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二級巡視員 沈小平)
《“墻根黨課”向陽而生逐光而行》
天津市濱海新區寨上街道朝陽花園社區
王睿 余強
墻根黨課”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人口類型多樣的城市社區,如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天津市濱海新區寨上街道朝陽花園社區的“墻根黨課”,提供了貼近百姓宣講的經驗,也打造了可復制的志愿服務樣板。
“墻根黨課”的成功經驗至少有三個方面值得提倡。一是擴大了黨的宣傳陣地。“墻根黨課”緊密結合社區群眾的思想和生活實際,讓志愿宣講員用鄉音、大白話,既宣講黨的歷史和黨的創新理論,又宣講小區好人好事、社區服務等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的“活教材”和“微故事”,吸引在墻根下曬太陽、嘮家常的居民來聽講,做到了“群眾在哪里,哪里就是宣傳陣地”。二是密切了黨群關系。既注重講黨史、講理論、講政策,更注重琢磨居民關注啥、想要啥,以創新形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度融合,為群眾烹制“惠民大餐”,為他們解決難題、做好服務,有效搭起了社區黨委與居民群眾的“連心橋”,進一步融洽了黨群關系。三是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利用“墻根黨課”平臺,建立“百姓議事亭”,居民提問題,社區想辦法,合力解難題,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讓共商共建、共事共謀、共治共享成為“新常態”。同時,以“孵化器”培育、“項目化”的方式推進,培育孵化出更多志愿者隊伍和青少年志愿者隊伍,實現“黨建紅”帶領“志愿紅”,在基層匯聚起了紅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