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琳
融媒體時代,圖書編輯的工作效率得到不斷提高,通過全面開展圖書編輯轉型研究,不僅能促進圖書出版事業(yè)的發(fā)展,也能滿足更多讀者的需求,以促進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在融媒體時代,圖書編輯要不斷提高工作認識,學習高效的編輯方式,提高圖書編輯水平,進而實現有效的轉型。
我國媒體時代從自媒體開始,一直發(fā)展到目前的融媒體,傳播渠道從原本的論壇、貼吧發(fā)展到目前多元化的短視頻,不斷產生的新興媒體平臺均對傳統(tǒng)的圖書出版形成了極大的挑戰(zhàn)。基于融媒體時代背景,圖書編輯需要掌握更多相關專業(yè)的技術知識。為有效發(fā)揮媒介功能,滿足更多載體提出的個性化需求,圖書編輯需從以往的文字編輯工作中掙脫出來,逐漸向影音視頻錄制、剪輯等多方面發(fā)展,掌握綜合性的技能,同時也需熟練運用不同的媒介傳播信息,及時掌握社會熱點新聞,并對相關信息進行整合處理,形成及時有效的新聞內容。如果圖書編輯僅僅具有單一的職業(yè)技能,則難以迎合新時代的發(fā)展,只有具有更多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才能緊跟融媒體時代的發(fā)展步伐。
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及互聯網信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基于融媒體時代背景,圖書編輯需具有更高水平的創(chuàng)新技能,以更加主動、積極的態(tài)度,在正確的工作原則指導下主動了解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方針內容,并不斷提高認知水平和政治素養(yǎng)。融媒體編輯需主動參加學習活動,以提高自身的職業(yè)技能,深化思想認識,提高分辨能力,在具體開展工作時能夠準確分辨網絡信息的真實情況,最大限度地保證讀者精神層面的凈化,這樣讀者才能在終端獲取健康的信息內容。融媒體編輯還應該具備從海量的互聯網信息中搜集合適的作者資源、營銷資源,并提出選題策劃方案的能力。
在網絡渠道還未真正發(fā)展之前,大眾多以圖書和報紙作為主要的信息獲取渠道,出版行業(yè)的發(fā)展形勢也相對理想。但在網絡逐步發(fā)展的過程中,尤其智能手機逐漸普及后,大眾就更傾向于通過移動閱讀的方式獲取信息。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該種方式也成為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尤其自2019年以后,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發(fā)展迅猛,截至目前,抖音使用人數已經達到6億,不同平臺和形態(tài)的閱讀形式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的主流。因此出版業(yè)在此背景下也受到了重創(chuàng)。讀者群體逐漸被分流,這也導致圖書銷量明顯降低。十年前,一般圖書首印均能在1萬冊以上,而目前5000冊的目標相對過高,大多首印數量僅3000冊。因此,出版行業(yè)需主動研究融媒體時代的特點,出版適合讀者閱讀的出版物,以此作為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課題。
以往,作者僅能通過雜志、電臺等渠道進行曝光,而傳播信息的主要渠道也為主流媒體,大眾僅能獲取經過媒體整合和篩選后的信息內容。而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微博、短視頻等自媒體均是大眾創(chuàng)作的形式,這也對傳統(tǒng)作者形成了極大的挑戰(zhàn)。具有較多粉絲的明星、培訓師等均可成為出版社關注的群體,畢竟與上述人群簽約能夠降低出版營銷的工作壓力,同時也可保證銷量達到更高水平。而傳統(tǒng)作者不具備較多的粉絲和流量,同時與讀者的互動頻率也較低,最終會淡出讀者的視野和記憶。上述因素導致具有流量的作者均成為各出版社爭相合作的焦點,其在版稅和首印數量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見,流量作者相互競爭更為激烈,這也提高了出版社簽約的成本和工作難度,是圖書編輯面對的主要問題。
