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步入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才都國際社區,道路兩旁的電動車輛停得整整齊齊。小區道路寬敞整潔,四周綠化帶環繞,路邊鮮花開得正盛。偶有微風拂過,帶來遠處鳥兒的啁啾聲。
單元樓下,幾位居民正聊著家常。“物業服務的提升,真得感謝‘贛鄰通’,讓我們生活更舒心。”作為該小區的業委會代表之一,業主鄒小龍笑容燦爛。
近年來,江西省撫州市打通各部門數據壁壘,形成城區、樓宇、業主多方聯通的大數據信息庫,并建立起智慧化運營平臺“贛鄰通”。一鍵發起問題工單、智慧化分流各類工單、在線召開業主大會……經過兩年多試點運營,“贛鄰通”于2022年1月正式在全市范圍內推廣。截至目前,平臺已有75家物業公司、236個小區、85493戶業主入駐,獲得眾多居民點贊。
一天傍晚,鄒小龍在小區內散步,走了百十米,發現路邊一盞路燈不亮。他立刻掏出手機打開“贛鄰通”,“咔嚓”一聲拍照取證,隨即發起工單。
“3棟2單元樓下的路燈壞了,請派人查看維修。”沒過幾分鐘,物業經理在線反饋:“業主您好!相關情況已知悉,已派值班保安前往現場查證情況。”
業主隨手拍照、服務及時跟上,這得益于以“信用”為抓手對物業公司展開的監管。業主既能在線對物業服務各項指標打分,還能對物業項目經理進行評價,由政府出面加強監管,物業費交得也放心。
過去,才都國際小區業主曾因前物業公司服務不到位而頗有怨言。小區無電動車停車位,居民的電動車散停于路旁,經常導致擁堵。為此,部分業主希望物業公司能夠拓寬小區道路。但該訴求并未得到回應,因此有些業主不愿繳納物業費。“服務不到位,為啥要繳費?”一來二去,雙方僵持不下。最終物業公司收不到物業費,無力維持正常運轉,只能選擇退出。
2017年,撫州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物業矛盾調處服務中心,并進駐社區。“如何使物業服務企業和業主之間開展常態化的良性互動,是亟須解決的問題。”撫州市住建局四級調研員劉慶云說。如今,“贛鄰通”作為一個大數據智能化平臺,為此提供了可能。
盛祥物業正式入駐才都國際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為居民在小區道路旁劃定了電動車停放線,同時要求保安隨時做好電動車整理擺放工作。“有些不太自覺的業主,經保安多次勸導或挪車,也慢慢做到了規范停放。”物業管家堯盛芳說。
才都國際作為“贛鄰通”入駐臨川區的首個試點小區,如今大多數業主都已下載“贛鄰通”。“贛鄰通”鼓勵業主將物業費繳進監管賬戶,由第三方銀行負責監管,并根據考評結果撥付物業費,將物業管理信用信息與物業服務質量考評、投標資格、行業評優等掛鉤,促使物業服務企業強化誠信經營,規范物業服務企業經營行為。
過去業主參與小區事務,主要依靠業主大會等形式,但組織起來難度不小。“我就組織過一次,不僅跑前跑后疲憊不堪,有時還要受到其他業主的質疑。”鄒小龍直嘆氣。
原來,2019年,才都國際為解決小區面臨的各類問題,由鄒小龍等幾名業主代表牽頭組織過業主大會。“前期組織一個月、投票表決一個月,到后期敲定方案、簽字又足足花了一個月。”鄒小龍說起當時的情況,無奈地一笑:“協調各個業主達成統一意見,這個過程也充滿了曲折,甚至還有業主懷疑業委會聯合物業對公益收益進行了不合理的分成。”
又是“贛鄰通”解決了這個問題。平臺上的“議事表決系統”對于推動業主自主治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有了“贛鄰通”后,相關事項可以在線處理,且通過信息技術留痕。比如,將維修基金申請從線下搬到線上,解決了時空、地域限制的問題,相關費用單、核算單永久留痕,隨時可查,保證了業主對小區治理的參與權和決策權。不僅如此,業委會選舉有在線一鍵投票表決功能,事項決策走線上審批,實現了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路。
業主公共參與更方便了,物業公司收費也更輕松了。如今,才都國際的業主中有六成都是通過“贛鄰通”繳納物業費。2022年春,隨著收費順暢起來,盛祥物業爽快地答應了之前業委會提出的要求:投入資金在地下室新建9處門禁。如此一來,過去一直困擾業主的安全問題便迎刃而解。
當下,“贛鄰通”與“信用撫州”等平臺還實現了信息共享,可將高空拋物、私搭亂建等不文明行為納入個人信用檔案,通過信用積分對個人建立起相應的激勵評價體系。與此同時,平臺將結果同步至撫州市文明辦,用于各項文明獎評選參考,通過信用體系建設,也助推了文明城市的創建。
來到撫州市物業信用管理平臺大數據展示中心,寬大的屏幕上,各項功能和數據指標清晰呈現。
“贛鄰通”為什么這么管用?開發方負責人胡東軍說:“‘贛鄰通’能夠有效運轉,關鍵在于匯總了物業、人口、費用等數據,建立起了全域共享的集成數據庫。以前,相關數據只在相關部門,無法綜合利用,難以發揮應有效力。”
“開發商遺留問題、鄰里糾紛、超越管轄范圍等,以往業主只能找物業。如今通過‘贛鄰通’,可以在短時間內傳至公安、消防、城管等職能部門。”胡東軍介紹,當前,平臺業務劃分為智慧政務、智慧物業、生活服務三大模塊,相關業務可按性質劃歸不同部門,以便采取更有針對性的處理辦法,流程公開透明,權責清晰。
快速反應、精準處理,讓群眾受益。
“媽媽,樓下的鐵棚已經拆啦,以后可算清凈了!”正在上班的江女士接到女兒電話。原來,困擾她兩年的鄰居違章搭建雨棚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江女士家住臨川區香溢花城小區。兩年前,常奔走外地的她回家時發現,樓下鄰居裝上了鐵質雨棚。
“兩年了,和物業反映過很多次,他們沒有執法權,只能上門勸誡。鄰居不予理會,物業也毫無辦法。”江女士說,那時從自家陽臺窗戶望出去,只見紙團碎屑、枯枝敗葉等雜物落在鐵棚上,她每隔兩天就要清理一次,否則晾曬被褥時碰到棚頂很不衛生,此外,下雨天“叮咚”的噪聲也影響孩子學習,和鄰居協調過多次,一直沒有滿意的結果。
2022年3月,無奈的江女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下載了“贛鄰通”,在線發起工單,一口氣上傳了6張照片。該事項從物業公司轉至社區,再由社區轉至住房保障中心,從發起工單到轉至職能部門,用時不過半天。
“已現場察看并了解真實情況,確定為違章搭建,與戶主溝通自行拆除未果后,本中心立即下發整改通知書。”
“為切實解決違建問題,本中心與臨川區城管大隊聯合執法,目前已拆除完畢。”
反應迅速、流程清晰,每一步處置都有明確解釋。“真沒想到這個平臺這么方便,困擾我兩年的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江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