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劉 磊
(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6)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不充分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伴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鄉村振興戰略也步入新階段,發展過程中充分彰顯了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價值。只有通過深入分析鄉村人才振興面臨的現實困境,探析其產生的原因,才能成功探索出鄉村人才振興的路徑。
鄉村中擁有豐富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人才服務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方向,能推動鄉村產業興旺、促進鄉村發展、建設新型城鄉關系,從而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振興為其提供了物質方面的保障。據了解,傳統農業以發展量的增加作為重心,忽視了質的重要性,導致出現環境污染嚴重、農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相對而言,新時代鄉村產業振興強調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動農業轉變成注重質量。鄉村在管理、電商等各方面的人才運用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整合資本、技術等資源,從事綠色農業、短視頻電商等多樣化的農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借此提高農產品規模化、品牌化水平,從而推動鄉村產業興旺。此外,鄉村人才深度融合農業與生態、文化等,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引領新時代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業農村健康發展。
鄉村人才振興是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鄉村振興要注重以人為本,把提高農民收入走上共同富裕作為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從而帶動消費,有利于推動鄉村經濟發展。鄉村工作過程中,需要積極鼓勵鄉村各方面專業人才下鄉工作,為鄉村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鄉村發展過程中必須意識到挖掘農業的多項功能、開拓新產業新業態、提升農產品產業鏈價值,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根據當前市場對生態和有機產品的消費需求來看,鄉村人才可以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旅游農業等,從而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幫助留守農民就地、就近實現就業,更好地推動鄉村經濟發展。
我國城鄉經濟發展一直受城鄉二元結構和市場調配失衡的影響,存在城鄉之間發展差距大的問題。受城市工業化的影響,非農行業收入多,鄉村勞動力、土地、資金等多種要素單向向城市加速流動,農村本土資源嚴重流失。
近年來,我國城鄉融合之路不斷推進,從統籌城鄉發展到建設新農村,再到最新的鄉村振興戰略,反映出我國“三農”戰略是不斷發展創新的。鄉村振興戰略就是改變鄉村向城市單向流動的局面,推動建設新型城鄉關系。新時代鄉村人才返鄉創業創新,為農村提供充足的勞動力從而致力于新農村的發展,激發農民積極性和創造性,帶動農民發展新產業,推動農業發展,提高了農民幸福感,讓城鄉融合更加緊密。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鄉村重視程度的加深,帶動了鄉村發展,同時發揮了鄉村人才振興的作用。然而,當前鄉村人才振興依然面臨著嚴峻的現實困境,例如鄉村人才數量匱乏、鄉村人才整體學歷偏低、人才結構失衡以及鄉村人才振興相關制度不完善等,這些問題都有待得到徹底解決。
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國家把大量資源投放到城市,城市化進入迅速發展階段,鄉村大量勞動力涌入城市,尋求更好的發展。這些勞動力多數為中青年農民,導致鄉村地區勞動力嚴重缺失。
