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 武欣
陳治 1978年生于黑龍江,天津人。1997年考入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02年考取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工筆人物專業研究生,2005年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2005年至2020年任教于天津美術學院。現為天津畫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特聘研究員。天津市宣傳系統“五個一批”人才。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
武欣 1978年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2001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獲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獲碩士學位。2004年至2020年為天津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教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天津市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市青年美術書法協會副主席,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才。天津市宣傳系統“五個一批”人才。天津市第十一屆文藝新星。榮獲天津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2019年,我們以合作的形式第三次參加全國美展。前兩屆美展我們取得了一銀一金的成績,很多朋友都覺得我們應該就此打住,不必再費勁搞大創作參加美展了,見好就收可以避免再無所獲的尷尬。然而我們從來沒有把這個神圣的地方當成是名利的追逐場,全國美展是全國主流繪畫最大的展示平臺,能夠在一種無形的壓力下創作出一幅好作品,對藝術的思考和表達不停滯,才是我們繼續參加美展的初衷。
關于《尖峰食刻》最初的想法,可以追溯到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結束后,之前創作的《零點》和《兒女情長》都是家庭題材,是從我們兩人家庭生活的感受出發,是個人經驗的敘述和表達。畫完《兒女情長》后我們已經跳出個人的情感經驗,將眼光投向了社會生活。雖然我們關注的依然是最普通平凡的人,但也恰恰引領我們從對自我的關注回到了時代之中。
《尖峰食刻》是我們合作以來畫得最為艱難的一張畫。它是我們想打破個人繪畫經驗壁壘的一塊試金石。現實主義繪畫如何加強藝術化處理,使作品更具有繪畫性;人物造型如何能把握到那個既生動又概括的,恰到好處的度,這些都是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盡管我們就后廚這個題材,到朋友的飯店拍了上千張照片,但這次創作我們想擺脫對照片的依賴,而是通過觀察、捕捉、體會、聯想把所有的人物造型通過速寫的歸納來確定,在速寫的基礎上處理造型,甚至有些造型脫離了照片和速寫,完全根據對“形”的理解和需要來把握完成,大大增加了對自然形的主觀處理。人物造型也更注重傳統繪畫的造型意識和現代繪畫的分割構成意識以及抽象性因素的融合。這樣的造型方式與我們以往的作品相比更具有意象性。
打破習慣性的創作思維,需要不斷提醒自己擺脫固有的思維定式,甚至很多時候,連我們自己都是疑惑的和不確定的,這種失控感讓人覺得非常不適。我們經歷了相當多的討論,甚至是爭執,在疑惑和否定中,得到啟發進而肯定。這個過程雖然并不順利,但我們始終堅定不變的是尋求變化,這個方向是對的。
在《零點》和《兒女情長》中,我們都采用了滿構圖的方式,使畫面飽滿豐富,對待畫中每一個細節都極盡能力地刻畫描繪,力求讓每一個細節都完美到位。但是在《尖峰食刻》中我們有意地放棄了一些東西,或者準確來說是放松了一些東西。以往創作平鋪式的構圖讓人有瀏覽閱讀般的觀展體驗,而《尖峰食刻》則想尋求大開大合、大疏大密的構圖感覺。而且,在經營布局中,有意識地改變以前“做加法”的方式,而是做了減法,去掉一些看似合理卻不夠精練的“道具”,虛化背景環境,對畫面的處理更加的主觀化,我們覺得畫面里要有松有緊,有張有弛,面面俱到可以做到,但有時也許并不需要,應該有取舍,而且應該敢于取舍。但是,“舍”的部分,卻仍要精心對待。怎樣舍,舍到什么程度,都要認真地考慮。改變和突破我們以往擅長的、習慣的創作模式,走出舒適區是我們這次創作最大的收獲。
艱難的創作過程還來自選擇。對于如何畫蔬菜,我們陷入了一種矛盾的境地,對物象的把握,是要對色彩做主觀的處理,擺脫真實色彩的影響,還是保留真實感受,畫出菜的生氣生機。在這樣一種矛盾中,我們掙扎徘徊了很久,難以抉擇,既想更加藝術化地處理又想追尋自然的生機氣韻。心中有朦朧的畫面,但是又本能地覺得,作為植物的蔬菜,生命力不可忽視,如果過分地主觀,可能失去對物象天然生機的表現。單單那一組辣椒我們就來來回回改了十幾次。在抉擇不定間,我們還是想回到傳統之中去汲取營養,翻閱了宋人畫冊,看過大量的宋畫后,我們選擇畫出生氣,在這樣一幅充滿著人間煙火氣的生活畫面里,畫出生機,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真趣,感受到廚房里的活力和生機,而不過于強調主觀性,或許,這也是一種舍。在這樣忙碌的后廚不僅人盡其職,菜也要盡鮮盡美。
在《尖峰食刻》中,色彩我們既保留了以往創作的用色優勢,也做了更為精煉的調整。畫面的色彩歷來是我們極為看重的,這張作品我們想追求既單純又豐富的效果。單純是因為只運用了綠色和黑白灰最簡的色彩;豐富是指在同色系之中運用色階和冷暖的變化使畫面不至于單調。色彩是畫面節奏關系的有效組成,白、綠、黑的抽象構成,黑、白、灰,點線面的節奏變化,綠色系不同色階的冷暖變化,有色彩的形式感也有跳躍的穿插,加上線的串聯,從而達到抽象與具象的融合,現實與藝術的轉換。
《尖峰食刻》是我們求變的嘗試,有很多想法在追尋的過程中總是搖擺不定,心中的畫面似如海市蜃樓,時而清晰時而模糊,最終完成時一如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總和最想達到的效果有些差距。但是可喜的是,很多老師和同道們對我們的變化給予肯定,感謝大家的鼓勵,這也堅定了我們的想法,對藝術的求索之路沒有終點,我們還會繼續努力,不負時代。
本專題責任編輯:石俊玲


