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浩
“這么多年來,祝老師的黨課從沒斷過。”“祝老師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更是我們的榜樣。”能坐下五六十人的社區活動室內,幻燈片、視頻、答題、互動等多種形式交替出現,近一個小時的社區黨課打動了現場的每一個人。這是近日祝介仁在天津市濱海新區新村街道海河園社區黨員活動日宣講黨課的場景。今年71歲的祝介仁,自2012年退休后便開始了他長達10年的社區黨課宣講,社區黨員都親切地稱他為“祝老師”。
祝介仁的“學生”基本都是年近七旬的退休老黨員。“祝老師以前是塘沽一中的政治老師,他上的黨課效果非常好,正對老黨員們的口味。”海河園社區黨委書記盧霞說,在祝老師的影響下,社區黨員的思想和行動變得更積極了。
博學、幽默……是社區黨員對祝介仁的評價。考慮到社區黨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各有不同,祝介仁特別重視在課件創新上下功夫。“一開始我也不會做課件,都是自己慢慢研究,讓圖動起來、字‘飛’起來……”用祝介仁的話說,就是要把黨的聲音、政策和各級的關愛用淺顯易懂、靈活有趣的方式,送進社區黨員的心里。
日積月累,不忘初心。每逢重大理論、重大方針政策出臺,祝介仁便立即從報刊、網絡上搜集資料著手“備課”。他說,強烈的信念激勵著他前行,“心里特別激動,就想快點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
剛退休時,忙慣了的祝介仁覺得很不習慣,于是每天都沉浸在書籍、報刊中,“平時我就喜歡收集,這些年下來,整理出的東西挺多”。讀到好的文章,祝介仁都會摘抄或剪切下來,他的書桌上擺著幾大本剪報集,還有一個裝著近百份宣講稿的檔案盒。即便沒有安排黨課,他的日程表也總是排得滿滿當當。
在祝介仁的記憶中,雖然早些年宣講設備和配套設施比較落后,但付出和回報總成正比。“許多年前的黨課只是讀報紙、看新聞,和現在沒法比,但這么多年下來也總算獲得了大家的認可。”祝介仁的書柜上擺放著數十張榮譽證書,包括濱海基層民生課堂“精品一堂課”優秀獎、濱海新區優秀“五老”、新村街道“優秀黨務工作者”、新村街道“優秀志愿者”、新村街道“優秀共產黨員”等。這些都是對他堅持不懈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肯定。
一傳十、十傳百,祝介仁的社區黨課名氣越來越大。成為濱海新區“五老宣講團”成員后,祝介仁也開始給其他社區、學校宣講黨課。在他眼里,學習黨的知識、傳遞黨的聲音不僅是他職業的延續,更是他一輩子的追求,“只要身體允許,社區黨課我會一直講下去,讓更多社區黨員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也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
“能讓黨員們明白哪怕一句話、一個道理,我就很高興。”10年間,祝介仁用心感悟偉大建黨精神,用情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用他的話說,他見證著濱海新區的變化,同樣也用自己的力量履行著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把自己平凡的退休生活活出了不平凡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