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 國內
2022年7月15日,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做好財政部、交通運輸部《關于支持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的通知》(財建〔2022〕219號》)組織實施工作,不斷完善綜合貨運樞紐體系、推動加快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交通運輸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的通知》(交辦規劃〔2022〕34號,下簡稱《通知》1)。
《通知》1提出:“城市(群)應按照《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三年實施方案編制提綱》(附件1)要求編制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應立足于產業鏈供應鏈保通保暢,聚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重要節點建設,聯網補網強鏈,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合理選擇綜合貨運樞紐類型進行編制。編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現狀及工作基礎、工作目標、工作內容、組織保障等。多個城市聯合編制實施方案時,應突出說明城市間綜合貨運樞紐體系協同互補、共建共享共用以及跨區域一體化運行等情況。”
《通知》1明確了方案編制、申報程序、初步審核、專家評審、評審結果、績效評價、評價結果應用、實施保障等8大事項。
上面提到的財政部、交通運輸部《關于支持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的通知》(財建〔2022〕219號》,下簡稱《通知》2)系財政部、交通運輸部于2022年6月30日聯合印發。《通知》2稱此舉目的是“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根據 《車輛購置稅收入補助地方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21〕50號)規定,支持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
《通知》2在“一、總體要求”之“(三)政策目標”中提出:“自2022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集中力量支持30個左右城市(含城市群中的城市)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促使綜合貨運樞紐在運能利用效率、運輸服務質量、運營機制可持續等3方面明顯提升,在提高循環效率、增強循環動能、降低循環成本中發揮積極作用,從而形成資金流、信息流、商貿流等多方面集聚效應,更好服務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輻射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東部城市做優做強,中部城市鞏固提高,西部城市打基礎立長遠。”
《通知》2在“二、實施內容”之“(一)基礎設施及裝備硬聯通”中提出:“圍繞貨運裝備標準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廣應用專業化多式聯運設備和跨方式快速換裝轉運的裝卸、分揀設施及標準化載運單元,鼓勵配備符合低碳目標的作業設施、新能源貨車和全貨運機型等。”在“(二)規則標準及服務軟聯通”中提出:“推動建立健全多式聯運標準和規則。包括多式聯運的貨物品類劃分標準、運載單元標準、產品和服務標準、安檢標準及安全管理規則、信息互認規則等制度體系。”
《通知》2在“四、資金分配”之“(一)分配方法”中提出:“獎補資金按照每個城市原則上不超過15億元、每個城市群原則上不超過30億元控制。具體按交通運輸部核定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獎補。”
《通知》2還指出:“綜合貨運樞紐既包括樞紐港站等交通運輸基礎節點,也包括多節點串聯與往返形成的重要網鏈。符合以下條件的樞紐可由相關城市或城市群申報。”其“以下條件”(3條)為:
(1)綜合貨運樞紐應納入《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交規劃發〔2021〕113號)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范圍。
(2)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以線定點,以點帶面。一是優先選擇6條主軸上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經濟帶、粵港澳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的樞紐。二是優先選擇位于大陸橋走廊、西部陸海走廊等涉及西部地區走廊、沿邊通道上的樞紐。三是鼓勵2個及以上城市聯合申報綜合貨運樞紐。
(3)綜合貨運樞紐應聚焦國家重點產業集群(糧食煤炭、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分布區域,且在進出口貿易、貨物運輸能力等方面已自發形成規模優勢。
(商 訊)
2022年7月13日,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聯合印發《關于三輪汽車國Ⅳ排放標準實施及產品準入相關要求的通知》。
《通知》稱:2020年12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三、四階段)>修改單》,提出自2022年12月1日起,三輪汽車及其裝用的柴油機執行標準第四階段要求。為全面落實標準相關要求,經請示工信部及生態環境部同意,現將標準實施及在《公告》產品準入實施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自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產、進口和銷售的三輪汽車及其裝用的柴油機按照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三、四階段)》中第四階段要求執行,不再執行GB 19756-2005《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I、Ⅱ階段)》中第二階段要求。
《公告》產品準入中增加GB 20891-2014檢驗項目,2022年12月1日前,新申請型式批準和信息公開的國二階段三輪汽車產品所裝用的發動機應按照GB 19756-2005相關要求開展型式檢驗,并提供相關檢驗報告;新申請型式批準和信息公開的國四階段三輪汽車及其裝用的發動機產品應按照GB 20891-2014相關要求開展型式檢驗,并提供相關檢驗報告。自2022年12月1日起,新申請型式批準和信息公開的車型應滿足GB 20891-2014要求,完成《公告》申報及環保信息公開;不符合GB 20891-2014第四階段要求的車型產品將按標準要求停止生產銷售。
近日將調整《公告》申報系統及環保信息公開系統,增加GB 20891-2014檢驗項目及相關備案參數,按照GB 20891-2014進行檢驗的車型應填報新增備案參數。
相關檢驗機構應盡快健全完善檢驗檢測能力,完成檢驗資質認定和相關備案工作,為標準實施做好準備。