目前,國內大多數出版社對數字化轉型不敏感,沒有采購先進的大數據庫和設備,也缺乏對員工新技術的培訓,導致出版社數字化發(fā)展相對滯后。出版社編輯對信息技術和設備的使用還不熟練,無法搜索到完整的數據信息,也不能做出準確的選題判斷。此外,編輯掌握新技術的能力較弱,這也會影響其工作效率的提高。圖書編輯需深刻意識到,數字化出版不僅是指圖書內容由原本的紙質轉為電子形式,而且是各類新媒體的綜合應用。如喜馬拉雅平臺不僅可為受眾提供有聲書,同時還囊括課程、直播等不同的形式,即將原本紙質書的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給受眾。因此,圖書編輯若想迎合時代發(fā)展趨勢,需主動轉變思想,掌握更多新媒體的傳播手段,主動利用新媒體技術提高自身的職業(yè)技能,成為綜合型人才。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各類媒體和平臺不斷涌現,這也推動了信息呈幾何級數增長,但其內容的質量不一,優(yōu)質圖書數量較少。圖書需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圖書編輯不能為了迎合大眾需求,單純以經濟效益為目標而不顧圖書質量,更不能為了工作任務而罔顧社會效益。圖書編輯需以內容質量作為工作的主要目標,同時要綜合發(fā)揮融媒體的應用價值,深度挖掘內容的思想內涵。在選題策劃工作環(huán)節(jié),需結合大眾關注的人物展開,同時全面分析讀者需求,并保持順暢的互動關系,對策劃思路進行優(yōu)化革新,提高圖書內容的豐富性。如部分圖書會先在互聯網平臺呈現給讀者,經過讀者品讀認可后再轉為紙質版本出版。同樣紙質書也可形成有聲書等形式,為讀者獲取圖書信息提供更多的渠道,從而最大限度地體現出圖書的思想價值。
圖書出版具有傳播知識和文化的職能作用,因此圖書編輯須將為讀者提供合適的圖書信息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以往,紙質圖書受到發(fā)行和傳播渠道等條件的制約,在實施圖書策劃工作時,圖書編輯更多的是將一線城市消費能力和水平較高的群體作為主要的服務對象,而對小城鎮(zhèn)的讀者需求重視不足。在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化。隨著微信群、短視頻等平臺的形成,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小城鎮(zhèn)及鄉(xiāng)村,更多群體能夠直接接收信息內容。鄉(xiāng)村的讀者群體也可通過信息化平臺反饋需求,以往被忽略的群體顯示出了更大的活力,這也拓展了出版業(yè)的服務范圍。此外,在讀者群體數量不斷提高的基礎上,閱讀市場的細化程度也更為明顯。這就要求圖書編輯在開展策劃工作期間,不但需形成更廣闊的視野,兼顧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同時也需準確分析市場的不同發(fā)展特征,以此為基礎形成更加細化的出版形態(tài),以此迎合不同閱讀群體的信息需求。
此外,還需形成開放性的心態(tài),逐漸學習他人的長處,補充自己的短板。基于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信息的傳播渠道也不僅為圖書、報紙,而是網絡、游戲等多種形式,形成了多元化的傳播格局。這也要求圖書編輯具有更加多元的知識和技能儲備。圖書編輯需轉變以往只在專業(yè)領域完成編輯工作的意識,保持開放性的心態(tài),主動接受和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從而在融媒體時代不斷提高編輯工作的質量。
在大數據等新型運營手段逐漸普及應用于出版業(yè)期間,作者、印刷和銷售等群體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這也為圖書編輯的溝通與協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將原本相對松散的工作模式轉變?yōu)榫o密程度更高的新模式,以此促進各方的有效溝通。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圖書編輯還需主動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參與選題、策劃和營銷等工作環(huán)節(jié)。在開展策劃工作期間,借助數據庫、引擎等各類平臺搜集掌握更多的信息內容,全面掌握受眾的信息需求,以此形成與市場和讀者需求相符的選題內容。在營銷方面,需熟練使用微信、天貓、百度、當當等信息化平臺,更有目的地完成推介工作,此外還需持續(xù)了解新的技術和信息傳播平臺的產生情況,利用不同的傳播渠道拓展讀者獲取出版物信息的方式,明顯增加出版物與讀者的接觸方式。