根據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可以看出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 097.8 萬人,占36.11%,而居住在城鎮的人口則占63.89%,鄉村地區發展經濟、文化、生態等缺少專業人才。
一方面,城市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出現大量就業崗位。城市還為人才提供一些優惠政策和福利待遇,再加上城市地區高水平的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投入,這就使得更多的人才放棄回鄉,留在城市。另一方面,鄉村地區因為缺少專業技能的人才,只能依靠本土人才,而他們自身由于眼界的局限性,很難接受新鮮事物,阻礙了鄉村地區各方面的進步。此外,鄉村地區一直存在教師不足和財政拮據等情況,這也使得鄉村在教育資源、教育普及等多方面遠遠不及城市。
當今社會農業發展逐漸變成高技術需求的科技產業,需要的也是專業素質高和管理能力強的人才,但是出于各種原因,如今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才素質普遍偏低,學歷明顯不高,無法適應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此外,鄉村還存在一些根本沒有接受過教育的農民,這就使得鄉村人才受教育水平不高,制約新技術的推廣。
一方面,鄉村出身的大學生只有少數會選擇回到家鄉工作,為家鄉貢獻力量,而多數大學生在就業時出于工資待遇、工作條件和居住條件等考慮,都會選擇沿海開放的大城市,而留在鄉村的年輕人也只是將農村經歷作為職業生涯的過渡,這就造成了鄉村后備人才缺乏、基層干部能力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鄉村人才的考評體系不夠健全。目前針對鄉村人才的考評體系實施時間較短,很多方面不合理,具體表現在考評目的只是為了獎懲人才不是為了促進人才振興,考評標準沒有具體量化到可以約束人才,以及考評方式過于形式化,缺少有效監督等。
當前我國鄉村人才結構嚴重失衡,一部分人員雖然在鄉村工作,但是不能滿足鄉村振興的要求,不利于鄉村人才振興的落實,阻礙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進步。根據調查可以看出,鄉村人才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以下3 個方面。
首先,鄉村人才的年齡結構失衡。隨著勞動力流入城市,鄉村留守的人員只剩下老人、婦女還有兒童,嚴重缺失年輕人,這樣就使得由老年人從事農業生產,很多農業活動無法正常展開。
其次,鄉村人才的區域分布結構失衡。經濟發達且交通便利的地方鄉村人才占比較高,而經濟發展落后且基礎設施不全的鄉村地區,人才流失嚴重,鄉村人才短缺。
再次,鄉村人員類型結構失衡。目前鄉村所擁有的人才都是單一型人才,復合型人才較少。單一型人才從事的都是傳統農業和養殖工作,而從事鄉村高科技新興產業的復合型人才較少。鄉村人才結構出現失衡的原因主要是鄉村人才培養相關規劃不健全。主要表現在針對鄉村人才的培訓很少、鄉村人才培養盲目缺少系統規劃、相關鄉村人才的培訓理念落后有待系統更新等方面。
長期以來,鄉村人才總量不足等問題,嚴重阻礙了鄉村人才的振興。要想改變現狀,在鄉村人才振興基礎上的制度創新格外重要。但是現今鄉村人才管理體制不完善,鄉村人才振興制度體系落后,沒有吸引人才的政策環境,加重了鄉村人才的老齡化問題。
首先,因為財政對鄉村的投入有限,致使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實現因地制宜,而且現有的各方面機制相對較分散,不能形成合理化、系統化的機制。
其次,各地對于如何科學管理鄉村人才、如何合理考核評估鄉村人才、如何為鄉村人才提供優質的服務保障等問題都沒辦法解答。可以看出,在鄉村人才保障層面還沒有形成優秀適合的管理機制。
再次,各地依然無法認識到對鄉村人才合理使用機制的重要性,怎樣把有限的鄉村人才力量發揮到極致,是當前鄉村人才振興面臨的重要考驗之一。鄉村人才振興的相關制度落后,影響城鄉之間要素的流動,阻礙了鄉村地區現代化發展。
新時代背景下,鄉村人才振興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分析新時代背景下鄉村人才振興的現實困境,選擇科學合理的措施應對困難。例如,搭建引才聚才平臺、加強鄉村教育培訓、優化鄉村人才結構、完善鄉村人才政策等。鄉村應從各方面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形成核心競爭力。
為了促進鄉村人才振興,解決當前鄉村人才流動的障礙,需要想方設法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人員等人才。