另悉,按照國家標準,自2011年1月1日起,重型柴油車(總質量>3.5 t)在全國全面實施國Ⅳ排放標準;2011年7月1日起,輕型柴油車(總質量≤3.5 t)在全國全面實施國Ⅳ排放標準;但具體執行時,都有延期。上述 《通知》所說的三輪汽車,當整備質量≤400 kg時,不屬于GB/T 3730.1-1988《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和定義》所定義的“汽車”的范疇(≥4個車輪;整備質量>400 kg的三輪車輛)。
(商 訊)
2022年7月19日,《中國商用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22)》發布會暨中國商用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
此次發布會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進行,工信部裝備一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國家信息中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一汽解放、北汽福田、長城汽車、中通客車、招商車研、武漢檢驗中心等商用車企業和行業機構的領導、專家代表出席現場會議,中國重汽、陜汽集團、東風股份、東風商用車、上汽紅巖、江淮汽車、廈門金龍、宇通客車、浙江吉利新能源、東北工業集團和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等有關專家和報告主要執筆者線上參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商用車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國家雙碳目標對商用汽車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商用汽車產業發展報告》自2020年首次出版,本年度為第3冊,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組織商用車企業、行業服務機構和相關單位共同編纂。商用車藍皮書作為文獻類資料,為商用車行業企業發展和政策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價值。同時,借商用車藍皮書發布會這一契機,聯合召開中國商用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研判宏觀經濟環境及未來走向、商用車現狀及趨勢,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發布會上,工信部裝備一司有關領導結合商用車轉型升級進入關鍵期的發展現狀,介紹了裝備一司關于商用車相關標準和管理政策的最新情況,表示將通過政策制定推動商用車發展。同時,鑒于商用車生產企業眾多、產品類型多樣化,行業管理難度大,政策制定會更加注重當前市場發展階段和國內國情。商用車藍皮書的研究和編制,系統梳理了商用車發展經驗,總結了商用車發展成效,為政策制定提供了很好的依據,有利于增強消費者對商用車的認知。
發布會上,《報告》主編葉盛基就商用車藍皮書進行了深度解讀,并對中國商用車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商用車未來發展方案和建議做了深刻闡述。
(商 訊)
2022年7月12—14日,在工信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指導下,第8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及標準法規國際交流會(ICV 2022)在武漢舉辦。本屆交流會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14)主辦,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簡稱:中汽研中心)、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智能網聯汽車分技術委員會、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本屆交流會聚焦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及標準法規熱點領域,就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政策及標準法規趨勢、產業生態與關鍵技術、數據合規與信息安全、感知技術標準及應用、標準化領航項目等主題舉辦了1場主論壇和4場專題論壇,50余位行業專家發表了精彩演講,約500名嘉賓現場參與了本次交流會。
2022年7月13日,ICV 2022主論壇同期舉行了多項活動,其中包括:中汽研中心與信通院關于加強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戰略合作的簽約儀式、中德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合規標準化專項研究成果發布、標準化需求研究成果發布和領航項目啟動儀式等。
2022年7月14日,ICV 2022召開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與關鍵技術論壇、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合規與信息安全論壇、智能網聯汽車感知技術標準及應用論壇和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領航工程論壇4大專題論壇。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與關鍵技術論壇上,國內外嘉賓圍繞智能網聯汽車數據、自動駕駛場景、車載計算平臺、高精度定位技術、仿真測試研究與實踐、預期功能安全、移動服務和數據安全等話題進行了主題演講。
在智能網聯汽車感知技術標準及應用論壇上,演講嘉賓圍繞智能網聯汽車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感知、自動駕駛感知功能的物理局限、圖像感知評價體系等主題展開了介紹。
在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合規與信息安全論壇上,演講嘉賓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管理、軟件升級合規、操作系統應用、量子賦能等話題與參會嘉賓展開交流。
在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領航工程論壇上,與會專家基于生物識別、智能座艙、HUD、主觀評價、新型電子電氣架構等前瞻性標準化需求進行了交流討論,充分體現標準對于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引領作用。
ICV 2022期間舉辦的首屆智能網聯汽車標準應用互動展,其室內展區包括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成果、標準相關技術及產品展示等;外場展區開展標準應用實車展示和泊車輔助標準驗證動態試驗,以動靜態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智能網聯汽車標準推動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作用,作為本屆國際交流會的亮點之一,受到參會嘉賓的廣泛好評。
8年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及標準法規國際交流會始終秉承“權威性、專業性、國際性”的特點,已成為國際上最受關注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政策、技術及標準法規信息發布與交流平臺之一。
(商 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