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
近年來,微黨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黨員的學習生活中。微黨課優勢在于時長較短,便于聽課者靈活安排學習計劃,但也時常因為時間短而導致“講不透”“浮光掠影”等問題。因此,一堂好的微黨課,需要構思精巧、邏輯通暢、析理透徹。黨課授課者可巧用“三段式”,讓微黨課真正做到“以小見大”“入木三分”。
簡單地說,“立題”就是講清楚“教學主題是什么”。一堂10分鐘左右的微黨課,須惜字如金、分秒必爭,其“立題”的關鍵就在于要開門見山。微黨課開篇應快速闡明教學主題,切莫因“長篇大論”而“離題萬里”。同時,微黨課與聽課者之間也存在“首輪效應”,微黨課能否吸引聽課者注意力,開頭導入的一兩分鐘顯得尤為重要。為增強聽課者“黏性”,授課者可用故事、案例、數據、視頻、名人名言等作為引子。如,講家國情懷,可用“錢學森歸國奉獻的小故事”“一封由52名中國留學生簽名的公開信”等素材來切入,讓聽課者對黨課內容產生興趣。也可豐富微黨課教學形式。如面對村(社區)黨員、離退休老黨員時,授課者可用順口溜、快板等接地氣的形式來導入。
微黨課不僅要在最短時間內說明白“是什么”,更要講清楚“為什么”。所謂“破題”,就是如解剖麻雀般將“為什么”層層剝開的精彩過程。一般來講,在破題階段,授課者可用幾個小論據來論證教學主題。小論據應注重邏輯性和可聽性:邏輯性可通過歷史階段、故事主人公的經歷、事物發展進程等來層層遞進,論據之間一定要有體現起承轉合的關鍵句子,以確保內容一氣呵成,講述行云流水;可聽性則要圍繞“透過小故事講清大道理,刻畫小人物烘托大情懷”這一核心,不斷打磨“語言平易近人、語氣抑揚頓挫、姿勢放松靈動、互動幽默大方”等教學藝術手法,最終使聽課者產生情感共鳴、增強政治認同。
在實踐中,有些微黨課在最后總結時草草收尾,或是以“喊口號”作為結束,給聽課者一種“頭重腳輕”“戛然而止”的感覺。為了解決微黨課時間短帶來的聽課者思考時間短、教學效果不明顯等問題,授課者在點題階段須突出“響鼓重錘”,將教學主題或思考啟示直觀展示給聽課者,幫助他們“提神醒腦”,讓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從而實現教學目的。當然,講黨課的目的不是簡單地輸出“一家之言”,而是追求“水乳交融”的“雙向奔赴”。因此,授課者可以考慮將“學習”“思考”等環節前置,通過課前印發學習資料、組織討論等方式,充分掌握聽課者所思所想,進而更好地設計收尾時的“答疑解惑”“談感想體會”等環節,充分調動聽課者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微黨課“言有盡而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