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靜
腳邊有綠,四季有花,瓜果飄香,走進鎮江句容華陽街道的福星家庭農場,宛如走進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在收獲的季節,火紅的、金黃的桃子掛滿枝頭,一串串紫色的、翠綠的葡萄晶瑩剔透……看著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農場主向澤霞滿是欣喜。
向澤霞和丈夫任玉保之前都在企業上班,下崗后,任玉保開過店,跑過運輸;向澤霞則到超市、飯店、服裝店等地方打工,下班回家還要照顧孩子,非常辛苦。
一天,任玉保從電視里看到丁莊村的葡萄非常出名,村民通過栽葡萄實現了發家致富。“要不我們也建一個家庭農場?”任玉保和妻子商量。“我們能做得起來嗎?”他們沒有任何經驗,向澤霞有點擔心。“只要好好干,沒有做不成的事。”丈夫的自信給了向澤霞很大信心。
2003年,向澤霞夫婦拿出全部積蓄,承包了50畝地。他們為農場取了一個寓意美好的名字“福星家庭農場”,希望能為他們帶來福氣,幫他們實現致富夢想。
從來沒干過農活的向澤霞夫婦,為了便于果園管理,先在果園建起房子。那段時間,向澤霞一邊在果園干活,一邊照顧上學的孩子,城里、地里兩頭跑,每天累得渾身酸痛。辛苦一點倒沒什么,最讓人頭疼的是資金問題。他們種的桃樹,三年才結果實。三年間,他們不斷向地里投錢,卻看不見回報。二人只好在桃樹之間的空地上種些西瓜、香瓜之類不影響樹木生長的水果,以增加收入。

向澤霞和任玉保
他們投入的不只是金錢,更多的是心血。為了管理好果樹,任玉保跑到周邊農場去學習,跑到農科所去咨詢。每天晚上,累了一天的他們還要拿起書一起學習討論。
三年后,桃林終于結出累累碩果。向澤霞夫婦品嘗著自己種的桃子,從嘴里甜到了心里。但現實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果子熟了卻沒有多少人來購買。由于他們所執行的標準比市場上的綠色食品標準還高,施的是有機肥,地里從來沒打過鋤草劑,增加了種植成本,走市場批發根本不劃算。他們本認為只要品質好,就不會缺少客戶,沒想酒香也怕巷子深,客戶也需要積累。而且桃子不像蘋果、橘子可以久放,一周賣不完就會爛掉。這可把向澤霞夫婦急壞了。他們決定自己去縣城去擺攤。市場上的桃子3元一斤,可他們家的桃子賣3元一斤就會虧本,必須賣5元至6元一斤。擔心別人嫌貴不買,他們便讓顧客先品嘗再購買。“這桃子味道不錯!”這招果然有效,桃子很快打開了銷路。就這樣,他們花了十幾天才把桃子賣完。
既要管理果園,又要出去售賣,向澤霞夫婦更加忙碌,這并不是他們想要的生活。他們理想中的家庭農場應該是這樣的:他們只要提供優質的果子,就會有絡繹不絕的顧客上門購買。怎樣讓夢想照進現實?考慮到現有的桃樹品種屬于早熟品種,不被顧客接受和喜歡,兩人痛下決心,把桃樹全部換成了品質和口味更好的品種。這一折騰又是三年,最難的時候,任玉保甚至想把農場轉讓出去。“既然選擇了就不能輕易放棄,只要堅持總會變好的,我相信一年會比一年好!”關鍵時刻,向澤霞給了丈夫信心。日復一日地勞作,逐漸向好發展,農場終于達到了收支平衡,可以正常運轉了。
農場旁邊的幾家農戶種的是棉花、玉米等農作物,收益不高,便想把地轉讓給他們。“農場越大越吸引顧客,不如我們承包下來吧?”向澤霞和丈夫商量。就這樣,他們的農場擴大到將近100畝,其中桃林70畝,另外還栽了葡萄。
為了學到最新的技術,向澤霞經常去致富果業、山本農場等“田媽媽”田間課堂示范基地參加培訓,請教技術要領,交流心得。在學習的過程中,向澤霞結識了很多行業專家和優秀的家庭農場主。
“巨峰葡萄千萬不要冬天施肥,少用甚至不用農家肥……”聽了致富果業朱陽娣的介紹后,向澤霞才明白,原來管理桃樹和葡萄完全是兩回事,桃樹需要大量施肥,多多益善,而葡萄卻不行。在朱陽娣的指導下,向澤霞認真學習如何施肥,怎樣修剪果穗,葡萄長勢喜人。2020年8月份,當地農業農村局通知向澤霞,讓她選出樣品參加全省評選。向澤霞精心挑選了幾掛陽光玫瑰葡萄樣品送去參賽,獲得江蘇省葡萄評比金獎。
向澤霞夫婦始終堅守初心,確保水果品質至上。凡是裝進禮盒的水果,向澤霞都要親自過手,從來不讓別人幫忙,就連丈夫她都不放心。有時客戶要的量大,為了把貨及時送到,她經常加班到凌晨兩三點鐘。有一次,電視臺來了很多人,拍攝期間,向澤霞竟靠在樹旁睡著了。“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農場。”任玉保對妻子既心疼又佩服。

任玉保和向澤霞
向澤霞不僅愛學習,而且有魄力。她聽了鎮江農科院研究員閻永齊、楊勇的建議后,便下狠心將老桃樹逐漸淘汰掉,換栽油蟠桃、黃金蟠、黃桃等新的優良品種。她還嘗試用大行株距V型架設施栽培模式,用大量的有機質改良土壤。研究員吉沐祥提出全程綠色防控規程后,她開始用生物、物理、化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來防治果樹的病蟲害。看到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任玉保對妻子的做法連連稱贊。
他們的果品不僅質量好、外形美觀,而且食用安全,讓客戶更放心。福星農場的金霞油蟠在江蘇省桃果評比中獲得了金獎。向澤霞夫婦再也不用出去擺攤賣水果了,前來農場購買的客戶越來越多。
在和同行交流學習中,向澤霞還聽取了山本家庭農場魯山花的建議,投入近20萬元對果園門口實施了改造。“進入你家果園讓人神清氣爽!”無論是新客人,還是老客戶,都贊不絕口。
“條件允許的話,我也想申報鎮江市‘田媽媽’田間課堂基地,向朱陽娣、魯山花學習,義務帶動周邊群眾為實現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添磚加瓦!”向澤霞認為,是學習讓她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學到了技術,農場得以快速發展,受益后的她想幫助更多人早日實現田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