以往出版物的選題范圍較窄。基于目前的信息化時代背景,編輯工作的選題在獲取數據參考方面已經不局限于以往的平臺,而會發(fā)揮微博等信息獲取渠道的優(yōu)勢。如微博粉絲量、視頻播放量及收藏數據等均可作為編輯的參考依據。同時也可從京東、當當等網店查詢讀者對圖書的閱讀評價。綜上,編輯可參考的數據來源更豐富,這也會提高編輯選題的準確性,更加清晰地分析市場和讀者需求,形成的選題也更容易受到大眾認可。通過深化分析數據信息,圖書編輯還需提高自身對數據的敏感程度,準確預測圖書市場的發(fā)展,以此形成更加扎實的選題資源儲備,制造出新型產品,以此引領市場。
此外,圖書編輯還需具備一定的數據分析技能,基于對市場和受眾的需求進行科學分析,形成合理的選題思路。同時也需在數據搜集和分析、信息感知和判斷等方面形成必要的職業(yè)技能,以此提高獲取信息的可靠性。最后還需對信息具有一定的整合與創(chuàng)新技能,能夠在相對零散的信息中準確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內容,將其集合形成符合選題需求的信息資源,使用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選題的傳播效果,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應用價值。
行業(yè)人員的職業(yè)技能水平可作為促進行業(yè)發(fā)展的內部動力。編輯工作的系統(tǒng)性特征較為明顯,從業(yè)人員只有掌握不同類型的技能,才能高質量地完成信息搜集、分析和創(chuàng)新等工作內容,從而形成迎合市場需求的產物。因此行業(yè)需側重調動編輯人員的個人潛能,在新媒體時代主動優(yōu)化自身的理念,在扎實掌握原本專業(yè)技能的基礎上,廣泛涉獵不同的知識內容,尤其需要熟練運用新的編輯技術手段,加速轉型,創(chuàng)作更加豐富和高質量的編輯作品,保證圖書出版行業(yè)能夠全面適應數字媒體時代的發(fā)展。新媒體時代的圖書信息整合不僅指文字和圖片信息,同時還包括聲音、視頻等多元化的信息呈現方式。新型的技術手段研發(fā)周期不斷縮短,同時其應用周期也更為短暫,因此出版方需側重鼓勵編輯及時掌握新的技術手段,在資源整合方面發(fā)揮新技術的應用價值,借助新社交平臺等載體把握大眾需求,從而形成更能夠迎合大眾審美品位的作品,不斷推動圖書出版行業(yè)的發(fā)展。
基于新媒體時代背景,數字出版的發(fā)展勢頭良好,但是專業(yè)人才的發(fā)展速度與行業(yè)發(fā)展并不同步。數字出版是融合出版、文化等行業(yè)于一身的產業(yè),因此也需要具有更高職業(yè)技能的人才加入。數字編輯需具備跨越學科、專業(yè)和領域的綜合素質,因此以往的圖書編輯也需形成職業(yè)角色轉型的意識,尤其需細心掌握各類數字出版相關信息,全面提高自身的數字出版意識,與同業(yè)加強學習溝通,或者通過進修、慕課、脫產等形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儲備,掌握數字出版行業(yè)的前沿技術手段,以此提高出版工作質量。如可利用“百度傳課”等信息化平臺獲取課程資源,通過免費或付費學習的方式及時掌握數字出版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此外,在熟練掌握傳統(tǒng)編輯技能的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數字出版能力。積極參與數字出版相關的培訓活動,掌握更多的新媒體技能。如充分發(fā)揮各類辦公和編校軟件的功能,熟悉數據庫等各類編輯技術手段,不斷提高自身的編輯技能水平。編輯也需在傳統(tǒng)與數字出版之間尋求平衡點,基于自身儲備的知識和技能逐漸發(fā)展新的能力,將傳統(tǒng)出版與網絡出版相結合,為大眾提供更多高質量的作品,積極引導社會意識的發(fā)展,為形成和諧社會提供必要的助力。
本文結合融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從圖書編輯工作內容入手,全面總結了提高圖書編輯轉型水平的措施。總之,圖書編輯轉型過程中,不僅要提升編輯能力,還應加強數字出版意識,以此全面提高圖書編輯效率,進一步為圖書行業(yè)發(fā)展提供有效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