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軍 張華胤 任志強/江蘇省南通市農業農村局
江蘇省南通市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聚焦重點領域,深化改革創新,建立完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市場體系、組織體系、產品體系,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有效滿足了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為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大項目是做強產業的源頭活水,南通市緊緊圍繞穩產保供、要害工程、綠色發展、產業融合、鄉村建設等方面,政府主導,金融支持,促進產業補鏈、延鏈、強鏈。2021年,南通以“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年”活動為載體,超前謀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市政府召集各銀行保險機構召開金融支持重大項目工作交流會,農業農村局與工行、建行、農商行、郵儲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簽訂戰略協議,推薦重大項目名單,為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提供中長期信貸服務。2021年,全市累計開工項目198個,續建項目20個,年度計劃投資198.7億元,金融支持項目建設超過50億元。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領作用,加大鄉村振興專項資金投入力度,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農業農村投資建設。2021年,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全部完成年度建設計劃,糧食、禽蛋、生豬生產等項目建成投產,為抗疫、穩產保供發揮壓艙石作用。
加大財政投入。預算內投資進一步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財政投入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任務相適應,健全完善涉農資金統籌融合長效機制,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2021年用于人居環境整治、糧食、生豬和重要農副產品規模化種養等項目,財政投入6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49%,較上年度提高0.4個百分點。
加大專項債投入。2021年,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1年農業農村領域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工作的通知》要求,發行7.68億元專項債,支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
加大專項資金投入。2021年,全市專項資金由上年度的18.1億元提升到22.3億元,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專項資金支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2021年市級財政首批安排1.2億元支持示范村、先進村建設,每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獎補300萬元,每個先進村獎補100萬元,縣級財政按不少于1∶1配套。2021年,圍繞建好高標準農田省級示范區、爭創全國示范區目標,在省農業農村廳下達的39.5萬畝任務基礎上,自我加壓,全市按照每畝3500元的投資標準,總投資14億元,其中,南通市地方投入9億元,建設40萬畝高標準農田。
加大政銀、政保合作力度,出臺政府融資性擔保、財政貼息和保費補貼等政策,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完善風險保障功能,促進金融支持不斷形成合力。
提供信貸服務支持。組織農業農村局、人民銀行、銀保監等部門與銀行保險機構、涉農企業開展對接活動60余場次。在全省率先印發金融支持恢復生豬生產文件,創新舉辦“支持生豬恢復生產金融服務合作協議簽署活動”。在全省率先組織“千企聯千村共走振興路”村企金融對接活動,已有授信對接項目近百個。開展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專項行動,要求商業銀行加大信貸資源投入,全面改進和提升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建立金融服務顧問和服務特派員制度,指導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檔案和聯絡機制,為全市培育10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先進村提供專項金融服務。出臺專門辦法,對鄉村振興示范村先進村內投入1000萬元以上或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財政政策扶持,市級財政對擔保費用補貼80%,對貸款合同中超過當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利息補貼80%。截至2021年,累計為1492戶農業經營主體減免擔保費1589萬元,補貼貸款利息603萬元,為鄉村振興引入金融社會資本112億元。
農業融資擔保支持。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江蘇農擔南通分公司共同協作,依托政策性農業融資擔保平臺,出資4500萬元設立農業融資擔保風險資金池,在全省率先出臺《地方農業融資擔保費補助實施辦法》《地方農業融資擔保貸款貼息實施暫行辦法》《農業融資擔保貸款應急轉貸資金管理辦法》等系列財政金融協同支農政策,聚焦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和資金應急周轉問題。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計擔保金額23.03億元,累計擔保農業主體2103戶;在保余額11.35億元,在保農業主體1056戶,其中,10萬~300萬元政策內業務占比100%,為南通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引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創新金融服務方式。2021年1月,南通市與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啟動數字普惠金融項目在南通落地,全市5個區縣實現了合作落地。截至2021年,累計向5個區縣15.81萬人發放402.12億元純信用貸款,當前余額人數6.92萬人,余額35.01億元;其中涉農客戶為4.53萬人,累計放款73.33億元,當前貸款人數2.3萬人,余額為9.56億元。
發揮農業保險作用。針對農業保險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引導保險公司進行產品、服務、機制創新,消滅保險服務空白點。支持保險機構推出全國首單灘涂養殖脊尾白蝦與梭子蟹氣象指數保險、全省首單中央補貼型花生大豆種植保險、全省首單“家庭農場綜合保險”“南美白對蝦氣象指數保險”等20多個特色產品;完成全省水稻收入保險試點工作,承保規模居全省前列;落實生豬穩產保供政策,探索“銀行+保險+養殖戶”新模式,落地全省首單“保險+期貨”模式生豬飼料成本指數保險。“4·30”風災發生后,全市及時啟動大災應急預案,要求保險機構迅速查勘理賠,第一筆農險賠款81298.5元在災后不到24小時即支付到通州區農戶孟慶義賬戶中,5月9日,完成所有賠款支付工作,累計向36391戶農戶支付賠款8593.58萬元,有力地支持了農戶開展生產自救。截至2021年末,保險受惠農戶41萬多戶,支付賠款2.6億多元。
南通市將進一步增強推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作為農業農村部門“一手把”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集中力量,集聚資源,有力有序推進,幫助企業和農戶拓寬融資渠道,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充分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提高財政資金集約化、金融服務系統化支持力度,強化部門政策性服務,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短板補得更實,為實施鄉村全面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