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龍,謝傳華,鐘清軍,郭守俊,黃萍,邱依連
贛州市腫瘤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非小細胞肺癌(NSCLC)作為常見的肺癌類型,NSCLC 發生率約占全部肺癌的80%以上,且以非鱗癌非小細胞肺癌(NSNSCLC)患者較為常見。NSNSCLC 患者發病早期無典型臨床癥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1]。目前針對晚期NSNSCLC患者,含鉑類的化療方案已成為標準治療方式,其中培美曲塞二鈉+卡鉑(AP)化療方案可提高晚期NSNSCLC 患者生存期,但治療總有效率不高,整體療效欠佳[2-3]。近年來抗血管靶向治療已成為晚期NSCLC 重要的治療手段,貝伐珠單抗(BEV)屬于常用的靶向治療藥物,通過抑制人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生物學活性而發揮其作用,其作用的靶點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可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抑制腫瘤生長,并且抑制轉移灶的進展[4]。VE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bFGF)均是誘導腫瘤血管新生的重要細胞因子,可為腫瘤細胞生長提供基質成分,與患者病情進展密切相關[5]。鑒于此,本研究將探討BEV 聯合AP 化療對晚期NSNSCLC 患者血清VEGF、bFGF 水平的影響?,F報告如下。
選擇2019 年11 月至2021 年10 月于贛州市腫瘤醫院治療的86 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3 例。研究獲贛州市腫瘤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男23 例,女20 例;年齡范圍48~77 歲,年齡(59.76±4.11)歲;臨床分期:Ⅲ期、Ⅳ期各有10 例、33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18 例;年齡范圍50~78 歲,年齡(60.25±4.06)歲;臨床分期:Ⅲ期、Ⅳ期各有8 例、35 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納入標準:①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②NSNSCLC 診斷標準[6];③患者能夠耐受BEV、化療治療;④有可測量病灶,無手術指征;⑤臨床分期:Ⅲ-Ⅳ期。(2)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類型的惡性疾病者;②近4 周內使用過免疫抑制劑者;③依從性較低者;④合并感染性疾病或活動性結核者;⑤預計生存期<3 個月者。
對照組采用培美曲塞二鈉+卡鉑(AP)化療方案治療: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蘇州特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664,規格:100 mg),卡鉑注射液(上海創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353,規格:10 mL∶100 mg),培美曲塞二鈉500 mg/m2+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靜滴;卡鉑AUC4-6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靜滴。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百奧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210044,規格:100 mg/4 mL)治療,貝伐珠單抗注射液7.5 mg/kg 加入0.9%的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靜滴。兩組患者每3 周行1 程化療,連續治療2 個周期。
(1)臨床療效。2 個周期后依據實體瘤治療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7]評估,目標病灶完全消失為完全緩解;目標病灶體積縮小≥30%為部分緩解;目標病灶體積縮?。?0%或增大<20%為穩定;出現新病灶,或目標病灶體積增大≥20%為進展,疾病控制率(DCR)依據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病例計算。(2)血清VEGF、bFGF 及CA125、CEA。治療前、治療后采集兩組空腹外周靜脈血,離心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動酶免分析儀(ELISA STAR 194000 型,HAMILTON 公司)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VEGF、bFGF 水平,試劑盒均購自蘭博利德(福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采用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ADVIA Centaur 型,西門子公司)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測定CA125、CEA 水平,試劑盒均由羅氏公司提供。(3)統計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治療DCR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VEGF、bFGF 及CA125、CEA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VEGF、bFGF 及CA125、CEA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VEGF、bFGF及CA125、CEA水平比較()

表2 兩組VEGF、bFGF及CA125、CEA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兩組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血小板減少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NSNSCLC 惡性程度高且生長速度快,且早期不易被發現,多數NSNSCLC 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8]。目前針對晚期NSNSCLC 患者,含鉑類聯合化療方案是治療晚期NSNSCLC 的公認化療方案,AP 化療方案有利于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抗腫瘤效果良好[9]。但由于晚期NSNSCLC 患者血管新生能力及腫瘤增殖能力較強,轉移速度快,單純采用化療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且AP 化療方案會誘發相關不良反應,對患者化療耐受性影響較大[10-11]。
有研究指出,VEGF、bFGF 均作為常見的血管生成促進因子,具有促進血管生成作用,可促進腫瘤血管新生及腫瘤生長,在NSNSCLC 患者中血清VEGF 與bFGF 異常升高,且血清VEGF 與bFGF 升高水平與臨床分期相關[12-13]。BEV 屬于一種人源化的IgG1 型單克隆抗體,可結合VEGF 受體,造成內源性VEGF 生物活性喪失,抑制細胞有絲分裂及新生血管生成,進而達到阻礙腫瘤生長及轉移的作用[14-15]。CA125 屬于一種多聚糖蛋白,CEA 是一種酸性糖蛋白,具有人類胚胎抗原特性,目前CA125、CEA 多被用于NSCLC 的診斷并治療效果監測中[16-1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DCR高于對照組,治療后VEGF、bFGF 及CA125、CEA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血小板減少癥發生率比較相近。趙天祥等[18]研究中得出,針對老年肺腺癌患者,BEV 聯合培美曲塞、鉑類方案化療治療總有效率高,有利于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質量,與本次研究結果較為相似。提示出BEV、化療聯合治療晚期NSNSCLC 效果優于單純化療治療,有利于降低血清VEGF、bFGF 及CA125、CEA 水平,抑制腫瘤進展,且不良反應并未增加。分析原因可能為BEV 屬于一種拮抗血管生成藥物,可“捕捉”癌組織釋放的VEGF、bFGF,并與VEGF、bFGF 結合,可將癌組織血管新生營養通道切斷,導致腫瘤細胞由于缺乏養分而凋亡,抑制腫瘤復發轉移,達到抗腫瘤作用,且BEV 作用效果不受腫瘤組織學生物特性的影響[19]。同時BEV 能夠疏通血管,使其他抗癌藥物集中于癌細胞,以提高抗癌效果,故將BEV、化療聯合治療晚期NSNSCLC 可獲得更好的療效,在結合VEGF、bFGF 及抑制VEGF、bFGF生物活性方面發揮良好作用,提高NSNSCLC 控制率,抑制疾病進展,減輕患者痛苦[20]。
綜上所述,BEV 聯合化療治療晚期NSNSCLC有利于降低患者血清VEGF、bFGF 及CA125、CEA水平,提高NSNSCLC 治療效果,抑制疾病進展,且不良反應并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