首先,健全鄉村人才流動機制,完善鄉村人才引進政策。為使鄉村人才擺脫地域、身份等限制,讓鄉村人才可以自由流動,需要健全鄉村人才流動機制。各地政府部門應在政策上積極引導鄉村人才向貧窮地區流動,可以通過為鄉村人才給予編制保障,鼓勵鄉村人才實現自我價值。合乎常理的鄉村人才引進政策的落實,能更好地保障鄉村人才振興的發展。針對當前鄉村人才嚴重缺少的現象,各地要因地制宜出臺人才引進政策,例如,推進校企合作等項目,鼓勵各類人才回村發展,實現人盡其才。
其次,吸引大學生、各類人員、優秀企業家返鄉。通過選拔一批有志向扎根農村基層的大學畢業生返鄉就業,激勵回鄉大學生為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地方政府要營造良好的鄉村創業環境,解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等人融資難的問題,鼓勵返鄉創業的人員貢獻力量。
為了解決鄉村地區教育資源落后、人才培訓不到位以及人才素質普遍不高的現象,鄉村地區有必要合理安排人才培訓,通過多方面提升鄉村人才的質量,發揮鄉村人才的作用,推動鄉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加大鄉村教育投入力度。通過經濟支持鄉村地區,完善鄉村地區教育方面的基礎設施和教學設備,提高教育硬件水平。同時鼓勵更多的優秀教師去鄉村教學,通過考核教師,讓教師在自我提高的同時幫助學生。
其次,合理安排各類型鄉村人才培訓,提升鄉村人才質量。通過培訓讓具有豐富農業生產經驗的農民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這部分農民有強烈的建設激情,同時邀請專家學者系統培訓,提高綜合素質。通過培訓讓立志返鄉創業的新型農民提升自己的價值,這部分農民包括種養殖大戶、合作社社長等,他們具備專業知識,通過實施新型農民素質提升計劃,提高自身能力。通過培訓讓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成為鄉村發展儲備人才,現在社會有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農業專業人才,為他們開展農業的職業教育,讓他們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
針對鄉村地區人才年齡結構、區域分布結構、人員類型結構失衡的現象,鄉村地區需要優化人才結構,彌補鄉村人才缺失,培養更多優秀可用的人才。
首先,通過政策支持招聘優秀高校學生人才,彌補中青年階段人才缺失的不足。國家發揮牽頭作用,讓地方政府和學校企業協調合作,吸引農業院校等高校學生到鄉村發展,并為他們提供有利的國家政策,例如,服務期內待遇不低于公務員待遇、服務期滿有機會轉正等,都可以留下中青年人才為鄉村發展作出貢獻。
其次,通過國家資金等傾斜于鄉村貧窮落后地區,彌補鄉村區域分布結構失衡的不足。鄉村落后地區合理利用自身的優勢資源招商引資,發展特色農業等提高收入,促進鄉村本地經濟發展。并且使用國家資金建設本地交通等基礎設施,鄉村條件的改善也能吸引到優秀的人才。
再次,通過針對性培養各方面專業人才,彌補鄉村人員類型結構失衡的不足。鄉村單一型人才需要通過職業培訓,在發揮自身才能的同時,掌握更先進的知識,使其學會搜集信息,發展成復合型的優秀人才。
目前鄉村人才相關制度不完善,嚴重制約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阻礙了鄉村的發展。推進鄉村地區的發展就要完善鄉村人才的相關機制,包括人才培養機制、人才激勵機制、人才考核機制等。
首先,完善鄉村人才培養機制。鄉村地區要因地制宜,根據自身發展的情況制訂人才培養計劃。通過梳理歸類需要引進的人才,建立穩定的人才培養機制,針對不同的人才實施不同的培養政策,還可以將一部分有志青年納入鄉村人才后備信息庫中,為鄉村人才培養提供依據。
其次,完善鄉村人才激勵機制。鄉村地區要合理使用精神和物質等各種激勵手段,幫助鄉村招攬有用之才。在精神方面,政府既可以通過給予人才表彰和榮譽等精神獎勵振奮人心,也可以通過媒體等宣傳鄉村人才相關事跡營造積極氛圍。在物質方面,政府可以通過保障鄉村人員薪資待遇和五險一金等,讓更多的人才參與到建設中。
再次,完善鄉村人才考核機制。鄉村政府應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考核評價標準,讓鄉村人才可以更加有序地工作。考核鄉村人才時,要看他們對鄉村的實際貢獻,保證發揮自身優勢,帶動鄉村繁榮昌盛。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實現鄉村振興勢不可擋。鄉村人才振興作為其中一部分,對鄉村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通過探究新時代背景下鄉村人才振興面臨的現實困境,追究其產生的原因,提出相對應的鄉村人才振興的基本路徑,有利于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