學生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思考習慣息息相關.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其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從直覺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直至解決問題,以此借助直覺更好地感知數學、體驗數學.
對于中心對稱、軸對稱這些名詞,學生并不陌生,其所體現的是一種美,即對稱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因追求速度和容量,課堂上往往忽視了對數學美的研究.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知識、發現美,從而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性地看待問題,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例如,為了讓學生體驗函數圖像的中心對稱之美,教師安排學生探究“函數y=f(x)的圖像關于點P(a,b)成中心對稱圖形”的充要條件,學生借助化歸轉化思想進行探究可得其充要條件為“函數y=f(x+a)-b是奇函數”.在該命題的啟發下,引導學生解決更多關于中心對稱的問題,讓學生感受探究的樂趣.
例3求函數h(x)=log2圖像對稱中心的坐標.
在以上思路的啟發下,學生給出了解題過程:


在日常教學中,要少一些簡單的模仿和灌輸,多給學生一些想象的空間,鼓勵學生去對比、去聯想,以此在直覺運用中體驗數學的內在美.
在應試教育的束縛下,似乎一切學習活動都以提高學生成績為出發點,這樣的教學是低效的、消極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掌握數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切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以此提高學習品質,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用數學”,教師常常引入一些實際應用問題,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例4如圖1所示,現有一片邊長為1(單位:百米)的正方形空地ABCD,中間部分MNK是一片池塘,池塘邊緣的曲線段MN為函數的圖像,另外兩個邊緣MK,NK分別為平行于CD和BC的直線段.為了進一步美化這片空地,計劃在這片空地上修一條直路l(寬不計).直路l將該片空地分成兩部分,且直路l與曲線段MN相切于點P.記點P到邊AD的距離為t,f(t)表示在直線l左下部分的面積.

圖1
(1)求f(t)的解析式;
(2)求面積S=f(t)的最大值.
學生面對應用問題時容易出現畏難情緒,尤其是面對動態變化的問題時更顯得束手無策.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所突破,在求解例4時,當學生獨立思考后,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以此厘清問題的來龍去脈.學生積極討論,認為確定直路l左下部分的形狀是解題的關鍵.有的學生認為這個形狀應該是三角形,有的學生認為是四邊形,還有學生說是五邊形,這樣借助分歧誘發學生深度思考,通過積極的討論、探索,使問題逐漸清晰.



這樣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能有效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真正價值,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
總之,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道路上,教師應為學生創設適宜的問題環境,善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并在參與中提煉知識背后蘊含的數學本質,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掌握數學,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