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芳剛/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江蘇省近年來先后開展“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年”和“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年”活動,以重大項目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成效顯著。2021年,全省開工建設農業農村重大項目1248個,建成投產項目770個,完成年度投資1172億元,開工項目的數量、質量、進度進一步提升,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2022年,江蘇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工作再加力,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專門印發通知,要求持之以恒抓好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招引建設,啟動“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提質增效年”活動,明確年內高質量完成全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超1000個、投資額超1000億元任務。近期,省政府明確2022年力爭支持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貸款余額超過5000億元,全省涉農貸款發放余額突破5萬億元,推動更多資源要素向農業農村集聚。
重大項目聚焦提質增效。一季度,江蘇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累計開工建設重大項目639個,開工率超50%,已完成投資325億元,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總體進展順利。2022年,江蘇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樹立質量效益導向,項目建設結構不斷優化。一是突出“加”。重視精深加工類項目招引建設,大力推動農業產業鏈條前延后伸。一季度農業加工類項目共180個,較上年增加46個,總投資276億元。二是突出“新”。重視新業態新模式項目招引建設,大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季度鄉村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綠色農產品等類型項目共48個,較上年增加14個,總投資94億元,較上年增加27億元。三是突出“高”。重視科技類平臺類項目招引建設,大力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實現高技術引領。一季度農業科技類項目共81個,較上年增加25個,總投資152億元,較上年增加50億元。
金融支農瞄準增量擴面。推動金融支農政策落地,加快建設高適應性、高普惠性現代化金融支農體系。一是大力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認真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工作部署,創新工作機制,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推動“信貸直通車”活動走深走實。截至目前,實現授信4349筆,放款31.92億元,占全國19.7%,為全國第一個放款規模超過30億元省份。二是大力實施金融富農行動。創新推廣專為小農戶服務的信用貸款產品“富農易貸”,開展整村授信。截至目前,授信已覆蓋12694個行政村,占比87.3%;授信614.7萬戶,授信6914.8億元;已用信58.4萬戶,余額508.6億元,計劃年內實現全省農戶小額普惠信用貸款基本覆蓋。三是大力推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風險補償基金“蘇農貸”。擴大合作金融銀行范圍,建立全省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名錄庫,實行動態更新,最大程度滿足新型經營主體融資需求。截至目前,“蘇農貸”累計服務主體超3600家,放款56.78億元,平均利率4.56%。四是大力開展重大項目融資需求對接。會同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印發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清單,開展重大項目金融服務對接活動,引導各金融機構提供個性化融資服務和差別化信貸支持。2022年,江蘇將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56個產糧大縣全覆蓋,開展水稻優質品種收入保險試點,確保三大主糧作物農業保險覆蓋率80%以上。
財政資金加大引導撬動。堅持政府先導,通過土地出讓金調整、專項債發行、貼息補助等財政政策,不斷撬動更多銀行信貸、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領域。一是落實調整完善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業農村領域政策。2022年,省財政安排30億元土地出讓收入用于配套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原有補貼標準從每畝1750元提高至每畝3000元。二是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接用于糧食、油料生產的貸款,在省級現代農業發展專項中統籌安排資金予以貼息支持,具體貼息比例由各地根據實際確定。三是推動中央預算內項目庫、財政補貼項目庫、重大項目庫“三位一體”,預算內和財政補貼項目立項優先支持重大項目。四是繼續爭取各地擴大農業農村領域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2021年,全省累計發行專項債66.72億元用于支持農業農村領域。
機構部門強化協作交流。充分發揮農業農村部門優勢,積極主動作為,建立各方共同支持“三農”的良好氛圍。一是牽頭成立金融支農研究團隊。會同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銀保監局,聯合相關高校組建全省農村金融發展研究團隊,從信貸、保險以及融資擔保等入手,系統梳理江蘇金融支農發展現狀,分半年、年度發布全省金融支農報告。二是積極和金融機構開展戰略合作。目前,省農業農村廳與16家金融機構簽訂了金融支農戰略協議,將進一步集聚各方力量,強化政銀、政保合作,共同推動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三是定期召開座談會。定期組織戰略合作銀行召開座談會,總結交流金融支農工作情況,分析研究存在問題和改進方法,著力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四是籌備成立省級金融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聯盟。著力構建集聚資源、信息共享、共同發展的金融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機制。
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投資是一項長期工程,非朝夕之功,不會一蹴而就,必須常抓不懈。我們將瞄準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認真開展“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提質增效年”活動,進一步突出質量效益導向,加快項目落地見效,不斷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有效投資。
進一步優化項目投資結構。立足穩產保供、要害工程、產業融合、綠色發展、鄉村建設五大領域,以立足農業農村、投入農業農村、服務農業農村為基準,認真篩選入庫項目,確保項目與農業農村緊密相關。著眼農業農村未來發展趨勢,緊密結合各地實際,重點實施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新形態鄉村產業、高技術農業等“加、新、高”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潛力和動能。切實抓好省級示范項目推進服務工作,積極打造一批體現各地特色和水平的項目標桿。
千方百計加快項目建設進度。進一步完善掛鉤聯系服務制度,推動項目加快開工、加快建設、加快見效,進一步提高開工建設項目建成率。針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入短板弱項,推動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日常監測,實行“月調度、季評估”,將各地日常維護重大項目管理系統工作列入監測調度范圍,探索建成投產項目跟蹤評估機制。結合“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及時更新招商貯備項目庫,確保重大項目建設可持續發展。
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成立省級金融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聯盟,開辟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融資綠色通道,組織金融機構每年精準對接1000個以上重大項目,探索運用投貸聯動等投融資模式,力爭每年投放貸款不低于500億元。督促指導各地在省核定的地方政府債券額度內優先支持建設符合條件的農業農村重大項目,鼓勵各地爭取中央一般債券額度建設公益性農業農村重大項目。金融機構積極為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專屬債券提供良好的承銷服務。
全面增強服務水平。發揮好考核“指揮棒”作用,強化“賽馬”機制,加大現場核查力度,推動各地真抓實干推進項目建設。引導各地立足農業農村全局謀劃推動重大項目,想方設法調動鄉鎮、街道、園區積極性,主動對接相關部門,以獲取更多優質項目資源,打造齊心協力推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